科研产出
不同品种绿豆的品质及饮料加工特性研究
《核农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绿豆品种品质差异并从中筛选适宜饮料加工的优良品种,本研究选取16个国内主栽绿豆品种,研究了品种的营养组成及制成饮料的营养、感官、稳定性等指标,并对原料与产品指标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国产绿豆品种间的营养与加工品质特性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绿豆原料组成中粗脂肪含量虽然较低,平均仅为1.33%,但变异系数较大,CV达到38.31%;淀粉、蛋白质平均含量分别达50.23%和27.08%,但品种间差异较小,CV仅4.53%和6.86%。不同绿豆品种所制备的饮料中,感官评分最高的为中绿1号(92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饮料中蛋白含量由原料中粗蛋白含量决定,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r=0.937**)。根据营养成分、稳定性和感官评价等指标,筛选出适合制作饮料的绿豆品种有:中绿1号、冀绿7号和白绿8号。
蜡液处理对‘长叶橙’贮藏效果的影响研究
《农学学报 》 2011
摘要:为了测定不同果蜡对柑橘的贮藏效果,笔者以长叶橙(Citrus sinensis.(L.)Osbeck)果实为材料,对经不同果蜡(Decco Fruitshine402F、FMC890、自备蜡)处理后置于常温下贮藏果实的理化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打蜡明显地提高果实亮度、降低失重率。打蜡处理贮藏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不明显,呈逐渐上升趋势;可滴定酸含量高于对照,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相比达显著差异。自备蜡处理的光亮度显著低于402F和FMC890果蜡,对果实失水的抑制效应显著强于两者。


“大叶大果”甜橙树冠不同部位果实品质差异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开展了"大叶大果"甜橙树冠不同部位果实品质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树冠上部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固酸比值最高;果实取样量在5~30个范围内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及固酸比差异均不显著;柑橘树冠不同方向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均无显著差异,但固酸比差异显著;果实下部可溶性固形物最高。


成熟度对糯玉米品质和风味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不同成熟度的3种糯玉米为材料,通过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VC、蛋白质含量及其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等品质指标的测定,并结合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SPME/GC-MS)对糯玉米挥发性物质成分及相对含量的分析,考察成熟度对糯玉米品质及风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成熟度的糯玉米品质指标和香气成分具有显著差异,品质指标大致呈波动变化,而其含量随成熟度增加呈下降趋势。香气成分在渝甜糯中共检出46种,渝科糯中检出33种,渝糯3000中共检出47种,主要成分为烯萜类和醇类,含量超过50%,其中在第四成熟期香气物质含量最丰富。


蜡液处理对橘橙7号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研究
《农产品加工(学刊) 》 2011
摘要:以橘橙7号果实为材料,研究了经不同果蜡等4个处理后(Decco Fruitshine 402F,FMC890,自备蜡,经机器清洗后作为对照),于常温贮藏下果实的采后行为。结果表明,贮藏25 d后所有果蜡处理均能减少果实失质量,但以自备蜡最佳;402F处理可明显提高果实的亮度。


利用栽培技术提高夏秋茶品质研究初探
《南方农业 》 2011
摘要:夏秋季节气温高、日照强,茶树体内碳代谢水平相对较高,氮代谢水平相对较低,从而造成夏秋茶多酚类物质含量较高,氨基酸含量偏低,制成的绿茶苦涩味重,口感差,清香缺乏,品质远远不及春茶,因而使得一些茶厂对夏秋茶少采甚至不采,造成了茶园经济效益降低,茶叶总产量减少。文章就茶园栽培管理技术方面如何提高夏秋茶利用率及品质作一定的总结,以期对提高夏秋茶品质有所帮助。


高锌胁迫对不同品种大白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土培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Zn浓度对4个大白菜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白菜株高、根长、地上部鲜重、根系鲜重均随Zn浓度的增加呈抛物线变化趋势,先增加,然后降低,在Zn2+0.5 mmol/kg土时达到最大值;4品种的根系耐性指数在Zn2+≤1.0 mg/kg土时,都大于1.000;大白菜株高、根长,地上部鲜重、根系鲜重、根系耐性指数在各Zn浓度下均以丰抗78和丰园高抗1号较高。对于品质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大白菜的还原性糖含量随Zn胁迫的增加,表现出2种变化趋势,即品种丰园高抗1号和丰抗78先增加而后降低,而其他2品种却是降低的;大白菜Vc游离氨基酸含量、地上部、根系含水量,均随Zn浓度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还原性糖含量、水分系数均以丰园高抗1号丰抗78高于其他2品种,Vc氨基酸含量以丰抗90在各Zn浓度下均处于最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