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绿茶蛋糕加工工艺及品质研究进展
《南方农业 》 2017
摘要:绿茶蛋糕不仅具备蛋糕的营养成分和柔软口感,还含有绿茶独特的功能成分,是一种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甜品。对当前绿茶蛋糕的加工工艺及其品质进行综述,旨在为低糖绿茶蛋糕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参考,为茶资源综合利用提供有效途径。


响应面试验优化甘薯渣流化床干燥工艺
《食品科学 》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薯渣在传统干燥时,易发生黏结、结块的现象,为了改善这种状态,本研究以甘薯渣为原料,采用Box-Behnken优化试验研究流化床甘薯渣单位面积加载量、床层温度、空气流量3个因素对甘薯渣干燥时间和甘薯渣粒度综合评分的影响,并对流化床干燥甘薯渣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对流化床干燥甘薯渣综合评分的影响大小顺序为单位面积加载量>空气流量>床层温度,从回归模型中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为单位面积加载量5 264 g/m~2、空气流量52.73 m~3/h、床层温度51.33℃,此条件下综合评分预测值为0.790,验证实验结果预测精度为93.60%。与传统干燥方式相比,干燥时间缩短,流化床干燥制得的样品20目过筛率82.3%,堆积密度为0.446g/mL,密度明显提高25.8%;硬度485.382 g,且硬度明显减小;扫描电镜中颗粒内部空隙增大,样品松散,可减小粉碎成本。本研究结果为工业化干燥、延长保存时间及其深加工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LED光质萎凋对绿茶品质的影响研究
《南方农业 》 2016
摘要:采用1芽1叶、1芽2叶鲜叶为原料,以自然光萎凋为对照,分别采用红、橙、黄、绿、蓝光质LED灯单色光照射萎凋,研究了不同LED单色光质在萎凋过程中对主要内含成分含量变化及绿毛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自然光萎凋)相比,LED光质萎凋有利于茶叶水浸出物含量的增加;萎凋叶茶多酚含量均随时间增加呈下降的趋势,其下降最多的是蓝光萎凋,其含量比鲜叶减少3.59%、比对照减少1.20%;红光萎凋的氨基酸含量最高,比对照增加0.12%。;萎凋可增加可溶性糖含量,自然萎凋的萎凋叶可溶性糖含量最高,黄光次之;几种方式萎凋叶咖啡碱含量相对稳定;经橙光照射萎凋的茶鲜叶所制绿毛茶综合得分最高为89.65,其次是绿光。从各项评分来看,经橙光、绿光照射萎凋后有利于绿茶汤色、香气及滋味的提升。


不同造形工艺对颗粒形红茶品质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迎合市场发展的需要,以福鼎大白茶为试验材料,探讨了曲毫→曲毫→曲毫、包揉→曲毫→曲毫、包揉→包揉→曲毫以及包揉→包揉→包揉等4种造形工艺组合对颗粒形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包揉造形的颗粒形红茶的水浸出物含量、氨基酸含量、茶多酚含量、儿茶素含量、茶黄素含量和茶红素含量分别比曲毫造形工艺高0.77%~4.57%、2.67%~5.33%、1.85%~4.70%、2.78%~6.16%、1.62%~1.89%和1.29%~2.04%,其茶褐素含量比曲毫造形工艺低0.41%~1.02%。感官审评表明,包揉造形为主的红茶外形颗粒紧结,滋味浓醇,甜香高长,汤色红明,优于以曲毫造形为主的产品。因此,综合评价颗粒形红茶的较优造形工艺组合为包揉→包揉→曲毫或包揉→包揉→包揉。


不同焙火处理对四川乌龙茶香味与化学品质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四川早白尖茶树的开面二、三叶新梢为原料制作成颗粒形乌龙茶,并以电焙笼为焙火设备,设置不同的焙火温度(70、90、110℃)和焙火时间(2.5、3.5、4.5 h)处理,探讨焙火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90~110℃的焙火温度可促进四川乌龙茶香气和滋味的发展,并在90℃焙火3.5~4.5 h或110℃焙火3.5 h可获得最佳品质。在焙火过程中,生化成分发生较大变化。


有机无机肥施用对结球甘蓝形态、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6 CSCD
摘要:在露地地膜覆盖栽培条件下,以结球甘蓝‘春丰’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氮磷钾有机肥施用对结球甘蓝的形态、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适量补充有机无机肥结球甘蓝的生物产量、平均单球重、小区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以NP处理的增幅最高,分别为25.3%、40.9%、41.3%;维生素C含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P处理和K处理的比对照的低,并且以处理NPKM的最高;粗纤维含量,除NK处理外,所有处理均比对照的低,而以处理N的最低,以NPKM处理的次低。


沼肥深施对果园土壤性质及柑橘产量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紫色丘陵区柑橘园为研究对象,采用机械化深松,并根据深松沟的数量灌施沼肥(每增加一条深松沟增施45t/hm2沼肥),研究沼肥深施对柑橘园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土壤养分和柑橘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柑橘园合理施用沼肥提供科学依据。试验设置5个处理:(1)CK:单施化料;(2)T0:未深松+沼肥45t/hm2;(3)T2:2条深松沟+沼肥135t/hm2;(4)T3:3条深松沟+沼肥180t/hm2;(5)T5:5条深松沟+沼肥270t/hm2。结果表明,沼肥施用提高了土壤中0.25~2mm水稳定性团聚体的数量,降低了<0.25mm微团聚体的数量,且随着深松沟和沼肥施用量的增加,2~5mm水稳定性大团聚体数量显著提高;在0-20cm土层中,T3、T5的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分别较CK和T0提高了27.6%~29.9%和12.2%~14.2%。0-20cm土层中各处理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均高于其他两个土层。在0-20cm土层,T3、T5的有机质含量较CK和T0分别提高了1.46~2.90g/kg和5.00~6.44g/kg。T5显著提高了各土层的全氮含量;T3、T5能显著提高0-20cm和20-40cm土层的全磷含量以及20-40cm土层全钾含量。2014-2015年T3、T5均较CK显著提高了试验果园的柑橘产量,平均产量分别为3.57×104,3.66×104 kg/hm2,平均增产4.20%,7.02%;各处理固酸比表现为T3>T5>T2>T0>CK;T5显著提高了Vc含量4.39,4.48g/100ml。丘陵区果园行间深施180~270t/hm2沼肥不但能改良土壤结构和提高养分含量,而且持续2年提高果实产量及品质,确保了柑橘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为沼肥深施提高土壤肥力以及果树产量、果园肥水合理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重庆主栽酿酒糯高粱的品质特性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重庆市主栽的6个不同品种糯高粱为材料,对其理化指标、淀粉颗粒形态和特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6种糯高粱含水量主要在12%左右,无明显差异;颜色较深的沪糯8号、3307A/R874,单宁含量较高,而渝梁糯2号和Tx623A/R870由于颜色较浅,其单宁含量最低;蛋白质含量为7.35%~9.35%;粗脂肪含量在3.57%~5.24%;6种糯高粱的支链淀粉含量都远高于直链淀粉含量,但其比例有较大差异;6种淀粉颗粒形态相似,为不规则形和球形;糯高粱淀粉为A-型结晶淀粉,其相对结晶度在30%左右,其中沪糯8号与3307A/R874的结晶度较高,Tx623A/R870最低;糊化性质研究显示,支链淀粉含量较高的沪糯8号和3307A/R874的峰值黏度相对较高,回生值相对较小。因此,从淀粉组成和其性质来看,沪糯8号及3307A/R874酿酒品质较好。


振动理条频率对针形名茶品质影响研究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分析了振动频率对针形名茶品质的影响,对其内在相关性展开了研究,试验表明:针形名茶理条振动频率为196次/min,其茶叶外形品质、感官品质最佳,分别得分为86分,89分;其茶多酚质量分数为30.2%,氨基酸为2.1%,叶绿素为1.4mg/g,咖啡碱为4.7%.相关性分析表明:振动频率与干茶色泽、汤色、香气、滋味、叶底、感官品质、叶绿素、氨基酸质量分数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2,0.81,0.84,0.82,0.80,0.80,0.84,0.58,与茶多酚、咖啡碱负相关系数分别为-0.43,-0.72,与干茶、叶底-a*值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分别为0.88,0.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