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业
》
2010
摘要:综述近年来国内外运用相关仪器和技术量化识别茶叶品质的研究进展,并对光谱技术、机器视觉技术和电子鼻技术等在茶叶品质量化评价方面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
茶叶
品质
量化识别
《南方农业
》
2010
摘要:选用2种硫酸纸果袋(自制)与绿果林双层果袋对‘二十一世纪桃’进行套袋试验,结果表明摘袋1周后,果实固形物、果实固酸比和果实色泽以65g/m2硫酸纸单层袋(自制袋)最佳。
关键词:
果实套袋
品质
二十一世纪桃
硫酸纸
《南方农业
》
2009
摘要:对‘BSG223’等9个甜橙品种的总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果汁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综合果实外观、出汁率、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滴定酸指标,‘红6-6-1’及‘红6-6-2’可作为‘哈姆林’的替代品种。
关键词:
江津
甜橙
品质
品种
《福建茶叶
》
2009
摘要:通过对微波与传统热风两种干燥条件下加工的条形绿茶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微波短时干燥的条形绿茶与传统热风干燥的相比,其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水浸出物、咖啡碱含量均相对较高;在感官品质方面,两种干燥方式的香型有所不同:微波干燥属清鲜香的香型,而传统热风干燥的属栗香型,而微波干燥的条形绿茶色泽、滋味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热风干燥。
关键词:
微波
条形绿茶
品质
《西南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采用川茶群体种(小叶种)、福鼎大白(中叶种)、蜀永3号(大叶种)3个品种的夏秋季纯鲜叶原料加工颗粒绿茶以及纯鲜叶原料添加春副茶加工颗粒绿茶,对它们的品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以川茶小叶群体种纯鲜叶原料加工的颗粒绿茶综合品质最好,蜀永3号居中,福鼎大白最差;添加春副茶对夏秋季颗粒绿茶的香气和滋味有改善作用,特别是对滋味的改善效果明显。
关键词:
品种
春副茶
夏秋季颗粒绿茶
品质
《江苏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蔬菜重金属污染的现状、重金属污染对蔬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重金属污染的叶面控制技术研究进行了概述,并对蔬菜重金属污染控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
蔬菜
重金属污染
生长
品质
叶面控制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重庆小麦的品质遗传基础,采用SDS-PAGE技术对重庆小麦推广品种和主要育种亲本共35份材料的HMW-GS组成和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材料Glu-1位点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变异,并检测到14种亚基类型和19种亚基组合类型.Glu-A1位点检测到2种亚基(1,null),其中null占82.86%;Glu-B1位点检测到9种亚基(7+8,7+9,7,22,6+8,14+15,17+18,20,8),其中以7+8,7+9出现的频率最高;Glu-D1位点检测到3种亚基(2+12,5+10,4+12),其中5+10占57.14%;参试材料中检测到与烘烤品质相关的优质亚基.参试材料的品质评分在4~10分之间,平均分为6.49分.在重庆市的7个小麦推广品种中,检测到6种亚基组合类型,品质评分平均为6.86分.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aestivum)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
等位变异
品质
《西南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通过对秋季不同品种茶鲜叶进行绿茶杀青工艺试验,从杀青叶叶象、成品茶感官品质和内含物3个方面分析了杀青工艺对茶叶品质的影响,认为:微波、汽热杀青能很好地保持绿茶色泽和提高茶叶鲜味品质,更适于秋季绿名茶的杀青工艺,锅炒杀青虽然熟粟香更明显,但对于叶质较厚的中、大叶种,不容易杀透、杀匀,而且苦涩味较重。
关键词:
杀青方式
秋季绿名茶
品质
《玉米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国审糯玉米品种亲本来源的分析,表明用普通玉米优良基因改良糯玉米杂交种、自交系、农家种是我国目前糯玉米育种的主要方法,是扩增糯玉米种质资源的有效途径。选育二环系有可能成为我国糯玉米育种的主要方法。从农家种中直接选育一环系亲本,育成优质、高产糯玉米新品种十分困难。
关键词:
糯玉米
育种方法
种质
品质
产量
《南方农业
》
2008
摘要:夏秋季进行遮阳网覆盖,可明显改善茶园小气候(尤其是茶园温、湿度等)、降低酚氨比和减少茶叶苦涩味,从而提高鲜叶品质,为夏秋季生产名优绿茶提供较适合原料。
关键词:
夏秋季
覆盖遮荫
茶叶原料
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