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重庆市萝卜芜菁花叶病毒的检测与序列分析
《植物保护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重庆市萝卜感染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MV)的情况,在重庆市巴南区、九龙坡区、北碚区等14个区县共采集了146份萝卜病毒病样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病样进行TuMV检测,并通过PCR、克隆和测序等技术获得13个TuMV分离物CP核苷酸序列,利用软件分析重庆市TuMV CP基因序列的相似性,利用系统进化树分析CP基因遗传变异与系统进化。结果表明,共有105份样品的TuMV检测为阳性,检出率为71.9%;所得13个分离物CP基因均为864 bp,测序的13个分离物CP核苷酸相似性为89.1%~99.2%,与国内已报道的TuMV各分离物CP核苷酸相似性在88.3%~99.4%之间;所得的13个分离物均分布在basal-BR和world-B组中,在Asian-BR和basal-B组中均无分布,进一步分析发现有9个分离物属于word-B组,仅4个分离物属于basal-BR组。研究表明,TuMV在重庆市萝卜各种植区普遍发生,且word-B组为重庆市萝卜的优势毒源。


重庆市农民合作社可持续发展影响分析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不同区域的农民合作社所处的发展环境和阶段不同,影响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也存在差异。通过探析重庆市农民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农民合作社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方法]文章基于重庆市323个农民合作社的问卷调查数据,将影响农民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为人力资源、运行机制、经营效果和外部环境4类,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农民合作社可持续发展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结果]普通成员的文化程度、管理者能力、合作社的组织结构完善性、成员对合作社的信任度、合作社的盈利能力、合作社的带动能力、政府的支持作用等对农民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政府对内部事务的干预对农民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其中管理者能力的影响远远高于其他因素。[结论]该文提出通过规范内部治理机制、提升人力资源素质、完善危机预警机制、优化外部发展环境和加强合作文化建设等政策含义,推动农民合作社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民合作社 可持续发展 影响因素 Logistic模型 重庆


重庆市主城区花境植物应用调查与分析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重庆市主城区花境植物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目前重庆市主城区已应用花境植物171种,隶属65科138属,其中以多年生草本为主,较多的科有禾本科、菊科、唇形科和百合科等.(2)表现优良的有140种,存在部分有病虫害、易倒伏植物.(3)观赏价值高的有157种,其中以观花观叶为主,观干、观果的极少;花期主要集中在春夏秋三季,以夏季为盛;常绿植物有93种.(4)应用安全的有161种,存在部分有毒、易扩散植物.(5)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重庆市主城区花境植物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观赏应用价值高的常绿植物52种,其中综合评分在3.5以上的可大规模推广应用.


重庆地区家庭阳台栽培蔬菜技术要点
《南方农业 》 2018
摘要:重庆地区城市居民越来越流行在自家阳台种植蔬菜来取代普通观赏植物,因其既能食用又能增添绿意。主要阐述了阳台蔬菜的兴起由来和种植关键技术。


重庆5个新引进晚熟杂柑品种品质表现初步评价
《中国南方果树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适合重庆发展的晚熟杂柑新品种,引进Gold Nugget(金块)、Shasta Gold(莎斯塔金)、Tahoe Gold(太浩金)、Tango(探戈)、Yosemite Gold(尤斯美地金)等5个国外专利品种,在重庆市江津区先锋镇(海拔290m)、忠县新立镇(海拔480m)、开州区厚坝镇(170m)等3个区试点于枳橙砧不同甜橙品种上进行高接换种,高换第3~4年通过测定果实性状、内在品质指标对各品种的果实品质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果实性状和内在品质存在一定差异,"金块""莎斯塔金""尤斯美地金"等品种的果形较大,"太浩金"果面最红,"金块"果皮亮度更好且无核性状稳定,金块、莎斯塔金、尤斯美地金等3个品种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金块和探戈的固酸比大多明显高于其他品种."金块""莎斯塔金""探戈"等3个品种在果实性状、内在品质、产量和抗逆性上的综合表现较好,较适合重庆及相似生态区发展.


2006—2015年重庆市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分析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2006—2015年重庆市农业生产统计数据,对全市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碳吸收和碳足迹进行估算、分析,探讨造成碳排放和碳吸收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所有排放因子中,氮肥的排放量和占比均最高,约为50%,但有逐年下降的趋势,由2006年的51.35%下降到2015年的47.32%;水稻是重庆市第一大农作物,也是生态系统中碳吸收第一大来源,截至2015年,其全生育期碳吸收量达到4.099 5×106 t,占全市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量的39.16%;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占同时期播种面积的比例也呈现下降趋势,由2006年的19.78%下降到2015年的17.44%,即农田生产产生的碳排放需要全市约1/5的播种面积来消纳;重庆市农田生态系统处于碳盈余状态,2015年达到了2.727 2×106 hm2,重庆市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逐年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