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Chongqing(模糊匹配)
282条记录
重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索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促进重庆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本文介绍重庆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背景,通过国外及重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经验,总结重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重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并给出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建议:整合资源,全面推进宜机作业条件建设;设立专项,支持农机装备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减免税费,支持农机制造企业快速发展;设置补贴,推进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加大力度,推进农机作业新型服务主体建设。

关键词: 重庆 丘陵山区 农业机械化 战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庆地区夏播酿酒高粱品种(系)耐热性研究初报

南方农业 2019

摘要:酿酒高粱是重庆地区重要的特色作物之一,近年来,夏播高粱面积逐年增加,夏播高粱开花期(8月份)易受高温天气的影响,导致高粱结实率下降和减产。2016年,对引进、自育的十一个高粱品种(系)开展田间品比试验,初步筛选出适宜重庆地区种植的"5A/6003""1358A/279R""晋渝糯3号""泸糯8号"四个耐高温、优质、高产酿酒高粱品种(系)。

关键词: 重庆地区 夏播 酿酒高粱品种(系) 耐热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庆倒置山区稻飞虱和捕食蜘蛛发生动态 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南方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重庆倒置山区稻飞虱和捕食蜘蛛的发生动态及其影响因素,为合理利用捕食蜘蛛对稻飞虱进行生物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平行跳跃取样法,对移栽中稻田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和捕食蜘蛛(Aranea Clerck)的数量进行拍查,每点系统拍查2丛,10个点,共20丛,分析其发生动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褐飞虱若、成虫的发生动态均呈单峰曲线,分别在水稻乳熟后期(4030头/百丛)和分蘖末期(865头/百丛)达峰值;白背飞虱若虫、成虫的发生动态也呈单峰曲线,均在水稻孕穗期(分别为1285和645头/百丛)达峰值;稻飞虱总量的发生动态呈双峰曲线,分别在水稻孕穗期(3870头/百丛)和乳熟后期(4030头/百丛)达峰值;捕食蜘蛛的发生动态与稻飞虱群体发生动态基本一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稻飞虱总量的发生程度与日最低温度、日最高温度和日均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日均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捕食蜘蛛发生程度与日最低温度、日最高温度和日均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日均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重庆倒置山区中稻田稻飞虱主要以若虫为害水稻孕穗期和乳熟后期,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以褐飞虱为主;捕食蜘蛛的发生动态与稻飞虱群体的发生动态基本一致,有明显的跟随效应;在20.6~35.0℃、相对湿度56.4%~87.7%内,温、湿度与稻飞虱和捕食蜘蛛发生程度紧密相关.

关键词: 稻飞虱 捕食蜘蛛 发生动态 影响因素 倒置山区 重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庆市低中海拔稻作区不同种植制度下稻田杂草种类与优势种群分析

杂草学报 2019

摘要:以水稻-冬闲-水稻和水稻-油菜-水稻2种种植制度下的稻田杂草为研究对象,采用五点取样法,监测了重庆市低中海拔稻作区的杂草种类,并分析了其优势种群。结果表明,水稻-冬闲-水稻种植制度下,监测区域内稻田杂草种类主要有8科10属11种;优势杂草为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L.) Beauv.]和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Burm. f.) Preslex Kunth.];水稻-油菜-水稻种植制度下,监测区域内稻田杂草种类主要有8科12属12种;优势杂草为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和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 Sobol.)。

关键词: 杂草种类 优势种群 不同种植制度 低中海拔稻作区 重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庆市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19

摘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破解资源环境瓶颈、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分析了重庆市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基础、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并结合重庆市现代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提出了适合重庆市生态循环农业的主推模式,旨在为重庆开展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生态循环农业 模式 重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与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研究——基于重庆市柑橘产业链的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农业产业经营模式和利益分配机制的构建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农业生产经营一线调查数据,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农业产业链各市场主体的利益分配机制,聚焦农业供给端产业化经营模式、产业组织、产业链构成、产业链各环节的利益分配形式等热点问题,以重庆市现代柑橘产业为例,深入分析了柑橘产业化实践中的不同产业经营模式以及柑橘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利益分配机制与现状,通过对不同的经营模式及产业链利益机制、分配现状及相关问题的探讨,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经营模式 利益分配 产业链 重庆市 柑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晚熟杂柑新品种“探戈”在重庆的引种表现

南方农业 2018

摘要:"探戈"系晚熟杂柑新品种,2013年从美国加州大学引入重庆,2014年在江津、忠县、开州和奉节等4个代表性生态区域进行试种试验,试验结果:该品种果实中等大小,90 g左右,果面亮度好,果皮光滑,无核性状较稳定,种子数在0.2粒以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2月上中旬可达到13.6%,固酸比可达21∶1,风味浓郁;丰产性极强,高换第二年667 m2产量达900~1 800 kg;抗逆性强,挂树越冬性能好,可留树保鲜至5月份,果实不枯水。总体来看,"探戈"在重庆地区的栽培适应性较好,可作为W·默科特的升级版替代品种适当推广。

关键词: 晚熟杂柑 探戈 引种表现 重庆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庆产地蔬菜农药残留调查及健康风险评价

南方农业 2018

摘要:2017年,对重庆近郊产地蔬菜(普通白菜、豇豆、菜豆、番茄、黄瓜)中的19种农药残留水平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兽药残留风险排序法与食品安全指数分析法对农药残留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烯酰吗啉、吡虫啉、氯虫苯甲酰胺、甲霜灵、腐霉利、哒螨灵的检出率居于前六位,且显著高于其他农药。根据GB2763-2016最大残留限值(MRL)判断,有9个菜豆样品治螟磷超限;有4个普通白菜超限,超限的农药分别为氟虫腈、毒死蜱、氧乐果、氯氰菊酯;豇豆、番茄各有1个样品超限,超限农药分别为氧乐果、苯醚甲环唑。根据兽药残留风险排序矩阵法评价,治螟磷、哒螨灵、阿维菌素、氟虫腈属高风险农药残留。根据农药残留安全指数分析法评价,氧乐果、氟虫腈对人体健康存在高风险,哒螨灵、治螟磷、烯酰吗啉对人体健康存在风险,但处于可接受范围内;其他农药对人体健康风险可忽略。综合两种评价方法得到的结果,为保证重庆产地蔬菜质量安全,应重视禁用农药治螟磷、氧乐果、氟虫腈的监管使用,还应重视哒螨灵、烯酰吗啉、阿维菌素、苯醚甲环唑、氯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甲霜灵、腐霉利引起的食用风险。

关键词: 兽药残留风险排序矩阵 食品安全指数 产地蔬菜 农药残留 重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庆5个新引进晚熟杂柑品种品质表现初步评价

中国南方果树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适合重庆发展的晚熟杂柑新品种,引进Gold Nugget(金块)、Shasta Gold(莎斯塔金)、Tahoe Gold(太浩金)、Tango(探戈)、Yosemite Gold(尤斯美地金)等5个国外专利品种,在重庆市江津区先锋镇(海拔290m)、忠县新立镇(海拔480m)、开州区厚坝镇(170m)等3个区试点于枳橙砧不同甜橙品种上进行高接换种,高换第3~4年通过测定果实性状、内在品质指标对各品种的果实品质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果实性状和内在品质存在一定差异,"金块""莎斯塔金""尤斯美地金"等品种的果形较大,"太浩金"果面最红,"金块"果皮亮度更好且无核性状稳定,金块、莎斯塔金、尤斯美地金等3个品种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金块和探戈的固酸比大多明显高于其他品种。"金块""莎斯塔金""探戈"等3个品种在果实性状、内在品质、产量和抗逆性上的综合表现较好,较适合重庆及相似生态区发展。

关键词: 柑桔 新品种 引种 重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庆稻田基础地力水平对水稻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土壤基础地力水平与土壤养分的供应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进而影响作物对土壤和肥料养分的吸收。研究基础地力与水稻养分利用效率的关系,评价不同地力水平下水稻对土壤和肥料养分利用的影响,为在不同地力下提高养分利用效率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6—2012年重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水稻"3414"试验,调查每个试验点无肥区(N0P0K0)、无氮区(N0P2K2)、无磷区(N2P0K2)、无钾区(N2P2K0)和全肥区(N2P2K2)处理的产量及秸秆和籽粒氮磷钾养分含量,计算重庆不同区域水稻养分吸收量、土壤有效养分利用效率和依存率以及肥料回收率、农学效率,采用指数及线性拟合、基础地力产量分级方法评价基础地力对水稻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重庆不同区域稻田基础地力产量5.40—6.45 t·hm~(-2),基础地力等级处于低和中低等级的(<4 t·hm~(-2)和4—5 t·hm~(-2))样本数为63,占总样本量的25.6%。随着稻田基础地力等级的提高,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量也随之不断增加,高基础地力等级稻田其有机质和碱解氮也相对较高,p H过低可能是低基础地力等级稻田(<4 t·hm~(-2))的限制因素。重庆水稻施氮磷钾肥增产率分别为18.5%、5.2%和3.9%,在相同的施肥水平下,随着基础地力等级的提高,水稻氮磷钾肥料回收率分别下降6.9%、4.5%和3.1%。基础地力产量与土壤有效氮利用效率、土壤养分依存率存在正相关,说明较高的基础地力会促进水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提高土壤养分利用效率,而基础地力与氮肥回收率、肥料农学效率呈负相关,说明高基础地力会降低肥料的利用效率。基础地力与土壤有效磷、有效钾养分利用效率和磷钾回收率相关性不强,但与相应氮指标能够达到显著相关或极显著相关,说明基础地力对氮的反映能力高于磷钾。【结论】高基础地力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和对土壤养分的吸收量,但对肥料养分的利用效率下降。在高基础地力条件下,施肥对水稻的增产作用和地力提升作用有限,应限制肥料的投入。

关键词: 基础地力 养分吸收效率 3414试验 水稻 重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