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重庆丘陵带状套作高产高效玉米品种筛选与评价
《南方农业 》 2020
摘要:2018—2020年,在重庆市铜梁区以引进的25份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采用密度、品种两因素裂区设计,研究影响套作玉米品种产量的主要性状指标,筛选适合套作的玉米品种鉴定指标,并筛选优良品种。通过比较密度和品种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提出倒伏率、空杆率、茎腐病率和穗粒数可作为选择套作耐密玉米品种的主要指标。通过耐密系数和4.50万株/hm2、6.75万株/hm2两密度下各品种产量等级分布分析,认为可以把耐密系数作为品种稳产性的鉴定指标。综合以上结果,结合田间实际表现,最终筛选出仲玉3号、渝单998和SX66这3个品种,其在耐密、高产、抗性、品质等方面综合表现较好,可作为适合套作种植的品种推广应用。


重庆市水稻生产的经济效益分析与发展建议
《杂交水稻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2006-2018年重庆市的农业统计数据,总结分析了重庆市水稻生产的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稻谷总产量、水稻产值、生产成本和效益等变化动态,并与长江经济带的8个省(市)进行了优势比较分析.结果 表明,2006-2018年间重庆市水稻产能相对稳定,但比较优势不强.2018年重庆市水稻的主产品产值和总产值分别仅为1.98万元/hm2和2.04万元/hm2,均未达到长江经济带8个省(市)的平均水平.重庆市的水稻生产总成本逐年增长,水稻生产效益年际间变化较大,2011年高达4 662.3元/hm2, 2014年低至-736.5元/hm2.2018年重庆市的水稻生产效益为1 530.9元/hm2,较长江经济带8个省(市)平均水平低165.3元/hm2.为了稳定重庆的水稻产能,确保粮食供给安全,建议开展水稻生产功能区宜机化整治,提升机械化规模化水平;强化水稻绿色科技的创新与应用,增加水稻生产综合效益;优化水稻绿色发展惠农支农政策,创建绿色高档大米品牌.


重庆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特色及存在问题与对策
《贵州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重庆市正在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重庆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参考,基于对重庆市农村人居环境分档整治开展情况及成效的调研,从厕所改造、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提升改造及村民良好卫生习惯养成等方面,分析重庆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特色与存在问题;提出规划先行,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宣传、教育与培训力度,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技术支撑,建立完善建设及管护机制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重庆油菜产业发展困境及对策建议
《南方农业 》 2020
摘要:油菜是重庆市最主要的油料作物,大力发展油菜产业将有助于保障重庆市油料供给安全.近年来,重庆市油菜产业逆势上扬,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油菜生产的比较效益仍然较低,油菜产业发展处于瓶颈期,面临着巨大挑战.2018年底,重庆市农科院组织专家赴重庆油菜生产大县实地调研,广泛收集一手资料,结合国内外油菜产业发展形势,对重庆市油菜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开展的创新和实践进行了梳理,提出推进重庆市油菜产业发展的建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产业竞争力;强化农业科技创新,走质量效益型道路;发挥油菜多功能优势,全面提升效益;走山地特色油菜差异化发展之路.


重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南方农业 》 2019
摘要:新型职业农民对补齐现代农业发展短板、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重庆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的调查,发现参训人员素质较高、来源多元化、带动能力较强,对公益性培训的整体认可度较高;而制度、法律、政策环境的缺失,生源不足,培训精准性不够,培训方式落后,后续配套服务缺乏等是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效果的主要障碍。提出重庆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的建议:营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良好氛围;强化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和政策支持;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明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重点和路径。


重庆市蓝莓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南方农业 》 2019
摘要:通过对重庆市蓝莓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结合发达地区的经验和教训,揭示重庆市蓝莓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政府支持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宣传力度不够,市场空间狭窄,消费乱象显现;未系统地进行蓝莓引种、选种、育种研究;科研配套研究严重滞后;本地科技人员严重缺乏,产业发展缓慢),并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建议(加大宣传,吸引企业投入资金,形成完善的产销链;建立蓝莓产业人才制度,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加强科研配套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建立蓝莓行业协会,提高产品质量,确保食品安全;转变思想,转变发展模式).


杂柑新品种"太浩金"在重庆地区的引种栽培表现
《南方农业 》 2019
摘要:太浩金系晚熟杂柑新品种,2013年从美国加州大学引入,2014年在重庆江津、忠县、开州和奉节等四个代表性生态区域进行区域试验.试验结果:太浩金表现为树势强,树冠中等偏大,果实呈高扁圆形,果形指数比较接近0.8,果实中等略偏小,平均单果重90~120 g,混栽情况下果实无核性状稳定,平均种子数0.1~1.1粒,果面橙红色,色泽艳丽,果皮薄,果面较光滑且油胞细小,肉质细嫩,化渣程度较好,水分充足,极易剥皮;丰产性较好,高换第2年至第4年连续三年的株产均值为20.43~42.13 kg,折合667 m2产量为1 225.8~2 527.8 kg,但易出现明显的大小年现象,栽培管理上应适当疏花疏果来控制产量,达到稳产和平衡树体营养的目的,此外生产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真菌性病害防控和适时采收.太浩金可作为休闲观光果园的特色品种在重庆地区少量推广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