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126条记录
几个玉米自交系的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参数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14×10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NCⅡ),对24个玉米自交系的株高、穗位高等10个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和遗传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24个自交系中,09HN058、09HN074、09HN068、09HN071、09HN069、09HN075、09HN054、09HN072、09HN055、09HN056、09HN062、09HN061、09HN053、09HN063的产量GCA效应较高,是组配强优势杂交组合的优良自交系;09HN051×09HN074、09HN056×09HN071、09HN060×09HN069和09HN052×09HN068的产量SCA相对效应值最大,这4个组合可作为潜势组合进一步鉴定其丰产性、稳产性;10个性状的遗传以加性基因效应为主,受非加性基因的作用较小;株高、穗位、穗长、百粒重、出籽率的狭义遗传率大于50%,其变异由遗传引起的比重较大,易在早代进行选择;穗粗和秃尖的狭义遗传率低,不宜在早代选择。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配合力 遗传参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废弃物利用的关键技术分析

农机化研究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方式以及农村施肥习惯的发展与改变,各种农业废弃物已逐渐成为农村的主要污染源,养殖业规模化发展所产生的畜禽粪便公害问题已慢慢引起全球广泛关注。国内外专家研究表明,对各种农业废弃物进行处理还田后,特别是畜禽粪便和作物秸秆等废弃物对农作物生长具有极高的营养潜力,同时还能改善土壤持续生产能力。故如何科学有效地将其加工转化,对充分合理利用农业生产和生活资源、减少农业污染、改善农村生态卫生环境和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成为了当前世界大多数国家所关注的问题。为此,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综合利用农业植物纤维性废弃物及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的技术及有关研究进展情况,对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综合利用方式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 农业废弃物 利用技术 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机耕机播技术增效试验

江苏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表明,机耕、机播节时节本增效明显,优于常规挖地、点播,适宜在西南山地、丘陵玉米生产中推广应用;但目前适宜山地的小型微耕机播机具有漏播、重播、播种深度不足的缺陷。土壤质地对播种影响较大,其中试验重壤土播种的产量比人工点播低;而在沙壤土播种的产量比人工点播高,且增产效果波动明显。说明微动力机播机械尚不能完全适应南方山地土壤情况,需要进一步改进。手提式播种机虽节本低于动力微耕,但在黏性土、板结土以及坡地使用效果好。人工滚筒式播种器播种最快,节本比动力微耕高1倍,但播种比较浅,且无法调整播种密度,适宜在沙土、沙壤土和耕作质量好、疏松的壤土中使用,但也需进一步改进完善播种深度及增加播种密度控制功能。

关键词: 玉米 整地 机耕机播技术 增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庆地区抱子芥(儿菜)产业发展探讨

中国蔬菜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抱子芥(儿菜)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面积约5.5万hm2,产量在160万~200万t。儿菜上市时间正值冬春蔬菜淡季,因其特别的品质,较高的产量,正迅速得到种植农户和消费者的青睐。如何利用自身优势,促进重庆儿菜产业快速发展?抱子芥(Brassica juncea var.gemmifera Lee et Lin.)是十字花科芸薹属芥菜种的一个变种,在重庆当地俗称儿菜,别名角儿菜、芽芽菜、抱儿菜等。儿菜栽培区域原仅限于四川盆地(川渝地区),而后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蚕豆马铃薯间作种植对蚕豆赤斑病的防控效果

植物保护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系统探索蚕豆赤斑病防控策略,保护农田生态环境,2010-2011连续2年在重庆市3个区县进行蚕豆与马铃薯间作试验。结果表明,蚕豆与马铃薯多样性种植能有效控制蚕豆赤斑病的发生,改善蚕豆产量构成因素,从而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蚕豆与马铃薯间作行比为2∶2时对蚕豆赤斑病的防控效果最好,发病率与病情指数分别为46.5%和26.3,在此模式下经济效益最大,纯收入达18 454.9元/hm2。

关键词: 蚕豆 马铃薯 多样性 赤斑病 防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渝糯851鲜食糯玉米采后生理生化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渝糯851乳熟期鲜食糯玉米穗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处理鲜穗采后贮藏期生理、生化及食味品质指标,分析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探索鲜穗采后生理生化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后0℃低温与25℃室温贮藏相比,低温有效抑制鲜穗呼吸生理、蒸腾生理、可溶性糖代谢、支链淀粉合成代谢及籽粒组织水分损失,品质保质期得以延长;采后带苞叶和不带苞叶处理相比,带苞叶可抑制呼吸强度、可溶性糖代谢、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合成代谢,贮藏期更长,而蒸腾作用增强,籽粒组织水分损失高。在食味品质方面,低温带苞叶处理可食用期达到5d以上。

关键词: 鲜食糯玉米 生理 生化 食味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热带可变电荷土壤磷素淋失临界点及其与土壤特性的关系

环境科学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我国亚热带地区16种典型可变电荷土壤,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测定其磷素(P)淋失临界点的Olsen-P含量,以及可能对其构成有影响的8个化学性质指标(pH、CEC、粘粒、有机质、交换性钙、镁和铁铝氧化物含量),以探讨可变电荷土壤P淋失临界点的特点及其与土壤相关性质的关系,并评价当前的P淋失潜在风险.结果表明:可变电荷土壤P淋失临界点的Olsen-P含量(56~123mg·kg-1)差异很大,旱地土壤临界点Olsen-P含量主要集中在低值区间(<60mg·kg-1),而水稻土临界点Olsen-P含量集中在高值区间(>80mg·kg-1);旱地土壤P淋失风险高于水稻土.主成分分析显示,可变电荷土壤的pH、粘粒、CEC、有机质、交换性钙镁、氧化铁铝等化学性质同时对其临界点Olsen-P含量构成正的或负的影响.因此,临界点Olsen-P含量与单一因素的回归分析不仅不能够确切地反映临界点Olsen-P含量与这些化学性质的关系(与pH、CEC、粘粒、交换性钙镁含量无显著相关),甚至与理论上的关联相违(与氧化铁铝含量呈负相关).与以往研究结果比较,可变电荷土壤在旱作和稻作下的P淋失临界点的Olsen-P含量都普遍高于永久电荷土壤,研究的16种可变电荷土壤的实际Olsen-P含量也远低于临界点Olsen-P含量,由此推断南方地区耕作土壤的P淋失风险仍较小.

关键词: 可变电荷土壤 P淋失临界点 土壤理化性质 P淋失风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重庆地区玉米种植最佳密度,选有代表性的3个玉米品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田间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渝青玉3号’在重庆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为45000~52500株/hm2,产量达到最高的12506.25 kg/hm2‘渝单16号’在重庆地区的最适种植密度为52500~60000株/hm2,产量达到最高的11255.7 kg/hm2,‘渝糯851’的最适种植密度在52500~60000株/hm2。产量达到最高的9209.1 kg/hm2,同品种在不同密度下产量先增后减,说明重庆地区生产上的种植密度没有达到该品种发挥高产潜力的密度。因此,重庆地区可适当增加种植密度。

关键词: 玉米 密度 农艺性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波技术在针形绿名茶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杀青和干燥是针形绿名茶加工中的关键工序,将微波技术应用于茶叶杀青和干燥有利于提高其品质。为了提高针形绿名茶品质,本文对比研究了微波杀青、滚筒杀青、汽-热组合杀青和汽-热-微波组合等4种杀青方式、微波干燥和传统烘干等2种干燥方式、以及微波和常规2种加工工艺对针形绿名茶品质(感官品质和内含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杀青方式来看,以汽-热-微波组合杀青效果最好,微波杀青比其它3种杀青方式更有利于提高针形绿名茶外形色泽和叶底,会有损于其香气和滋味,但微波与汽-热组合后杀青能提升针形绿名茶的感官品质;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维C和叶绿素等主要内含成份保留量以微波杀青针形绿名茶为最高。从干燥方式来看,微波干燥比常规干燥更有利于改善针形绿名茶外形色泽、汤色和叶底,但有损于其香气和滋味,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维C和水浸出物等主要内含成分含量均以微波干燥针形绿名茶为最高。从加工工艺来看,采用微波加工工艺更有利于改善针形绿名外形色泽、滋味和叶底,但有损于其香气和汤色;微波加工工艺针形绿名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总量、碳水化合物和水浸出物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常规加工工艺针形绿名茶。因而,本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微波技术加工针形绿名茶能明显提高其商品价值和饮用品质。

关键词: 微波技术 针形绿名茶 杀青方式 干燥方式 加工工艺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沼液灌溉对作物生长·土壤质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沼液作为有机固体废弃物厌氧发酵的残留物,富含能被作物快速吸收利用的N、P、K以及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和其他有益的生物活性等物质。合理的沼液施灌不但可以有效促进农作物产量的增加、改善蔬菜品质,而且可以提高土壤pH、防止酸化、减少盐害、提高肥效。虽然沼液的长期施灌会不同程度地造成抗生素及部分重金属污染物的积累,但其危害程度也远远低于单一化肥的施用。然而,我国的沼液安全利用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社会还没形成对沼液的安全处理和安全施用的意识。建设适合于不同区域、不同土壤类型的沼液施灌制度及沼液质量监控体系势在必行。

关键词: 沼液 灌溉 作物产量 环境安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