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微波技术在针形绿名茶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袁林颖 1 ; 钟应富 1 ; 马强 1 ; 邬秀宏 1 ; 张莹 1 ; 邓敏 1 ; 杨娟 1 ; 敬廷桃 2 ;

作者机构: 1.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2.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中心

关键词: 微波技术;针形绿名茶;杀青方式;干燥方式;加工工艺;品质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13 年 26 卷 04 期

页码: 1660-166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杀青和干燥是针形绿名茶加工中的关键工序,将微波技术应用于茶叶杀青和干燥有利于提高其品质。为了提高针形绿名茶品质,本文对比研究了微波杀青、滚筒杀青、汽-热组合杀青和汽-热-微波组合等4种杀青方式、微波干燥和传统烘干等2种干燥方式、以及微波和常规2种加工工艺对针形绿名茶品质(感官品质和内含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杀青方式来看,以汽-热-微波组合杀青效果最好,微波杀青比其它3种杀青方式更有利于提高针形绿名茶外形色泽和叶底,会有损于其香气和滋味,但微波与汽-热组合后杀青能提升针形绿名茶的感官品质;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维C和叶绿素等主要内含成份保留量以微波杀青针形绿名茶为最高。从干燥方式来看,微波干燥比常规干燥更有利于改善针形绿名茶外形色泽、汤色和叶底,但有损于其香气和滋味,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维C和水浸出物等主要内含成分含量均以微波干燥针形绿名茶为最高。从加工工艺来看,采用微波加工工艺更有利于改善针形绿名外形色泽、滋味和叶底,但有损于其香气和汤色;微波加工工艺针形绿名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总量、碳水化合物和水浸出物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常规加工工艺针形绿名茶。因而,本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微波技术加工针形绿名茶能明显提高其商品价值和饮用品质。

  • 相关文献

[1]针形绿名茶加工过程中茶氨酸含量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袁林颖,高飞虎,杨娟,张莹,邬秀宏,邓敏,范守城,罗红玉. 2015

[2]杀青方式对秋季绿名茶品质的影响. 钟应富,李中林,袁林颖,周正科,敬廷桃,尹旭敏,邓敏,刘佳红. 2008

[3]针形绿名茶连续清洁化加工技术要点. 袁林颖,钟应富,罗红玉,杨娟,张莹,邬秀宏. 2017

[4]绿茶蛋糕加工工艺及品质研究进展. 张莹,徐泽,敬廷桃,杨海滨,钟应富,袁林颖,邓敏,李中林,邬秀宏. 2017

[5]黄花工厂化加工工艺技术研究. 周玉华,张先锋,宋树民,邓永骊. 2012

[6]桑叶茶加工研究进展. 罗红玉,钟应富,袁林颖,张莹. 2013

[7]泸州大树红茶加工中主要品质成分变化研究. 杨娟,袁林颖,陈善敏,常睿,李明红. 2022

[8]糯玉米酸奶加工工艺研究. 曾顺德,赵国华,尹旭敏,张超,章道明. 2011

[9]酿造型茶酒的加工工艺优化及理化特性分析. 王杰,杨海滨,张莹,邬秀宏,李中林,徐泽. 2018

[10]花香白茶加工工艺及参数优化研究. 袁海波,魏鹏,钟映富. 2009

[11]加工工艺对茶叶硒组成及主要理化成分的影响. 罗红玉,邓敏,杨海滨,盛忠雷,袁林颖. 2017

[12]花香白茶加工机理研究. 袁海波,魏鹏,钟映富. 2009

[13]萎凋叶含水量对四川中小叶群体种工夫红茶品质形成的影响. 杨娟,王杰,王奕,罗红玉,钟应富,邬秀宏,袁林颖. 2020

[14]蜡液处理对‘长叶橙’贮藏效果的影响研究. 张义刚,周心智,张,杨丽,张云贵. 2011

[15]光质萎凋对不同茶树品种红茶品质的影响. 罗红玉,王奕,吴全,袁林颖,杨娟,张莹,王杰,邬秀宏,钟应富. 2021

[16]振动理条频率对针形名茶品质影响研究. 罗红玉,吴全,钟应富,袁林颖,张莹,杨娟,邬秀宏. 2015

[17]不同处理对两个夏橙品种贮藏保鲜的影响. 张龚,杨丽,周心智,张义刚,张涌,张云贵. 2012

[18]九个甜橙品种在江津的品质评价. 张义刚,张龚,杨丽,陈元平,周心智,郭爱民,张云贵. 2009

[19]不同果蜡处理对默科特柑橘常温贮藏效果的影响. 张龚,张义刚,周心智,杨丽,郭爱民,张云贵. 2011

[20]“大叶大果”甜橙树冠不同部位果实品质差异研究. 张云贵,周心智,张,张义刚,侯世奎,毕方美.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