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126条记录
不同干燥方法对茶树菇干燥特性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干制茶树菇是延长茶树菇保质期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采用4种不同干燥方法对茶树菇进行干燥处理,研究茶树菇干燥过程中的干燥曲线、失水曲线、复水比、干制品质的变化和特性。结果表明:对茶树菇4种不同干燥方法干燥效率和失水速率顺序依次为远红外干燥>热风干燥>自然干燥>真空干燥;复水性效果依次为真空干燥(60℃)>远红外干燥(70℃)>热风干燥(60℃)>自然干燥。根据干燥效率、干制品的复水性和品质等综合考虑,茶树菇干燥方法和温度组合首选温度70℃远红外干燥、其次为温度60℃热风干燥方,不宜选择真空干燥和自然干燥。

关键词: 茶树菇 干燥方法 干燥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香型糯稻新品种渝香糯1号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种子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渝香糯1号是重庆再生稻研究中心用自育的渝糯优16号与香糯119进行杂交选育的优质香型糯稻新品种。具有丰产稳产性好、品质优、香味浓、抗病性较强、株叶型好及再生力强等优点,2011~2012年2年区试平均产量510.06 kg/667 m2,较对照黄华占(452.75 kg/667 m2)增产12.66%;7个区试点均增产。2012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渝审稻2012015)。

关键词: 水稻 渝香糯1号 选育 栽培技术 推广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粒稻种质资源及其遗传育种利用

植物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Oryza sativa)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单子叶植物发育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理想模式植物。穗部形态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当前水稻遗传改良和发育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复粒稻是发生于水稻穗粒部的一种突变体材料,在形态上可分为小穗簇生型和颖壳多雌型两种,有自然突变、杂交变异和理化诱变等多种来源途径。作为一种特异的水稻种质资源,复粒稻在水稻新材料创建、复粒型新品种选育、改善杂交制种结实性及探讨单子叶植物成花机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对创造复粒新型育种材料、提高穗着粒密度及穗粒数、有效缩短穗长度、改良水稻植株性状及提高产量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综述了复粒稻的资源类型、来源途径、遗传分析、基因定位及其育种利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水稻遗传育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复粒稻 种质资源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庆气-热-电-肥联产沼气工程建设及运行效果

农机化研究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重庆光大集团奶牛主牧场利用奶牛粪污为发酵原料进行厌氧发酵,所产沼气主要用于发电和锅炉燃烧供热,沼渣、沼液作为有机肥还田使用,种养结合形成循环经济。气-热-电-肥联产模式有效提高了整个集中型沼气工程的能量转化率。为此,着重介绍了该集中型沼气工程的工艺要点和实际运营的效益,给同类型沼气工程设计与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沼气工程 奶牛场 气-热-电-肥联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庆大豆地方资源多样性评价及群体表型特点研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收集于重庆市的103份大豆地方品种进行了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进行了群体表型特点的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地区大豆地方种质资源以灰色茸毛、黄粒、褐色脐居多,个体之间数量性状上存在较大变异。主成分分析以3个主成分因子反映了10个农艺性状的大部分信息,将主要农艺性状归纳成产量因子、生长势因子及子粒因子。聚类分析将103份地方种质资源聚为6个类群,同一地区的大部分地方品种表现较为相似,少部分地方品种差异大,品种类群间的表型分化与地理分布既有一定的联系又不绝对相关。利用这些种质选配育种亲本时应关注各类群间性状差异,而不能仅关注地理来源。

关键词: 大豆 地方品种 表型遗传多样性

基于SCoT标记的芥菜种质遗传多样性与指纹图谱

中国蔬菜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SCoT标记对46份芥菜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70条引物中筛选出21条用于PCR扩增,共扩增出200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40条,多态性比率为70%.供试材料相似系数介于0.77~0.95之间,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为0.198,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为0.301,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8227.利用UPGMA构建46份芥菜种质资源的聚类树状图,在相似系数D1=0.780处,可以将46份芥菜种质分为两大类;而在D2=0.807处,第Ⅱ类可进一步细分为5个亚类.选出清晰的16个多态性位点,构建46份芥菜种质的SCoT指纹图谱,结果由引物SP4、SP19、SP20、SP23、SP30所构建的DNA指纹图谱可将供试材料完全区分开.

关键词: 芥菜 SCoT标记 遗传多样性 指纹图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WOT分析的重庆三峡库区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在运用SWOT分析法识别重庆三峡库区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与风险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探讨了重庆三峡库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路径,即培育现代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夯实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现代农业基础体系建设,提出了坚持农村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强化政策支撑,加强资金保障,强化科技支撑,加强人才培育等对策建议,以期为重庆三峡库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现代农业 SWOT分析 发展路径 重庆三峡库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素营养对茶树组培苗生长影响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筛选了茶树诱导培养基及继代培养激素条件,并研究了不同氮素浓度总量及不同氮源比例对茶树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初代诱导培养基中诱导出芽快慢依次是B5>WPM>MS。培养基MS+2.0 mg/L 6-BA+0.1 mg/L IBA+0.2 mg/LGA3较适宜茶树继代苗的增殖及生长。茶树组培苗继代培养时,培养基中NH4NO3含量在1.24 g/L时茶树组培苗生长最好;而以MS为基本培养基,在n(NH+4-N)∶n(NO-3-N)=30∶30较适于茶树组培苗继代生长。

关键词: 茶树 氮素营养 组培苗 生长 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农药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

种子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生物农药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为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在施药后5、10天及玉米收获期,调查统计植株受害率,计算相对防效,收获期调查玉米的产量。结果表明:白僵菌、BT、辛硫磷3种药剂在施药后5天时的相对防治效果分别为,13.60%、22.65%、59.07%;在施药后10天时的相对防治效果分别为:18.52%、29.63%、62.96%;在收获时的相对防治效果分别为:69.68%、66.68%、63.64%;经3种药剂处理后的产量增加幅度分别为:7.21%、5.90%、4.16%。因此,白僵菌和BT对玉米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安全环保,害虫不会产生抗药性。

关键词: 生物农药 玉米螟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扇形试验设计在检测农作物种植密度的应用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检验扇形试验设计用于检测农作物种植密度的可行性,确定蚕豆新品种‘通蚕鲜8号’在重庆地区的最佳种植密度。应用扇形试验设计方法,经2年重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扇形试验设计检验蚕豆种植密度是可行的。‘通蚕鲜8号’在重庆最佳种植密度范围在86805~106110株/hm2内,其中种植密度为93615株/hm2时产量达最高水平。

关键词: 扇形 试验设计 农作物 密度 蚕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