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915条记录
梨树生长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5年生黄花梨为试材,定期测定生长期枝条顶芽IAA(吲哚乙酸)、GA3(赤霉素)、ABA(脱落酸)及根尖ZT(玉米素)含量。结果表明,IAA、GA3含量呈双峰形变化,ABA含量呈"W"形变化,以每克鲜重μg含量计,变化幅度分别为0.35~1.1、0.23~0.85和0.09~0.46,根尖ZT含量与枝叶生长消长交替变化,变化幅度为0.11~0.85。分析上述4种内源激素间比值变化表明,IAA/ABA、GA3/ABA和(IAA+GA3)/ABA呈双峰形变化;ZT/IAA和ZT/GA3变化趋势与IAA/ABA、GA3/ABA、(IAA+GA3)/ABA相反,峰谷值出现时期与地上、地下部分生长消长期吻合。

关键词: IAA GA3 ABA ZT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庆市永川茶园土壤肥力考评

西南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重庆市永川区典型茶叶生产基地的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选用pH值、有机质、全N、有效P、交换性K、交换性Mg、有效Mn、有效Cu、有效B和有效Zn含量共10个土壤肥力指标作为评价参数,应用Fuzzy综合评判法对肥力进行数值化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永川茶园土壤整体肥力质量为中等,其中属于中上水平的占54.5%,属于中下水平的占45.5%;茶园土壤酸化严重,有机质处于中等水平,全N基本上超过了0.1%,有效P低于15.0 mg/kg,交换性K都未达到指标(80 mg/kg),有效Cu、有效Zn含量丰富,交换性Mg、有效Mn、有效B缺乏。生产中就加强肥培管理,以促进肥力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 土壤肥力 现状 Fuzzy 茶叶基地

绿茶超微粉碎后和贮藏过程中主要内含成分变化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蒸青绿茶为原料,比较分析了其超微粉碎前后和贮藏过程中水分及主要内含成分变化。结果表明:超微粉碎后300目、800目茶粉水分含量均明显下降;茶多酚、叶绿素的含量均略有下降并随目数的增大而降低;氨基酸、咖啡碱的含量均略有下降,但目数大的降低反而较少;可溶性总糖、水浸出物含量均明显增加并随目数的增大而上升。两种贮藏方式(常温、低温冷藏)贮藏过程中对300目的茶粉茶多酚含量影响不大,但对800目来说,低温贮藏方式的茶多酚含量基本保持平稳,而常温状态下的茶多酚含量在后期急剧下降;300目茶粉常温贮藏下氨基酸一直是下降的趋势而低温贮藏的氨基酸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800目超微绿茶粉的氨基酸含量在两种贮藏方式下从最终结果来看降低量不大;300目超微绿茶粉在低温贮藏条件下叶绿素下降不明显,但常温贮藏及800目低温贮藏对叶绿素损失较大。

关键词: 绿茶 超微粉碎 贮藏 内含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Zn水平下辣椒体内Cd的积累、化学形态及生理特性

环境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重金属Cd(20mg·kg-1)污染下,叶面喷施不同浓度Zn(0、100、200、400、600μmol·L-1)对辣椒生长、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辣椒体内Cd形态和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Zn≤400μmol·L-1范围内,辣椒叶、茎、根、果实干重及叶片叶绿素a、b含量随Zn浓度不断增加而增加;高量Zn(600μmol·L-1)抑制了辣椒的生长、降低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在Zn≤400μmol·L-1范围内,辣椒叶SOD和CAT活性随Zn浓度增加而降低,辣椒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400μmol·L-1Zn时达到最低,当Zn>400μmol·L-1时,SOD和CAT活性呈上升趋势.叶面喷施Zn使辣椒茎、根及果实中Cd含量分别降低了2.7%~5.4%、7.5%~28.1%和7.6%~21.8%.与对照相比较,叶面喷施Zn的辣椒果实Cd总提取量、氯化钠提取态Cd、去离子水提取态Cd以及乙醇提取态Cd含量分别降低了7.7%~21.8%、4.11%~23.6%、54.5%~66.8%和4.8%~86.7%,但醋酸提取态和残渣态增加了28.0%~68.0%和12.6%~25.0%.

关键词: 镉-锌拮抗 生理特性 镉累积 镉形态 辣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强德勒红心柚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强德勒红心柚(Citrus grandis Osbeckcv. Chandler)种子萌发的无菌苗为材料,选取子叶、子叶节段、上胚轴、带芽的茎段进行离体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子叶节段是诱导丛生芽的最佳外植体,诱导率100%;诱导丛生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2.0mg/L+NAA0.05mg/L+蔗糖30g/L+活性炭0.4g/L,丛生芽增殖可达11.2倍;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5mg/L,生根率达100%,移栽15d后成活率100%。

关键词: 强德勒红心柚 离体培养 丛生芽增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Pi-1基因邻近SSR标记鉴定稻瘟病抗性

分子植物育种 2010 CSCD

摘要:Pi-1是具有广谱抗性的水稻显性主效抗稻瘟病基因,位于水稻11号染色体末端。本研究选择靠近此处的SSR标记15对,用含有Pi-1基因的Lac23与不含Pi-1基因恢复力强的N优69-1进行检测。检测出有差异条带5对引物,分别为RM224、RM254、RM2136、RM6094和RM6293。另外,以N优69-1为母本,以LAC23为父本进行杂交至F8代群体,利用上述差异分子标记,在F8趋亲单株中选择与Lac23标记一致的单株,与田间稻瘟病鉴定结果相比较。结果显示,RM6293对含有Pi-1基因材料的选育有较大的准确度,其次为RM254>RM224>RM2136>RM6094。本实验与其它研究不同的是采用了F8代群体,认为多次自交重组后的遗传稳定株系才可能得到稳定的标记。

关键词: 稻瘟病 Pi-1基因 标记辅助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保鲜剂对“白凤”桃和“巨峰”葡萄采后贮藏生理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微生物及其次级代谢产物开展果蔬采后保鲜可有效降低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本实验以自行研究开发的生物保鲜剂为试材,研究该生物保鲜剂对"白凤"桃和"巨峰"葡萄采后贮藏生理的影响,以期为该生物保鲜剂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结果显示:该生物保鲜剂处理可有效降低"白凤"桃和"巨峰"葡萄乙醇及MDA累积速率,增加POD、PAL酶活性,减轻腐烂发生率。

关键词: 生物保鲜剂 “白凤”桃 “巨峰”葡萄 贮藏生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茶树品种针扁形茶香气化合物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静态SPME萃取、GC/MS分离分析对4个茶树品种的针、扁形茶叶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38种主要的香气物质,其中碳氢化合物有2种,醇类有18种,醛类有5种,酮类有4种,酯类有6种,酸类有1种,杂氧化合物有2种。尽管各种茶样的香气组分,含量各有不同,但是主要成分基本相同。对比发现同一品种制成的两种茶叶,扁形茶的同种香气含量比针形茶的含量高,为这些品种适制茶叶种类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品种 针扁形茶 固相微萃取法 香气化合物 适制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胁迫对不同茶树品种生理特性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通过对重庆市茶叶研究所基地种植的4个茶叶品种在干旱胁迫下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茶树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几项生理指标变化趋势一致,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均增加,且与胁迫的时间正相关。

关键词: 茶树 干旱胁迫 生理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板诱杀茶园黑刺粉虱及假眼小绿叶蝉效果及特性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黄板诱杀茶黑刺粉虱和假眼小绿叶蝉,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明显,诱杀区黑刺粉虱和假眼小绿叶蝉虫口平均校正减退率分别达到71.92%和53.73%,黄板表面所粘附的害虫具有规律性分布特征,即黄板离茶蓬越近的部位诱杀虫数越多,黄板两侧诱杀的虫数多于中部。因此,建议在茶园中使用黄板防治黑刺粉虱和假眼小绿叶蝉时黄板下缘应尽量靠近茶蓬,并根据茶蓬宽度,采用高20~25 cm,宽35~45 cm规格的黄板,可提高其诱杀效果,降低防治成本。

关键词: 茶园 黄板 黑刺粉虱 假眼小绿叶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