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麦长管蚜在不同物候期的3个小麦品种上取食行为的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1 CSCD
摘要:采用刺吸电位(EPG)技术对麦长管蚜在不同物候期的3种不同抗蚜性小麦品种上的取食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麦长管蚜在不同生育期小麦上取食行为差异较大,说明小麦抗性随小麦生长发育有所变化,普遍以穗期抗蚜性最高。其次,根据相关波形出现的频次与时间,可以判断出小麦品种抗蚜机制类型,供试的3种小麦品种的抗蚜机制有所不同:既有以物理抗性为主的品种,也有生化抗性为主的品种。研究结果还表明,小麦对麦长管蚜的生化抗性效果要优于物理抗性。
磷对不同辣椒品种镉积累、化学形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环境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重金属Cd(10 mg.kg-1)污染下,叶面喷施不同磷浓度(0、0.3%、0.5%)对不同品种辣椒生长、抗氧化酶活性及辣椒体内Cd形态和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磷后,辣椒果实、根和叶干重和植株总干重、Cd含量及积累量在2个品种之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适量喷施磷增加了世纪朝天椒果实及植株总干重,但降低了艳椒425的果实及植株总干重.喷磷使2个品种辣椒叶CAT活性先增加,然后下降,随磷水平增加,艳椒425叶SOD和POD活性呈上升趋势,世纪朝天椒叶SOD和POD活性则呈下降趋势.辣椒果实中Cd的形态以FNaCl>FHAC>FE>Fr>FHC>FW.喷磷明显降低了艳椒425中乙醇提取态、盐酸提取态和残渣态及Cd提取总量,但增加了世纪朝天椒中离子水提取态、醋酸盐提取态、残渣态及Cd提取总量.辣椒中Cd积累量以根>茎>叶>果实.喷施0.3%和0.5%磷使艳椒425果实Cd积累量和植株的Cd积累总量分别较对照降低了47.7%、58.5%和5.5%、13.1%,喷施0.5%的磷使朝天椒果实Cd的积累量也降低了23.6%.


响应面法优化超微粉碎辅助提取辣椒红素工艺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优化超微粉碎辅助提取辣椒红素工艺,采用6种提取液对辣椒红素进行提取,对比结果,选择95%乙醇作为提取液。选择液料比、微粉细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自变量,辣椒红素提取相对量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试验设计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辣椒红素提取相对量的影响,利用Design-Expert7.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并作出响应面图,得到二次数学模型方程,确定出辣椒红素的提取最佳工艺参数为常温条件下,液料比7∶1,超微粉碎细度500目,提取时间14.00 min,提取次数2次。


遮光胁迫对玉米植株性状的影响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8个玉米自交系为供试材料,采用2因素裂区设计,在玉米苗期到成熟期遮阴(遮光率为90%),研究玉米自交系的耐阴性及其在遮光胁迫条件下的植株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参试材料耐阴湿的程度从高到低为:06CIn967-11>06CIn892-2>06CIn967-4>06CIn892-11>06CIn891-4>06CIn891-15>06C984-2>06C984-8,其中,同一来源的自交系耐阴性差异不显著,不同来源的自交系耐阴性有一定差异;在弱光下,玉米材料的雄穗分化、植株和叶片的生长受到了极显著抑制,不同基因型材料的植株性状对遮光的反应也不同;遮光对不同性状的影响不同,对雄穗分化的影响最大。因此可以根据不同材料性状的变化来筛选耐阴材料。


小麦免耕栽培技术研究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小麦免耕栽培技术,采用三个因素三个水平正交设计L9(34),研究种植方式、覆盖物和施肥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之间小麦产量差异极显著,但处理与对照产量的差异均不显著.种植方式之间产量差异极显著,预留行种植8行的产量极显著高于另外2种种植6行的产量;农家肥盖种的产量显著高于另外两种盖种的产量;施肥量之间产量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说明免耕栽培不显著影响与小麦常规翻耕种植的产量,合理选择种植方式、覆盖物和施肥量可以增加小麦产量.


重庆糯玉米育种杂种优势群及杂优模式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重庆市自育22个糯玉米杂交种的血缘关系、配合力及SSR标记分类,结果表明:①S181类群、衡白类群为重庆糯玉米育种主要杂优类群,其中S181类群是具有重庆特色的西南优秀杂优类群,②杂优模式主要为S181类群×衡白类群,其次为S181类群×其它类群。重庆糯玉米育种要在坚持应用、扩大S181、衡白两个杂种优势群遗传差异的同时,并以S181为主发展其它杂优模式,要进一步加大对西南地方种质的改良利用力度,解决遗传基础狭窄问题,育成突破性新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