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915条记录
茶树新品种材料抗病虫鉴定

西南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鉴定法和室内接种法对15份茶树品种及新材料进行了茶云纹叶枯病的抗性鉴定,结果显示:0310、0308、0302和乌牛早等4份供试材料,在田间自然感病与室内接种致病上均表现抗茶云纹叶枯病;同时采用田间鉴定法对茶跗线螨和假眼小绿叶蝉的抗性鉴定结果:0303、0304、0305、0306、0311、碧香早等6份材料抗茶跗线螨;但15份供试材料均表现出高感或易感假眼小绿叶蝉。

关键词: 茶树品种材料 抗性鉴定 茶云纹叶枯 茶跗线螨 假眼小绿叶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麦长管蚜在不同物候期的3个小麦品种上取食行为的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1 CSCD

摘要:采用刺吸电位(EPG)技术对麦长管蚜在不同物候期的3种不同抗蚜性小麦品种上的取食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麦长管蚜在不同生育期小麦上取食行为差异较大,说明小麦抗性随小麦生长发育有所变化,普遍以穗期抗蚜性最高。其次,根据相关波形出现的频次与时间,可以判断出小麦品种抗蚜机制类型,供试的3种小麦品种的抗蚜机制有所不同:既有以物理抗性为主的品种,也有生化抗性为主的品种。研究结果还表明,小麦对麦长管蚜的生化抗性效果要优于物理抗性。

关键词: EPG 取食行为 麦长管蚜 物候期 品种抗蚜性

磷对不同辣椒品种镉积累、化学形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环境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重金属Cd(10 mg.kg-1)污染下,叶面喷施不同磷浓度(0、0.3%、0.5%)对不同品种辣椒生长、抗氧化酶活性及辣椒体内Cd形态和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磷后,辣椒果实、根和叶干重和植株总干重、Cd含量及积累量在2个品种之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适量喷施磷增加了世纪朝天椒果实及植株总干重,但降低了艳椒425的果实及植株总干重.喷磷使2个品种辣椒叶CAT活性先增加,然后下降,随磷水平增加,艳椒425叶SOD和POD活性呈上升趋势,世纪朝天椒叶SOD和POD活性则呈下降趋势.辣椒果实中Cd的形态以FNaCl>FHAC>FE>Fr>FHC>FW.喷磷明显降低了艳椒425中乙醇提取态、盐酸提取态和残渣态及Cd提取总量,但增加了世纪朝天椒中离子水提取态、醋酸盐提取态、残渣态及Cd提取总量.辣椒中Cd积累量以根>茎>叶>果实.喷施0.3%和0.5%磷使艳椒425果实Cd积累量和植株的Cd积累总量分别较对照降低了47.7%、58.5%和5.5%、13.1%,喷施0.5%的磷使朝天椒果实Cd的积累量也降低了23.6%.

关键词: 磷镉交互 生理特性 镉累积 镉形态 辣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茶园害虫及天敌群落多样性研究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不同品种茶园(巴渝特早、福鼎大白茶、川茶群体种)害虫群落结构及天敌种类进行一年的系统调查,结果表明:茶园中害虫及天敌共有2纲,20目,41科;其优势种群基本相似,主要是同翅目和蜘蛛目;川茶群体种茶园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高于其他两个品种茶园,且3个品种茶园的害虫和天敌种类具有高度相似性.

关键词: 品种 茶园 害虫 天敌 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超微粉碎辅助提取辣椒红素工艺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优化超微粉碎辅助提取辣椒红素工艺,采用6种提取液对辣椒红素进行提取,对比结果,选择95%乙醇作为提取液。选择液料比、微粉细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自变量,辣椒红素提取相对量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试验设计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辣椒红素提取相对量的影响,利用Design-Expert7.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并作出响应面图,得到二次数学模型方程,确定出辣椒红素的提取最佳工艺参数为常温条件下,液料比7∶1,超微粉碎细度500目,提取时间14.00 min,提取次数2次。

关键词: 辣椒红色素 超微粉碎 提取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遮光胁迫对玉米植株性状的影响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8个玉米自交系为供试材料,采用2因素裂区设计,在玉米苗期到成熟期遮阴(遮光率为90%),研究玉米自交系的耐阴性及其在遮光胁迫条件下的植株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参试材料耐阴湿的程度从高到低为:06CIn967-11>06CIn892-2>06CIn967-4>06CIn892-11>06CIn891-4>06CIn891-15>06C984-2>06C984-8,其中,同一来源的自交系耐阴性差异不显著,不同来源的自交系耐阴性有一定差异;在弱光下,玉米材料的雄穗分化、植株和叶片的生长受到了极显著抑制,不同基因型材料的植株性状对遮光的反应也不同;遮光对不同性状的影响不同,对雄穗分化的影响最大。因此可以根据不同材料性状的变化来筛选耐阴材料。

关键词: 玉米材料 植株性状 遮阴 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BION诱导小麦幼苗抗叶锈病防御酶活性的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1 CSCD

摘要:以感病材料Thatcher和抗叶锈菌近等基因系TcLr28为材料,麦苗长至一叶一心期时,用浓度为200 mg/L的BION(有效成分为苯并噻二唑,BTH)喷雾处理并在4d后接种叶锈菌,测定不同时期SOD、POD、PPO、PAL、β-1,3-葡聚糖酶、几丁质酶变化的分析表明,经BION诱导后的小麦其体内的SOD、POD、PPO、β-1,3葡聚糖酶、几丁质酶的活性均高于未诱导小麦品种。

关键词: BION 小麦叶锈病 诱导抗病性 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合板和黄板对茶小绿叶蝉的诱集作用和防治效果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就复合板和黄板对茶小绿叶蝉的田间诱集作用和防治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在茶园中设置复合板和黄板对小绿叶蝉成虫的诱虫量没有明显差异,但西、北朝向的复合板和黄板诱捕叶蝉数量显著高于东、南朝向。随着挂板时间的延长,板上诱虫量逐渐下降,以第10天下降较为明显。复合板和黄板对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以第7天最好,尤其是朝西方向,分别达到83.83%和84.15%。

关键词: 复合板 黄板 茶小绿叶蝉 诱集作用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免耕栽培技术研究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小麦免耕栽培技术,采用三个因素三个水平正交设计L9(34),研究种植方式、覆盖物和施肥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之间小麦产量差异极显著,但处理与对照产量的差异均不显著.种植方式之间产量差异极显著,预留行种植8行的产量极显著高于另外2种种植6行的产量;农家肥盖种的产量显著高于另外两种盖种的产量;施肥量之间产量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说明免耕栽培不显著影响与小麦常规翻耕种植的产量,合理选择种植方式、覆盖物和施肥量可以增加小麦产量.

关键词: 免耕栽培 种植方式 覆盖物 施肥量 产量 小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庆糯玉米育种杂种优势群及杂优模式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重庆市自育22个糯玉米杂交种的血缘关系、配合力及SSR标记分类,结果表明:①S181类群、衡白类群为重庆糯玉米育种主要杂优类群,其中S181类群是具有重庆特色的西南优秀杂优类群,②杂优模式主要为S181类群×衡白类群,其次为S181类群×其它类群。重庆糯玉米育种要在坚持应用、扩大S181、衡白两个杂种优势群遗传差异的同时,并以S181为主发展其它杂优模式,要进一步加大对西南地方种质的改良利用力度,解决遗传基础狭窄问题,育成突破性新品种。

关键词: 糯玉米 杂种优势群 杂优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