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庆油3号化学杂交油菜机械化制种关键技术
《中国种业 》 2023
摘要:庆油3号是由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和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共同选育的高含油双低油菜品种,具有高油、抗倒伏、抗病、抗裂角等优良农艺性状,目前作为全国农业主导品种,已经在长江中上游油菜产区的多个省份进行推广。对全国油菜生产的现状、油菜杂交技术和化学杀雄杂交技术的发展过程以及庆油3号的基本信息和特点进行概述,着重介绍了庆油3号在制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技术,包括化学杀雄杂交、机械化制种、科学田间管理、制种要求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甘薯全粉的制备及特性研究进展
《农产品加工 》 2023
摘要:甘薯全粉基本包含了新鲜甘薯除薯皮外的全部干物质,不仅符合人们对健康饮食的期望,还可以延长原料的贮藏时间、便于运输及使用,且加工过程环保、无废料.现有的甘薯全粉加工普遍缺乏标准化的制备工艺和健全的产品质量标准,严重影响了甘薯全粉的产品品质及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介绍了甘薯全粉的制备工艺,并比较了现有常见的不同去皮和烘干工艺的特点,阐述了甘薯全粉的特性,重点梳理了甘薯全粉的基本成分、微观颗粒结构、色泽、碘蓝值、持油力、持水力、凝胶特性、吸水膨胀性及冻融稳定特性.最后,对甘薯全粉的研究方向及应用领域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旨在为甘薯全粉的标准化加工及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


稻鸭共育下硅肥对精量穴直播水稻茎秆抗倒伏性和产量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精量穴直播水稻下,硅肥与稻鸭共育互作对水稻茎秆结构、抗倒伏性和产量的调控效应,为稻鸭共育适应直播水稻模式,实现高产抗倒栽培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方法]以渝香优8133、渝香203、渝两优86、C两优华占和黄华占为试验材料,设不施硅肥+不养鸭(CK)、不施硅肥+养鸭(D)、施硅肥+不养鸭(S)和施硅肥+养鸭(DS)4个处理,分析水稻茎秆力学特征、形态结构、物质积累与茎秆抗倒伏性和产量的关系.[结果]与CK相比,D、S和DS处理产量分别增加3.2%~21.4%、3.2%~6.5%和9.6%~17.8%,其中DS处理下渝香203、渝香优8133和C两优华占分别增加9.9%、17.8%和9.6%,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D、S和DS处理的倒伏指数分别较CK降低8.8%~12.4%、8.0%~13.6%和12.2%~30.2%,其中以DS处理降幅达显著水平,品种间趋势一致.DS处理下,茎秆折断弯矩较CK提高11.4%~44.7%,是倒伏指数显著降低的主要原因,品种间渝香优8133、渝香203和渝两优86归因于断面模数增大,C两优华占和黄华占归因于弯曲应力增强.与CK相比,DS处理提高了精量穴直播水稻基节茎、鞘充实度、茎粗和壁厚,增加了抽穗期和成熟期单茎鞘干重,提高了茎秆质量和折断弯矩.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穗长、下部节间和中部节间与倒伏指数显著正相关,茎秆折断弯矩与基部节间茎、鞘充实度、茎粗、壁厚及抽穗期和成熟期单茎干重显著正相关.[结论]稻鸭共育下施用硅肥可增强基节粗度和壁厚,提高节间茎鞘充实度和茎秆质量,进而增强精量穴直播水稻茎秆机械强度和抗倒伏性.
关键词: 精量穴直播水稻 抗倒伏 产量 稻鸭共作 硅肥 形态结构


不同年限沼灌稻田土壤汞甲基化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影响因素-以重庆市长寿区某养殖场周边沼灌稻田为例
《四川环境 》 2023
摘要:稻米中的甲基汞主要来源于稻田土壤,而土壤中无机汞的甲基化与汞甲基化微生物密切相关。对重庆市长寿区某养殖场周边不同年限沼灌稻田土壤样本进行Illumina高通量测序,探讨了不同年限沼灌稻田土壤汞甲基化微生物群落特征,并分析了其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沼灌年限的增加,稻田土壤中甲基汞含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与汞甲基化相关微生物如硫酸盐还原菌、铁还原菌以及产甲烷菌在门、纲、目、科、属水平上的占比增大。土壤pH(F=0.208,P=0.00)对不同年限沼灌稻田土壤汞甲基化相关微生物占比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土壤有机质(F=0.173,P=0.00)。建议通过提高稻田土壤的pH和降低沼液中含硫有机物的含量等措施减少土壤中无机汞的甲基化。本研究丰富了对沼灌稻田土壤汞甲基化相关微生物的认识,为沼液稻田利用可能带来的汞环境风险的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乡村振兴弹性评价指标体系理论框架研究-基于"时间、尺度、区域"三维特征
《农业展望 》 2023
摘要: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目标导向、评价考核、监测纠偏等功能作用,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起点。针对当前乡村振兴评价指标设置缺少灵活性的现状,研究构建乡村振兴弹性评价指标体系理论框架。首先根据乡村振兴战略分阶段实施、坚持五级书记抓、不同区域条件差异性等特点,分析提炼评价对象的“时间、尺度、区域”三维特征;立足三维特征对评价指标设置的影响分析,构建由“基本指标(尺度维度)+特色指标(区域维度)+动态指标(时间维度)”组成的弹性评价指标框架;再基于对乡村振兴“五位一体”目标任务的分解提炼,提出弹性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应突出产业“四化”提升、生态“四宜”建设、乡风文明“三水平”提升、治理“三治”有效、生活富裕“两维”一体等战略重点;最后构建形成乡村振兴弹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框架,并提出应用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