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915条记录
成熟度对糯玉米品质和风味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不同成熟度的3种糯玉米为材料,通过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VC、蛋白质含量及其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等品质指标的测定,并结合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SPME/GC-MS)对糯玉米挥发性物质成分及相对含量的分析,考察成熟度对糯玉米品质及风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成熟度的糯玉米品质指标和香气成分具有显著差异,品质指标大致呈波动变化,而其含量随成熟度增加呈下降趋势。香气成分在渝甜糯中共检出46种,渝科糯中检出33种,渝糯3000中共检出47种,主要成分为烯萜类和醇类,含量超过50%,其中在第四成熟期香气物质含量最丰富。

关键词: 糯玉米 成熟度 风味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糯玉米酸奶加工工艺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乳熟期糯玉米原浆和脱脂奶粉为发酵基质,研制糯玉米酸奶。结果显示,糯玉米酸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糯玉米原浆40%,蔗糖5%,脱脂奶粉5%,菌种发酵剂7%,琼脂0.12%;在42℃下发酵6~8 h,在4℃下冷藏12 h,可得到品质较优的糯玉米酸奶。

关键词: 糯玉米酸奶 加工工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特晚熟红桔JZT(P)-1胚珠败育的胚胎学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探明晚熟无核红桔的无核机理,为晚熟柑橘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以特晚熟无核红桔JZT(P)-1为实验材料,采用直接解剖、连续石蜡切片、显微技术等方法重点对其胚珠败育过程进行系统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JZT(P)-1胚珠中的孢原细胞、胚囊原始细胞以及不同发育程度的胚囊基本上都败育,极少数胚珠发育成为健康的种子。在幼果前50天的发育中,胚囊原始细胞多起源发育,发生时间紊乱,使得珠心中早期孢原细胞及不同发育期胚囊的正常发育受到干扰,促使胚珠中各雌性结构的败育。幼果中雌性败育率极高,通过石蜡切片观察到正常胚的发育十分困难。基本成熟的果中,种子数0~4粒,平均种子数(1.3±0.42)粒,经济无核率高达100%。正常种子多胚。研究结果为探明特晚熟红桔新种质JZT(P)-1的无核机理提供了胚胎学证据。

关键词: 特晚熟 无核红桔 孢原细胞 胚珠败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Bt毒蛋白基因玉米的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此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抗虫转基因玉米研究发展历程,归纳总结了转Bt毒蛋白基因玉米的常用转化方法和转基因玉米转化体的鉴定方法,对转Bt毒蛋白基因玉米后续实验的抗虫性分析鉴定及遗传稳定性评价与利用也进行了介绍。进而探讨了Bt毒蛋白基因在玉米遗传转化上善待解决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认为应加大力度对瓶颈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转Bt毒蛋白基因玉米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Bt毒蛋白基因 转基因玉米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单生朝天椒新品种艳椒425的选育

西南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培育的朝天类型辣椒自交系进行早期配合力测定,经过5年试验,育成朝天、单生加工型辣椒杂一代新品种艳椒425。该品种中熟,生长势强,株高91.8 cm、株幅84.5 cm,果实小尖椒型,果长8.9 cm、果宽1.1 cm、果肉厚0.14 cm,青椒果绿色,老熟果大红色,抗病强,丰产性好,辣椒素、辣红素含量高,品质优良,风味上佳,一般产量30.0 t/hm2。适宜在中国西南各省市及湖北、湖南等地推广种植。

关键词: 单生 朝天椒 艳椒425 选育 配合力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处理对锦橙贮藏效果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测定不同处理对柑橘的贮藏效果,以锦橙果实为材料,对经不同果蜡(402F、自备蜡A、自备虫胶蜡B、自备蜡A与虫胶蜡B混合蜡液(A∶B=3∶7))及单果包装处理后置于常温下贮藏果实的理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涂蜡和单果包装处理均能提高果实亮度、减少果实失重、降低腐烂率,其中以自备虫胶蜡B处理提高亮度最好,单果包装处理抑制果实失重显著优于其他处理,自备虫胶蜡B和自备蜡A与虫胶蜡B混合蜡液(A∶B=3∶7)降低腐烂率作用较为显著。

关键词: 锦橙 打蜡 单果包装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东寿光设施菜地土壤砷含量及形态

应用生态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典型区域采样调查,系统探讨了山东寿光市设施菜地中砷的含量及其形态特征.结果表明:设施菜地表层(0~20cm)和亚表层(20~40cm)土壤中总砷含量分别为8.27、7.93mg·kg-1,是对照土壤的1.19和1.23倍,易溶性砷(AE-As)含量分别为0.13、0.06mg·kg-1,是对照土壤的1.63和3.00倍;土壤中的砷主要以残渣态砷(O-As)存在,其含量占总砷的63.0%以上,其他形态砷含量依次为铁型砷(Fe-As)>钙型砷(Ca-As)>铝型砷(Al-As)>AE-As;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中AE-As含量显著增加,Al-As含量也有不同程度提高,种植15a设施菜地表层和亚表层土壤中的AE-As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75.0%和150.0%,Al-As含量分别提高了51.6%和190.4%,而Fe-As和Ca-As含量则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关键词: 设施菜地土壤 形态 种植年限

麦长管蚜种群在不同小麦品种与生育期上的时间格局

西南农业学报 2011 CSCD

摘要:在小麦拔节到乳熟期内,麦长管蚜自然种群是以不同虫龄、不同翅型和不同体色蚜虫组成的混合群体。小麦拔节-孕穗和乳熟期以绿色有翅蚜为主,扬花-灌浆期以绿色无翅蚜为主。抗感两小麦品种上麦长管蚜自然种群在数量、翅型、虫龄和体色组成等方面差异显著。抗蚜品种上麦蚜种群数量显著低于感蚜品种;小麦灌浆期,抗蚜品种上成蚜比例和无翅蚜比例均显著低于感蚜品种。蚜虫自然种群体色结构分析表明,红体色麦长管蚜更喜取食感蚜小麦品种。结果表明,寄主生育期和寄主品种显著影响麦长管蚜种群结构。

关键词: 小麦物候期 品种 麦长管蚜 种群结构

国家级茶树新品种——“南江1号”

西南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南江1号以南江大叶茶群体品种为原始材料,采用系统选种法育成,历经10年的品比试验和6年的全国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南江1号为早生种,适制绿茶,品质、产量都优于对照福鼎大白茶,抗性强。2010年8月通过鉴定,成为新的国家级无性系茶树良种。

关键词: 南江1号 品种 品比试验 全国区域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庆番茄晚疫病抗病性鉴定与遗传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比较了重庆晚疫病田间自然发病鉴定和室内人工接种鉴定结果的差异,进行了晚疫病抗性材料CLN2037B对晚疫菌生理小种T1的配合力、遗传参数及后代分离遗传规律分析。结果表明:①田间自然发病鉴定与室内人工接种鉴定结果一致,在重庆春季露地进行晚疫病田间自然发病鉴定是可行的;②番茄抗晚疫病材料CLN2037B对生理小种T1的抗性以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遗传力较高,抗性遗传中不存在细胞质基因效应,抗性表现为单基因不完全显性。

关键词: 番茄晚疫病 抗病性鉴定 配合力 抗性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