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重庆市玉米机械化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分子植物育种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重庆地处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玉米是重庆市第二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4.753×105 hm2,占全国种植面积的1.29%。近年来,随着青壮劳动力的外流,大大制约了农业生产的进步;在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市场比较效益的双重背景下,玉米生产亟需全程机械化。本研究从重庆市玉米生产现状出发,探讨重庆市玉米生产条件及玉米机械化生产现状,分析制约重庆地区实施玉米机械化的主要瓶颈,针对性地提出集中农户承包土地,整治为宜机化田块,引进消化国内外先进农机与自行开发研制相结合,通过政策引导及示范片带动,实现农机农艺结合,以促进重庆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提高玉米种植效益,实现轻简、高效的玉米生产。


氮素后移对长江上游机插杂交籼稻库源性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机插杂交籼稻库源关系、干物质生产对氮素后移的响应及其与产量的关系。【方法】以三系杂交水稻渝香203和渝优7109为材料,设置常规施氮处理N_1、不同氮素后移处理N_2、N_3、N_4和对照处理CK,比较叶面积指数(LAI)、粒叶比、干物质积累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较CK处理,施氮处理提高了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产量增加。不同氮素处理产量高低顺序为N_4>N_3>N_1>N_2。较N_1处理,不同氮素后移降低了抽穗期LAI,渝优7109的N_4处理降幅达显著水平。较N_1处理,氮素后移处理(N_4)增加渝香203颖花叶比、实粒叶比和粒重叶比分别为10.2%、25.0%和29.3%,增加渝优7109分别为17.4%、18.5%和19.2%。较N_1处理,氮素后移处理(N_4)花前干物质积累量较低,而花后干物质积累和作物生长速率明显增加,群体花后光合优势明显,生物产量显著提高。【结论】氮素后移处理(N_4)通过适度减小机插杂交籼稻花前物质生产而增加花后作物生长速率和生物产量,提高粒叶比,在一定有效穗基础上增加了每穗粒数,从而增加了产量。
关键词: 机插杂交水稻 氮素后移 产量 库源关系 干物质积累


蚕豆高代材料单株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揭示蚕豆主要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为蚕豆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参考,采用相关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对2014—2015年385份蚕豆高代纯合品系的单株产量及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5个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程度为单株粒数>有效荚数>有效分枝数>株高>百粒质量;偏相关分析表明,5个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均极显著相关;各农艺性状对产量都有直接的正效应,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大小顺序为单株粒数>百粒质量>有效分枝数>有效荚数>株高;关联度分析表明,单株粒数对单株产量贡献最大,其次是有效荚数。在重庆地区蚕豆高产育种和高产栽培中,应以选育和选用多粒型品种为主,同时兼顾百粒质量、有效分枝数、有效荚数和株高等性状。


渝豆9号大豆新品种的选育
《大豆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渝豆9号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选育的春大豆新品种。该品种是2011年从潼南搜集的地方品种经提纯复壮、单株选择及扩繁加代后选育而成。2015-2016年在各级产量试验中均表现优质、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性好等特点,2017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适于重庆各区县大面积推广应用。


3WP-500型喷杆式果园喷雾机的设计与试验
《农机化研究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现有果园手动式、踏板式喷雾器存在的施药液量大、雾化性能不良、作业效率低、适应性差及污染环境等问题,设计了3WP-500型喷杆式果园喷雾机。该喷雾机主要由机架、传动装置、三缸柱塞泵、喷雾装置及药箱等部件组成。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喷嘴直径1.1mm、药箱压力3.6MPa、机具前进速度3.2m/s时,平均药液沉淀量为3.48ug/cm2,平均喷幅为19.4m,技术指标符合果园喷雾的规范要求。


蚕豆高代材料单株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揭示蚕豆主要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为蚕豆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参考,采用相关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对2014-2015年385份蚕豆高代纯合品系的单株产量及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5个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程度为单株粒数>有效荚数>有效分枝数>株高>百粒质量;偏相关分析表明,5个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均极显著相关;各农艺性状对产量都有直接的正效应,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大小顺序为单株粒数>百粒质量>有效分枝数>有效荚数>株高;关联度分析表明,单株粒数对单株产量贡献最大,其次是有效荚数.在重庆地区蚕豆高产育种和高产栽培中,应以选育和选用多粒型品种为主,同时兼顾百粒质量、有效分枝数、有效荚数和株高等性状.


街道峡谷绿化带设置对空气流场及污染分布的影响模拟研究
《生态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合理设置道路绿化带能够改变街道空气流场进而改善空气质量。利用风洞试验结合数值模型的方法测试了树冠形状和绿化带位置对街道峡谷的风场影响。在数值模型中,采用针对植物模型不同高度赋予不同叶面积密度(leaf area density,LAD)值的新方法近似模拟不同树冠形状的植物,通过输入污染源数据,得到风场及污染物浓度数据结果;与风洞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其有效性;进而,利用数值模型分析了不同绿化带设置下街道峡谷内行人的污染暴露特征,结果表明:绿化带位置及树冠形状影响街道峡谷中的涡流结构,形成复杂的细小湍流,从而影响街道峡谷中的风环境和污染物分布。阔叶树冠和位于街道峡谷中央的绿化带位置有利于降低行人污染暴露风险。未来研究中,通过增加风洞试验布点、考虑热力作用及气象因子的影响,或许可以提供更加详细的改善街道峡谷微环境的绿化带布局,为城市大气环境管理和绿地系统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街道峡谷 树冠形状 绿化带位置 污染分布 数值模拟 风洞试验


微细化苦荞全粉在面条加工中的应用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小麦面粉为对照,将经过微细化处理的苦荞全粉按10%~40%(质量分数)的比例添加到小麦面粉中加工面条,在不添加增筋剂、增稠剂等的条件下,混合粉中微细化苦荞全粉添加比例为10%(质量分数)时,加工面条品质最佳。研究采用Mixolab混合实验仪目标剖面图分析法、感官品质、质构分析等对微细化苦荞全粉加工面条品质进行判定。结果表明,Mixolab混合实验仪目标剖面图分析法可对面条粉的加工性能进行预判,对面制品的后续加工应用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