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我国烟草赤星病菌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植物保护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我国烟草赤星病的2种主要致病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和长柄链格孢菌A.longipes的地理差异与遗传结构,采用ISSR标记对分离自9个省市的135株烟草赤星病菌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通过正交优化试验建立的烟草赤星病菌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稳定性较好,筛选出17条多态性高且稳定的引物,共扩增出192条谱带,其中有177条具有多态性,多态率为92.19%。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链格孢菌和长柄链格孢菌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分别在0.67~1.00和0.66~1.00之间,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83时可使链格孢菌和长柄链格孢菌分别划分为5个和6个亚群,其中前者不同地理种群间表现出地理相关性,后者不同菌株随机分组。烟草赤星病菌种群的基因多态性和遗传多样性丰富,链格孢菌和长柄链格孢菌的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分别为0.36和0.37,均存在遗传分化;群居每代迁移数分别为0.89和0.85,不同地理种群间存在基因交流;2种烟草赤星病菌的遗传分化结构表现出相似性。表明我国烟草赤星病菌中的链格孢菌和长柄链格孢菌均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二者进化方向相似,ISSR标记能较好地揭示烟草赤星病菌种群间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差异性,可用于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特色玉米新品种黑糯600的选育
《种子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黑糯600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最新选育的黑糯玉米新品种,于2017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几种常用花期调节方法对恢复系的调花效果及其对花粉活力的影响
《杂交水稻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杂交水稻制种过程中,花期相遇好坏是影响制种成败及种子质量的关键,比较了在杂交水稻制种生产上的几种常用调花方法的效果以及对花粉活力的影响。制种时可根据各组合的实际花期相遇状况及亲本特性采取适宜的花期调节方式,减少由于花期不遇对产量和质量造成的影响。


加工型辣椒新品种‘艳椒435’
《园艺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艳椒435’是利用雄性不育系‘481-4-1A’为母本,恢复系‘1019-2-1-1-1-1’为父本培育的三系杂交加工型辣椒新品种。中晚熟,生长势中上,平均株高85.6 cm。始花节位15.0节。果实朝天单生,小羊角形,果长7.9 cm,果宽1.5 cm,果肉厚0.16 cm,平均单果质量8.1 g,生物学成熟果红色。皮薄,辣味强。对病毒病和疫病具有较强抗性,中抗炭疽病。高产,平均鲜椒产量26.44 t·hm~(-2)。


城市街道空气污染物扩散模型综述
《应用生态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城市街道是城市居民的活动场所,其空气质量与居民健康密切相关.空气污染扩散模型是模拟和评估街道空气质量的重要方法,近年来广受关注,但模型应用存在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介绍了4种常用的空气污染物扩散模型:ENVI-met、FLUENT、MISKAM和OSPM.通过工作原理、运算流程、时空分辨率等的对比分析,明确了各模型的适用范围及其对街道峡谷内空气质量模拟能力的差异,阐述了各模型在时间尺度、物理建模、天气模拟、湍流模拟及光化学污染方面处理能力的局限性,提出了模型优化途径.通过综合分析4种模型的研究案例,总结了模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研究可以通过激光雷达等新技术提高模型参数的获得精度,并强调综合模拟污染效应与热效应等对评估城市街道空气质量的重要性.


热风微波联合干制对香菇品质及风味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比较热风干燥、热风微波联合干燥对香菇干燥速率、复水比、色泽及风味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热风微波联合干燥其微波干燥阶段的干燥速率明显高于热风干燥后期干燥速率,热风微波联合干燥的香菇复水比好于热风干燥,热风微波联合干燥和热风干燥L*、b*值差异显著,而a*不显著。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发现两种干制方式的香菇风味组成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含硫化合物、醇类、酯类和烃类。热风微波联合干燥和热风干燥的香菇中含硫化合物分别为10.07%和5.60%;醇类分别为5.08%和12.09%;酯类分别为4.15%和10.16%;烃类分别为3.17%和0.68%。且热风微波联合干燥产生了干香菇重要风味化合物二甲基三硫醚、二甲基四硫醚及香菇素。因此,综合以上实验结果,热风微波联合干燥香菇品质优于热风干燥。
关键词: 香菇 热风微波联合干燥 干燥速率 复水比 色泽 风味化合物


带状套作复光后不同大豆品种干物质积累模型与特征分析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套作下高产类型大豆复光后的干物质积累特征,本研究共采用14个高、中、低产量水平的大豆为材料,比较了不同大豆产量类型品种与玉米套作,复光后的干物质积累特征差异。结果表明:1)高产类型大豆复光后干物质积累量为32.99 g·plant?1,较中、低产类型分别高26.82%和91.51%(两年均值)。2)不同产量类型大豆复光后干物质积累速率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复光后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和平均干物质积累速率呈高产类型>中产类型>低产类型,高产类型大豆最大干物重积累速率的时间大致在复光后41~42 d,中低产类型则在复光后33~37 d;高产类型大豆复光后干物质渐增期天数、积累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以及快增期和缓增期的积累速率和积累量均显著高于中、低产类型。3)产量与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时间、平均干物质积累速率、渐增期的持续时间及干物质增量、快增期平均积累速率及干物质增量、缓增期平均积累速率及干物质增量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表明,套作下高产类型大豆复光后较强的干物质积累优势主要表现在复光后渐增期,而复光后渐增期较强的干物质积累能力主要在于其较长的渐增期持续天数。


重庆黄瓜病毒病病原分子鉴定及序列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瓜(Cucumis sativus)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的蔬菜,也是重庆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然而2013年以来,在重庆主要黄瓜种植区保护地及露地栽培的黄瓜上陆续发现病毒病症状植株。为明确采自重庆的5份表现植株矮化、叶片皱缩并有花叶、叶片扭曲的黄瓜病毒病的病原,利用11种常见蔬菜病毒特异引物,对样品进行了RT-PCR检测。检测结果表明,从黄瓜样品中扩增到了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南瓜花叶病毒(Squash mosaic virus,Sq MV)、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 MV)、西瓜花叶病毒(Watermelon mosaic virus,WMV)和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5种病毒,且均为4种及以上病毒的复合侵染。通过PCR、克隆和测序等技术获得WMV和ZYMV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核苷酸序列,对序列进行了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WMV重庆分离物WMV-H3与已报道的WMV各分离物CP核苷酸相似性在92.3%~96.9%,并与新疆哈密瓜(Cucumis melo var.saccharinus)上WMV-T-2-9相似性最高,为96.9%;ZYMV重庆分离物ZYMV-H3与安徽合肥分离物ZYMV-Hefei核苷酸相似性最高,为97.7%,与国内外已报道的ZYMV各分离物CP核苷酸相似性在93.0%~97.7%。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44个WMV分离物被划分为5个基因型,WMV-H3属于基因型Ⅲ,WMV遗传变异与地理来源及寄主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与地域的相关性更强;80个ZYMV分离物被划分为6个基因型,ZYMV-H3属于基因型Ⅲ,ZYMV分离物分布具有一定地域分化。本研究首次研究了Sq MV、WMV和ZYMV在重庆地区黄瓜上的侵染危害,明确了重庆地区黄瓜上的病毒种类及进化起源,为进一步研究黄瓜病毒病分布及有效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黄瓜病毒病 RT-PCR 复合侵染 外壳蛋白(CP)基因 系统进化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