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重庆三峡库区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发展农业产业集群是三峡库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深入分析重庆三峡库区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现实基础和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建立现代农业产业经营、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现代农业服务、现代农业投入4大保障体系,加快三峡库区农业产业集群发展。


锦屏藤在重庆地区的适应性研究及观赏性初步评价
《西南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以锦屏藤(Cissus sicyoides‘Ovata’)为材料,对在重庆地区不同生长环境下的锦屏藤进行了形态观察,并依据叶长、叶宽、叶柄等7个性状进行了形态差异分析;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夏、秋季的观赏性评价。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锦屏藤植株无死亡现象,在不同生长环境下形态特征表现显著差异(P<0.05);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在夏秋季节不同生长环境下,锦屏藤观赏价值与理想品种的关联度最低为0.4149,最高达到0.9560;在生长期内,锦屏藤冬季休眠,春季发芽,夏秋季观赏价值较高,能够适应重庆地区,并且其观赏价值仍有提升空间。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生长特性的效应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以及对玉米产量的调控作用,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玉米大面积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以玉米新品种‘渝单30’为试验材料,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为处理试剂,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对各处理进行叶片喷雾法实施。结果表明:施用5种调节剂均不同程度的降低了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等植株性状,增强了茎粗、抗倒等抗逆性,改良了穗长、穗粗、穗粒数等重要的经济性状。其中矮壮素可溶性粉剂(AZ)的产量最高,达7526.67kg/hm2,比对照净增产量828.34kg/hm2,增产率12.37%,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其余各处理比CK净增产量123.34~613.34kg/hm2,增产幅度达1.84%~9.16%。


高产抗逆“协调型”小麦新品种—渝麦13号
《麦类作物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渝麦13号(渝审麦2010002)是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1999年利用川农19作母本,优质丰产品系R3301作父本杂交,在马尔康夏繁加代后2003年选出F5株系,2004-2006年进一步选择F6和F8株系,经重庆农科院特作所引进筛选定型后,以代号R210参加2006-2009年重庆市区试和生产试验,2010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长江春2号大豆新品种选育
《大豆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长江春2号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和四川省自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共同选育的高产、高蛋白春大豆新品种。该品种是2005年以蜀鲜205(贡豆12×台75)为母本,鲜食大豆品种七星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2010~2011年在各级产量试验中均表现优质、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大豆病毒病。2011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适于重庆各区县大面积推广应用。


不同类型玉米自交系数量性状配合力及聚类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3个不同类型的玉米自交系为材料,按格林芬方法Ⅱ遗传交配设计,分析了数量性状的遗传效应;采用SSR标记对这13个自交系及5个对照自交系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自交系CML162、S181、HN06-10、S147、掖478综合性状配合力表现优良;控制轴粗、穗行数、单粒厚度、百粒重、出籽率和秃尖6个性状的遗传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控制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行粒数、粒长、单穗粒重7个性状的遗传以基因非加性效应为主。根据品种间的分子遗传多态性,将18个自交系划分成7个类群:丹340、渝5、HN06-10为一类;B73、掖478、京甜、CML162为一类;MO17、太191o2、青贮、S147为一类;HZ4(黄早四)单独为一类;齐319、S181、郑爆裂为一类;GY302、GY923为一类;泰甜独立成一类。


公益性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研究——以农业科研事业单位改革为例
《商业时代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以农业科研事业单位为样本,在分析当前公益性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之上,探讨了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和变革的思路和措施。


芸薹属DFR基因家族RNA干扰载体的构建
《西南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ihydroflavonol-4-reductase,DFR)是类黄酮途径的一个关键酶,对种皮色泽和花色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从甘蓝型油菜克隆了600 bp(不计人工酶切位点)的芸薹属DFR基因家族的RNA干扰片段BDFRI,将其反义片段和正义片段分别插入到本课题组新近改造的植物RNAi平台载体pFGC5941M的启动子与间隔区之间、间隔区与终止子之间,构建了11 400 bp的RNAi干扰载体pFGC5941M-BDFRI,通过多重PCR鉴定证实载体构建成功,并转化到根癌农杆菌菌株LBA4404中形成了工程菌株。此载体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DFR基因参与决定芸薹属种皮色素和茎叶彩色性状的分子机理和代谢调控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芸薹属 甘蓝型油菜 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 RNA干扰 种皮颜色 载体构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