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915条记录
重穗型水稻品种生理特性的研究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文从冗余度、库容量及光合强度等方面研究了重穗型杂交稻Ⅱ优6078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Ⅱ优6078最佳冗余度比汕优63(CK)降低10.39%,库容量提高11.51%,特别是颖花数提高15.55%;单株叶面积Ⅱ优6078比汕优63高48.57%;Ⅱ优6078叶片全氮、光合色素及叶绿素均较优于汕优63,具有较好高光效特性.

关键词: 水稻 超高产 冗余度 生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庆地区野生大豆资源考察与研究

大豆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06~2007年对重庆市19个区(县)的野生大豆资源进行了考察,其中8个区(县)观察到野生大豆分布。共搜集野生大豆混合样本43份、单株197份(半野生大豆25份),其中高海拔的东部山区野生大豆居群分布密度略高,类型较为丰富。考察发现野生大豆在重庆地区分布面积锐减,濒危状况日益严重。通过考察搜集到了有利用价值的资源,丰富了国家种质资源库重庆地区野生大豆的数量和半野生大豆的类型。

关键词: 野生大豆 考察 搜集 分析

拟南芥的印记基因和印记表达调控

遗传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因组印记是指后代仅表达亲本之一基因拷贝的现象。印记基因的发生是防止孤雌生殖发生的有效手段之一。拟南芥FIS(Fertilisation-independent seed)印记基因mea、fis2和fie在中央细胞分裂抑制和早期胚乳发育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fis突变体具有两种表型:当受精缺失时二倍体胚乳自主发育,而当受精发生时形成非细胞化的胚乳。FIS多梳蛋白复合体(Polycomb protein complex)包括上述3种FIS蛋白,在目标位点催化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的tri-甲基化(H3K27 tri-methylation)。DME(DEMETER)和AtMET1(Methyltransferase1)参与了mea和fis2的印记表达控制。最近研究结果表明,开花植物中转座子的插入影响邻近基因的表达,是基因组印记进化的主要驱动力量。本文综述了10年来拟南芥中FIS印记基因和相关基因的发现及其调控机理,期望能为水稻、玉米等重要作物中印记基因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拟南芥 印记基因 胚乳 FIS基因 DME 转座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垃圾气体在集气井内垂向流动的数值模拟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控制和利用垃圾气体,减小其对周围环境的威胁,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可压缩流体在紊流状态下的速度与压力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垃圾气体的速度从收集井底部至顶部是逐渐增加的,至井的顶部,速度达到最大值;垃圾气体的压力分布与速度分布是相反的,在井的顶部,压力为最小值;由于穿孔被堵塞,穿孔处的压力比没有堵塞时要小60%.

关键词: 垃圾气体 流动 数值模拟 压力 速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磷、钾组合对水稻农艺、生理比较效应的研究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表观肥料效应仅能反映植株养分累积量与经济产量的关系.单一养分、养分组合、比较效应等可通过农艺、生理效应研究氮、磷、钾组合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从而较为系统、完善地研究肥料效应.该水稻试验表明水稻农艺效应,钾素效应最大,氮、钾平衡对生物量影响明显;生理效应,氮素效应明显,氮、磷平衡对经济产量影响最大;比较效应表明配方肥以3∶1∶1优于2∶1∶1配方.

关键词: 氮、磷、钾组合 水稻 农艺和生理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栽培措施对重庆秋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影响

大豆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来研究秋大豆品种、施肥和密度因素对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是影响秋大豆产量形成的最主要因素,增加密度可显著提高秋大豆产量(P<0.05);施肥对秋大豆有效分枝数影响最大;株高、结荚高度和百粒重主要由品种自身的遗传因素决定;主茎节数、有效荚数和单株粒数受施肥和密度因素的共同影响。综合考虑,重庆地区秋大豆的最优措施为:浙春3号施用过磷酸钙675 kg.hm-2+尿素75 kg.hm-2,密度为50万株.hm-2,此时产量可达2 268.5 kg.km-2。

关键词: 秋大豆 密度 施肥水平 产量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糯玉米优良骨干自交系S181选育与应用

西南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S181是采用杂交系谱法,聚合西南地方糯质资源独特品质和外来普通玉米资源高配合力等特性,创制出的优良糯玉米"三高"自交系。应用该自交系组配育成11个不同类型玉米品种通过审定,其中4个通过国审;改良S181育成两个新自交系,组配3个品种通过审定。

关键词: 糯玉米 自交系 选育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栽培条件对马铃薯紫云1号花青素含量影响的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彩色马铃薯花青素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但目前栽培技术对花青素含量影响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在不同栽培条件下,肥料(P、K)、密度对彩色马铃薯品种紫云1号花青素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河谷浅丘区果园套作条件下,紫云1号获得花青素含量最多的最优每公顷施肥量为纯P2O5100 kg,最合理密度为50 000株/hm2,KH2PO4喷施浓度2‰;在河谷浅丘区净作条件下,最优每公顷施肥量为纯P2O575 kg,最合理密度为60 000株/hm2,KH2PO4喷施浓度3‰;在深丘低山区净作条件下,最优每公顷施肥量为纯P2O5100 kg,最合理密度为60 000株/hm2,KH2PO4喷施浓度3‰。

关键词: P肥 K肥 密度 花青素 含量 马铃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南丘陵山地甘薯产业升级换代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西南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介绍了现代甘薯产业的定义和发展历史,分析西南丘陵山地甘薯产业化开发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造提升甘薯现代产业化发展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 甘薯 产业 问题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籼粳交后代粒形性状分离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育种中常用的籼型和粳型水稻材料,研究了F1和F2代稻谷粒形性状表现。结果表明,粒长、粒宽、粒厚和长宽比等粒形性状都是典型的数量性状,F1代粒形位于双亲值之间,其中籼籼交F1代粒形接近双亲均值,籼粳交F1代粒形位于双亲值之间而趋近粳形亲本;F2代各组合都出现了较大比例的超双亲粒形,但在籼粳交中,F2代粒形大多偏向粳型亲本,出现大量超粳型亲本粒形,只有少量超籼型亲本粒形出现。本研究对目标粒形组合和亲本材料的选育在双亲粒形的选择上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关键词: 水稻 粒形 分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