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Chongqing(模糊匹配)
282条记录
重庆地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南方农业 2021

摘要:蔬菜产业是重庆市农业的一大支柱产业,2020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为77.2万hm2,产量为2 092.6万t,产值超过604亿元。重庆地区蔬菜产业具有"总量充足,供给品种丰富,生产季节规律明显,生产区域结构相对稳定"特征。基于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的大背景,运用田野调查法、对比研究法、统计描述法,分析重庆蔬菜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抓好战略机遇,加强统筹谋划、科学规划;突出区域特色,打造差异化、特色化的蔬菜产业体系;加快补齐短板,构建高效率的蔬菜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价值,构建高效益的蔬菜产业体系;注重生态保护,构建绿色安全的蔬菜产业体系;优化联合体制机制,构建现代化的蔬菜经营体系。

关键词: 蔬菜产业 高质量发展 对策建议 重庆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模糊综合评价法判断重庆花椒种植区土壤肥力水平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揭示重庆花椒地土壤质量状况及空间特征,采集重庆主要花椒区45个土壤样品,测定pH值、容重、有机质、有效磷、碱解氮、速效钾、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锰、有效硼、有效钼、有效硫共13个指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利用半变异函数分析各指标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各养分指标变异系数范围为14.8%~171.4%,该区域养分含量分布很不均衡;有效磷、有效铁、有效硼、有效硫的空间相关性较弱,主要受随机性因素影响;有效锌和有效铁的隶属度最高,其值分别为0.89、0.91,有效硼和有机质的隶属度较低,其值为0.15、0.34,说明花椒地有效锌和有效铁含量较丰富,但有效铁和有机质含量较缺乏;整体上该区中等肥力水平占51.1%,中等偏上肥力水平占42.2%,中等偏下肥力水平占6.7%,土壤肥力综合指数的在空间上呈现球状半变异函数,拟合程度极高。

关键词: 重庆 花椒种植区 肥力水平 模糊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蔬菜化肥减量增效技术途径-以重庆为例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我国蔬菜生产上化肥投入高,化肥减量潜力大。在对重庆化肥投入来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开展重庆主要蔬菜种类的施肥情况调查,并针对性地开展多点有机肥替代试验,研究蔬菜化肥减量和有机替代潜力以及对蔬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17年蔬菜生产化肥用量占重庆总化肥用量的35.3%,其对2010~2017年重庆化肥用量增加的贡献率为61.4%,远高于其他农作物。469个蔬菜种植农户施肥的调查结果表明,重庆蔬菜种植平均化肥用量为502.7 kg·hm-2(折N、P2O5、K2O合计),多次采收的蔬菜(茄果类、瓜菜类)和浅根系蔬菜(绿叶菜类、甘蓝白菜类)化肥投入最高,具有较大的化肥减量潜力,深根系蔬菜(根菜类、薯芋类)化肥投入较低。54个有机肥替代试验结果显示,通过有机肥替代化肥,菜地土壤有机碳的投入增加681.6 kg·hm-2,有机养分投入增加47.2 kg·hm-2,显著提高蔬菜产量14.7%,每公顷化肥投入平均减少88.0 kg·hm-2,占总化肥养分投入的17.3%,其中氮肥、磷肥和钾肥分别减少27.26%、43.6%和17.2%,磷肥减量幅度高于氮肥和钾肥。综上所述,重庆蔬菜化肥投入普遍偏高,多次采收和浅根系蔬菜,具有较大的减肥潜力;采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不仅减少化肥投入,还可实现蔬菜增产。

关键词: 化肥减量 有机替代 蔬菜生产 重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庆市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南方农业 2021

摘要:为筛选出适宜重庆地区全程机械化种植的优质马铃薯品种,以当地主栽品种米拉为对照,引进8个新品种开展比较试验,对各品种的物候期、植株性状、块茎性状及产量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青薯9号、渝昌薯1号、渝薯7号和渝昌薯2号可作为优质中晚熟品种推广;费乌瑞它可作为优质早熟品种推广;红美可作为优质彩色品种推广.

关键词: 马铃薯 全程机械化 品种比较 重庆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地形梯度的重庆市近40年水田及旱地时空演变特征

西南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水田、旱地分布及变化特征是阐明区域耕地变化规律的基础,为实施耕地保护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方法】利用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和重庆市1980、2000和2018年LandsatTM影像的土地利用类型解译结果,分析了区域的水田、旱地的转移特征,并重点对比两类耕地在不同海拔、坡度、坡向上的分布和转变情况。【结果】水田和旱地的分布和转变在不同地形空间上表现出复杂性和差异性。水田主要分布在坡度15°以内,低于600 m海拔的区域;而旱地在各个海拔分布更为均匀,对坡度的适宜性更广。水田与旱地与各用地类型之间相互转移特征在不同海拔、坡度、坡向条件下存在较大差异。水田、旱地在1980—2000和2000—2018年两个时期均以转出为主,流失的水田主要转变为建设用地;受城市建设占用、退耕还林还草等因素影响,旱地与其他地类之间的转换更频繁。受多因素的综合影响,水田的耕作优势区逐渐从低海拔缓坡区域朝中低海拔、中坡度的区域迁移,而旱地的主要耕作优势区主要向中海拔和中度坡度地区转移。【结论】地形条件约束农业生产活动,需重点加强低海拔、较平坦地区耕地流失的管理。

关键词: 水田 旱地 时空演变 地形梯度 重庆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庆地区机插水稻大田稀泥育秧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2021

摘要:本文作者介绍了2017-2020年重庆地区机插水稻大田稀泥育秧技术的示范效果,总结提出了秧田培肥和作厢、规范摆盘和装泥、精量播种和管理、适时起秧和移栽等关键技术,阐述了机插水稻稀泥育插秧技术的重要参数,并针对生产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广应用建议。

关键词: 机插稻 稀泥育秧 技术参数 重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设施栽培专用茄子新品种"渝早茄9号"栽培要点

南方农业 2021

摘要:根据重庆的气候特点,从育苗(育苗时间、种子处理、播种、营养土配置)、嫁接(砧木选择、砧木播种及育苗、嫁接方法、嫁接苗管理)、整地施肥、定植(定植时间、定植密度)、保花保果、整枝、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总结设施栽培专用茄子新品种渝早茄9号的栽培要点。

关键词: 茄子 渝早茄9号 保护地 栽培技术 重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庆市青贮玉米产业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青贮玉米作为重庆市的新型产业,其发展将有利于加速畜牧产业发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针对重庆市青贮玉米生产与应用现状,提出了重庆市青贮玉米产业存在的问题,探讨青贮玉米的发展方向,以期为重庆市青贮玉米产业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青贮玉米 重庆市 现状 问题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适宜重庆地区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品种筛选及其丰产性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出适宜重庆地区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的优质杂交水稻品种,并探索其产量形成特征,为重庆地区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生产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5个适宜长江上游地区的中熟和中迟熟优质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中稻机械化湿润直播蓄留再生稻,通过生育期、再生力、抗折力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指标对参试水稻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参试水稻品种间的生育期、再生力、抗折力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差异显著(P<0.05,下同),在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条件下,全生育期为201~217 d,再生力为0.75~1.36,抗折力为0.89~1.57 kg,中稻产量为6.29~9.90 t/ha,再生稻产量为2.84~4.71 t/ha,两季产量为9.81~12.80 t/ha。以产量为分类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可将参试的15个水稻品种分为中稻高产再生稻高产、中稻高产再生稻中产、中稻中产再生稻中产、中稻低产再生稻高产和中稻低产再生稻中产等5个类型。筛选出中稻高产再生稻高产和中稻高产再生稻中产水稻品种川优5213、川优8213、西优32、川康优637、旌22优占、B优2928和川绿优青粘等7个适宜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水稻品种。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与各指标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中稻产量与全生育期呈显著正相关,与再生稻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中稻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中稻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再生稻产量与再生稻每穗粒数和再生稻有效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再生力呈极显著正相关;两季产量与中稻产量和中稻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川优5213等7个水稻品种适宜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可作为适宜重庆地区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品种及在种质资源改良中加以利用。

关键词: 直播中稻 再生稻 品种筛选 丰产性 重庆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庆市蕹菜质量安全状况调查分析

南方农业 2021

摘要:2018—2020年,对重庆市蕹菜的农药残留风险进行了调查和取样分析,选取蔬菜生产12个代表性区县的蕹菜生产基地和主要集贸市场,开展了蕹菜中氧乐果、氟虫腈等问题突出禁限用农药和常规农药的生产调查。结果表明,69种农药一共检出了26种,农药的检出率为37.68%,有55个蕹菜样品中检出了各种农药,样品的检出率为47.01%;综合评价,在夏秋高温高湿病虫害易发难防的环境条件下,相较于其他高危高敏感叶类蔬菜,蕹菜合格率已属于较高水准。分析认为蕹菜农药残留超标的原因有:蔬菜限用农药超标;违规或不合理地施用农药;片面追求防治效果,农药混用、滥用普遍;连作障碍诱发病害日益严重。提出提升蕹菜质量安全水平建议:加强蕹菜绿色生产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攻关;制修订相关农药的限量标准;加强蕹菜的安全监管;尽快将蕹菜纳入"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的试行范围;加强消费者对蕹菜农药残留的科学认识,引导理性消费。

关键词: 蕹菜 质量安全 调查分析 重庆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