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126条记录
高产优质杂交糯玉米玉糯918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种子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糯918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以DN 819为母本,S 18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糯玉米新品种。该品种具有品质优、产量高、适应广、综合抗性好等优点。

关键词: 高产 优质 糯玉米 玉糯91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缙云山马尾松林地土壤真菌的纤维素酶活性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重庆市缙云山马尾松林地里按海拔及坡向设置了6个样地,检测分析了土壤中的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和纤维素酶活性。结果表明:海拔高低显著影响马尾松林地的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及纤维素酶活性。海拔越低纤维素分解菌数量越高,低海拔下的土壤纤维素分解菌数量是高、中两个海拔下的38和8.6倍,坡向对纤维素分解菌数量无显著影响;而Cx酶活性与滤纸酶活性则是在中海拔时最高,且3种海拔下都是阴坡高于阳坡;6个样地的滤纸酶活性均在6天时最高,但Cx酶活性最高的培养时间因海拔和坡向而异。

关键词: 纤维素酶 纤维素分解菌 马尾松 缙云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籼型香稻不育系Q香1A的选育

杂交水稻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Q香1A是用115B与农香16杂交,F2代选单株与Q2A测交并通过连续回交转育而成的香稻不育系。该不育系香味浓、米质较优、配合力较强、柱头外露率高,2013年12月通过贵州省技术鉴定。所配组合Q香101(Q香1A/Q恢101)和Q香优100(Q香1A/Q恢100)分别于2007年和2014年通过省级品种审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不育系 Q香1A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庆优质绿茶产区茶园蚂蚁物种多样性研究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对重庆永川、南川和荣昌3个区县优质绿茶产区茶园蚁科昆虫群落进行了研究,鉴定出蚁科昆虫30种,其中重庆新纪录种29种,主要优势种有9种;不同海拔高度茶园物种丰富度指数为3~1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64,最低为0.15,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为0.74,最低为0.09,Simpsom优势度指数最高为0.77,最低为0.09。

关键词: 蚁科 物种多样性 分布格局 重庆茶园 群落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庆主推油蔬两用油菜品种适宜性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重庆主推油菜品种的油蔬两用适宜性,为其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7个油菜品种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控制试验,分品种分阶段采摘菜薹,调查各品种农艺性状及菜薹、菜籽产量,并分析菜薹营养品质、适口性及综合经济效益等。【结果】不同油菜品种的菜薹产量、菜籽产量、总产值及营养品质和适口性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以中油杂11鲜菜薹产量最高,达2498.75 kg/ha,比对照增产1.3%;德新油59菜籽产量及总产值最高,达2516.26 kg/ha和20950.47元/ha,分别高出对照43.1%和16.7%;先油188、德新油49、天油97和中油杂11营养品质较好;17个油菜品种菜薹口感清脆、无苦味,均可作为可口的时令蔬菜食用。【结论】中油杂11、德新油49、先油188、鼎油杂3号、德新油59、南油12和新宇油7号综合表现较好,油蔬两用适宜性高于对照品种油研10号,可作为油蔬两用品种在重庆地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 甘蓝型双低油菜 油蔬两用 适宜性 产量 品质 重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茶树品种(系)叶绿素荧光参数季节性差异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PAM-2500便携式调制叶绿素荧光仪测定了5个茶树品种(系)春、夏、秋3季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比较了各参数的季节性差异和品种间差异。结果显示,茶树能通过自身调节机制改变能量耗散中Y(NPQ)和Y(NO)的比例,以适应夏秋季伏旱天气的影响,但不同品种适应能力不尽相同。供试5个品种(系)中,0311、0305两个品系的PSII电子传递速率快,光化学反应启动速率快,最小饱和光强大,表现出较高的光能利用率,具有较高潜在生物产量的生理基础和较强的适应性。

关键词: 茶树 季节性 电子传递速率 最小饱和光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物对四个茶尺蠖地理种群发育和生殖的影响

应用昆虫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不同成熟度茶树叶片对浙江等4个地理种群茶尺蠖Ectropis oblique Prout发育和生殖的影响,旨在揭示不同地理种群茶尺蠖对不同质量食物的适应力差异,为制定各地茶尺蠖种群的差异化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浙江、湖北、福建和江西等地茶尺蠖种群饲喂嫩叶、成叶和老叶3种不同成熟度的茶树叶片后,对比研究其发育历期、死亡率以及内禀增长率等生长发育与生命表参数。【结果】不同地理种群茶尺蠖发育历期存在显著差异,且均以成叶处理发育历期最短;幼虫3龄前死亡率以老叶处理死亡率最高(达33%),嫩叶处理最低(达15%),每雌产卵量以嫩叶处理最高(达362.23粒),老叶处理最低(达56.67粒);在内禀增长率、净繁殖率、种群加倍时间、周限增长率等5个生命表参数方面,各地理种群在成叶处理下差异不显著(P>0.05),嫩叶和老叶处理下差异显著(P<0.05)。通过茶树叶片内含物与茶尺蠖发育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地理种群生命参数与各物质成分的相关性不尽一致,分别有2种物质与湖北种群、江西种群相关性最大,分别有1种物质与浙江种群、福建种群密切相关。【结论】浙江、福建、湖北和江西4地区茶尺蠖种群在取食适应性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浙江种群取食不同发育成熟度茶树叶片后的适应性较强,在幼虫期存活率、每雌产卵量和世代净繁殖率(R0)等重要参数方面都较突出;而湖北种群对老叶这一不良食物的适应能力最弱(死亡率最高、净繁殖率较低);江西种群对老叶的适应能力较弱(死亡率较高、净繁殖率最低)。

关键词: 茶尺蠖 地理种群 茶树叶片 生命表参数 取食适应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降解组测序技术在玉米雌穗发育相关miRNA靶基因中的应用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降解组测序技术对昌7-2,郑58 2个玉米自交系雌穗不同发育阶段miRNA的靶基因进行了检测,共获得47个被16个miRNA家族95个成员剪切的靶标。这些靶标多数存在于细胞核内,参与转录调控、细胞分化等生物学过程;分子功能多为DNA结合、特异序列DNA结合转录因子活性、金属离子结合、蛋白结合、ATP结合等.结合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构建了昌7-2,郑58雌穗的花序分生组织(IM)分化为成对小穗分生组织(SPM)、成对小穗分生组织分化为小穗分生组织(SM)、小花分生组织(FM)3个时期的miRNA靶标表达谱。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雌穗发育过程中存在依赖于miRNAs的基因调控网络。

关键词: 玉米 雌穗发育 MicroRNA 靶基因 降解组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雌型黄瓜新品种燕白的选育

种子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燕白是以雌性系86 G为母本,自选自交系15-1-6-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华南型极早熟雌型黄瓜新品种。该品种果皮绿白色、圆筒形、长20 cm、单瓜重110 g,品质、商品性好,中抗霜霉病、白粉病,上市早,一般前期产量30.0 t/hm2,总产量45.0t/hm2,适宜重庆、四川等核心蔬菜基地栽培。

关键词: 黄瓜 雌型 燕白 一代杂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雄性不育突变体012S-3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分子植物育种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雄性不育是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资源,对雄性不育现象的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研究以自然突变的水稻雄性不育突变体012S-3为试验材料,对其表型特征和花粉育性等进行调查,并构建遗传群体,利用分子标记对目的基因进行初步定位,然后应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其进行精细定位。结果表明,012S-3是一个典型的无花粉普通型雄性不育材料,其不育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初步定位分析目的基因与SSR标记RM6081存在连锁关系,其遗传距离约为34.4 c M;进一步的精细定位分析,找到3个候选基因:LOC_Os07g35880、LOC_Os07g35920和LOC_Os07g35940,其中LOC_Os07g35880和LOC_Os07g35940编码β-淀粉酶,属于水稻中新发现的花粉致死基因。该不育基因的成功定位为其进一步的分离克隆及其在水稻分子设计育种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水稻 隐性核雄性不育 基因组重测序 种子生产技术(SPT) 花粉致死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