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野花组合在重庆地区的应用初探
《中国园艺文摘 》 2017
摘要:于2016年11月~2017年8月在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镇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种植6个野花组合,并观察其景观效果。结果表明:除烂漫江南外,流星花园、矮生组合、粉色组合、加州之旅、炫彩组合5个组合在重庆均表现较好,可在自然风景区、城市公共景观绿地、居住区等场所应用;野花组合中宿根花卉所占比例会影响当年景观效果,组合中菊科植物具有一定的优势,应根据实际需求及自然条件选择不同配比的组合。


近10年重庆两系水稻应用性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7
摘要:与三系杂交水稻相比,两系水稻具有育种效率高、繁制种成本低、丰产优势强、品质相对优等优势,近年来在以重庆为代表的长江流域稻区得以迅速发展。为明确重庆市两系稻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本文统计了2006—2015年10年间重庆市两系水稻的种植面积、主推品种及两系品种的审定情况。结果显示,10年间两系稻在种植面积上呈明显的增长态势,2014年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17.2%,推广面积最大的两系水稻品种是‘Y两优1号’和‘深两优5814’。在品种推广上,两系主导品种比例由2006年的5.9%上升到2015年的31.3%,且两系主导品种全为优质稻品种;在品种审定上,10年间重庆市审定(认定)的两系稻品种几乎全部为市外育种单位选育的品种,重庆市内农业科研单位在两系稻品种审定上一直保持着零的记录。


重庆部分地区的种质资源调查荞麦篇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重庆项目组,于2015年10月至11月初在重庆市巫山县、奉节县和石柱县3个县开展了农业生物资源的系统调查,通过深入村社和农户,调查了解作物种类与品种多样性情况,收集和挖掘古老、特有和稀少种质资源。本次调查共收集到农作物地方品种和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341份,其中粮油作物136份、蔬菜86份、果树57份、茶树5份、烟草22份、牧草30份、麻类5份。本文重点介绍在粮油作物中的荞麦种质资源调查和资源收集情况,在收集到的19份荞麦资源中,既有珍稀、古老的地方品种,也包括特有野生资源。荞麦承载了彝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内涵,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荞麦的古老、珍稀和特有种质资源正在流失,建议相关部门因地制宜,在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的同时,采取必要的经济措施,对古老、珍稀和特有的荞麦种质资源,进行农户或原生境保护,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种质资源基础。
重庆茶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南方农业 》 2017
摘要:重庆是茶树原产地之一,也是人工种植茶树最早的地区,具有悠久的茶叶产销历史。2015年重庆市茶园面积4.55万hm~2,干毛茶总产量3.1万t、总产值15.76亿元;重庆茶叶消费以针形名优绿茶为主,红茶、乌龙茶、黑茶消费较少;茶叶出口以红碎茶为主,其中,荣昌区的红碎茶出口量占全国的40%。简述重庆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重庆茶叶产业发展建议:建设茶树良种繁育与标准生态茶园基地;加强品牌与流通体系建设;挖掘茶文化,发展茶旅游;建设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重庆地区甜樱桃试栽品种选择建议
《中国南方果树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甜樱桃在重庆高海拔地区已初见效益,但存在问题依然较多。本文根据甜樱桃生长环境需求以及重庆立地环境,得出重庆大部分地区属于甜樱桃非适宜区,部分地区属于次适宜区且主要生态限制因子为日照和降雨量。因此,本区域要发展甜樱桃产业,必须结合重庆立地条件,充分考虑甜樱桃品种习性,选择适宜品种进行试栽。结合国内外品种研究现状,建议试栽品种要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花粉量大且自花授粉品种、短枝系列品种、早熟品种和低需冷量品种。同时,建议以"名优特"、休闲观光采摘为导向,发展甜樱桃休闲采摘园,促进樱桃产业发展。


重庆主栽酿酒糯高粱的品质特性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重庆市主栽的6个不同品种糯高粱为材料,对其理化指标、淀粉颗粒形态和特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6种糯高粱含水量主要在12%左右,无明显差异;颜色较深的沪糯8号、3307A/R874,单宁含量较高,而渝梁糯2号和Tx623A/R870由于颜色较浅,其单宁含量最低;蛋白质含量为7.35%~9.35%;粗脂肪含量在3.57%~5.24%;6种糯高粱的支链淀粉含量都远高于直链淀粉含量,但其比例有较大差异;6种淀粉颗粒形态相似,为不规则形和球形;糯高粱淀粉为A-型结晶淀粉,其相对结晶度在30%左右,其中沪糯8号与3307A/R874的结晶度较高,Tx623A/R870最低;糊化性质研究显示,支链淀粉含量较高的沪糯8号和3307A/R874的峰值黏度相对较高,回生值相对较小。因此,从淀粉组成和其性质来看,沪糯8号及3307A/R874酿酒品质较好。


重庆地区辣椒疫霉菌的分离培养及生理小种鉴定
《植物保护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分离鉴定了来源于重庆不同辣椒产区的14个病原菌分离物,经形态特征鉴定及回接发病特征观察,确定这些菌株均为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14个菌株在OMA培养基上诱导产生的孢子囊形态类似,形状多为卵圆形或长椭圆形,乳突明显。对PDA、OMA、CA及V8汁4种培养基上的培养性状观察表明,辣椒疫霉菌株在OM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快,但在V8汁培养基上产孢最多。采用灌根法对14个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别,其中10个为race 3,2个为race 2,2个为race 1,初步推定race 3为重庆地区辣椒疫病病原菌的优势小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