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126条记录
马铃薯有性杂交结实研究

种子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杂交育种法选育优良品种是实现马铃薯主粮化的重要措施;但由于马铃薯亲本受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导致杂交结实率低,阻碍着马铃薯新品种选育进程。在结合文献资料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总结了马铃薯杂交坐果率低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以期为马铃薯育种工作有所贡献。

关键词: 马铃薯 杂交育种 杂交坐果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庆高山蔬菜发展现状及展望

中国蔬菜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重庆市高山资源富集、生态环境优越、蔬菜品种资源丰富,特别适宜发展高山蔬菜。截至2016年重庆市高山蔬菜基地面积达2万hm2,常年播种面积超过4万hm2,是贫困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高山蔬菜是选择海拔800 m以上的山区宜耕地进行规模化、商品化生产,并于7~10月供应市场的蔬菜生产模式。据农业部最新统计,截至201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温伏旱下籼粳型水稻不育系的开花习性

南方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高温伏旱与籼粳型水稻不育系开花习性的关系,并鉴定高温伏旱条件下具有良好开花习性的籼粳型水稻不育系,为新选系的应用和地方种质的进一步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个偏粳型和5个偏籼型的籼粳型水稻不育系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分期播种,使各参试材料开花期遭遇自然高温伏旱,通过调查单穗开花花时动态、单穗和单株开花历期及柱头外露率等指标对参试材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参试材料间开花习性差异明显;在高温伏旱条件下,材料类型是导致开花习性差异的主要因子;其中6466A、6474A、805A和650A等4个不育系具有开花高峰期较早、单穗和单株开花历期较长、柱头外露率较高、柱头生活力高等优点。6466A开花高峰期集中在10:31~12:00,较G46A提前1.5 h;6474A的柱头外露率较高,达78.16%;650A的单株开花历期最长,达17.2 d;805A的柱头生活力较高,且可保持时间较长。【结论】不育系6466A、6474A、805A和650A在高温伏旱条件下表现出较好的开花习性,可作为高温伏旱下育种的选育亲本,或在种质资源改良中加以利用。

关键词: 水稻 籼粳型不育系 高温伏旱 开花习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评估阳离子交换吸附活化能的方法(英文)

物理化学学报 2017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离子和带电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受纳米/胶体颗粒表面上离子吸附控制,同时它决定着颗粒的微观性质、界面反应过程以及颗粒间相互作用。现有的离子界面反应理论没有考虑到离子特异性对离子-表面相互作用的影响。本研究建立了带电颗粒表面离子吸附模型。结果表明蒙脱石胶体表面离子吸附平衡存在着强烈的离子特异性效应。离子和表面之间的吸附能随离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粒子电荷密度(绝对值)升高而增加。根据建立的模型还可预测吸附反离子在扩散层中的位置,进而可计算出离子的吸附能与活化能。活化能直接决定了离子的吸附饱和度,且不同的离子遵循相同的规律。本研究表明建立的离子-表面相互作用模型在固/液界面反应中具有普适性的应用。

关键词: 离子特异性效应 离子吸附 带电表面 活化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大粒基因BG3(Big Grain3)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分子植物育种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在资源库中发现了一个大粒品种,暂被命名为big grain 3(bg3)。该品种的千粒重明显高于常规水稻品种。通过遗传分析表明该大粒性状为数量性状。与R28相比,bg3的籽粒长和宽分别增加了36.45%和25.81%,呈极显著增加。利用F2代群体中与R28相同粒型的植株提取DNA用于定位主效基因BG3,最终将BG3定位于第二染色体长臂的SSR引物RM1342和RM6之间,其遗传距离分别为0.027 c M和0.033 c M。通过测序比对发现,Os02g47280的第二个外显子有两个碱基的变化,使得BG3的编码提前终止。该结果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大粒 BG3(Big Grain 3)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细化苦荞全粉对面团特性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小麦面粉为对照,将经过微细化处理后的苦荞全粉按10%~50%比例添加于小麦面粉中,通过扫描电镜、色差仪及混合试验仪等对混合面团的结构、色泽、流变特性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比例利用苦荞全粉原料可有效提高营养品质;随着苦荞全粉原料添加比例的增加,面团中面筋结构逐渐减少,面团色泽加深,粉体吸水率增加,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缩短,面筋弱化增大,面筋韧性下降。

关键词: 苦荞全粉 微细化 配粉比例 面团 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新品种渝单50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种子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渝单50(渝1306)是重庆市农科院玉米所以玉米自交系渝2676为母本,渝213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杂交玉米新品种。2016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重庆市海拔700m以上地区种植。

关键词: 玉米 渝单50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Ⅱ-32B/A7444组合CSSL群体定位水稻7个穗部性状QTL

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发掘水稻穗部性状有利等位变异,构建了以籼稻保持系II-32B为遗传背景的A7444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利用QTL Ici Mapping 4.1软件对该群体7个穗部性状进行了QTL定位。结果 2年共检测到26个QTL。2年均检测到的13个QTL中,控制一次枝梗数的4个QTL位于第1、第6、第8和第9染色体,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5.16%、13.10%、29.74%和11.21%,平均加性效应分别为-1.40、1.01、1.11和0.77。控制二次枝梗数的2个QTL位于第6和第8染色体,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0.97%和21.39%,平均加性效应分别为5.45和6.36。控制每穗总粒数的3个QTL位于第2、第6和第8染色体,平均贡献率分别为8.65%、12.52%和31.22%,平均加性效应分别为-18.61、22.23和31.87。控制每穗实粒数的1个QTL位于第8染色体,平均贡献率为28.06%,平均加性效应30.85。控制千粒重的2个QTL位于第2染色体,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4.65%和17.51%,平均加性效应分别为2.88和-2.51。控制粒宽的1个QTL位于第10染色体,平均贡献率为21.96%,平均加性效应为0.11。第2、第6和第8染色体分别存在同时控制二次枝梗数、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QTL的区段。qSBN6和qSBN8所在区间与Hd1和DTH8的相同,但分别存在16处和1处碱基差异,推测为Hd1和DTH8的不同等位基因。qSBN2为新检测到的控制二次枝梗数位点。研究结果为实施分子标记聚合育种提供了有用信息。

关键词: 水稻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 穗部性状 数量性状位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水稻新组合Q6优28高产优质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Q6优28是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和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三系籼型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201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16016)。不育系Q6A对授粉期温度敏感,35℃以上高温影响不育系结实。通过对近3 a Q6优28在不同区域制种试验,总结了通过基地选择、始穗期安排、群体构建、肥水管理、"九二○"施用、病虫防治等方面控制获得高产优质种子的制种技术。为Q6优28的大面积生产提供依据。

关键词: 杂交水稻 Q6优28 制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抗倒中筋小麦新品种—渝麦17

麦类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渝麦17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2006年选用自育中间材料繁58与渝0822(即2013年重庆市审定品种渝麦15号)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抗倒中筋小麦新品种,2017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渝审麦20170001。1特征特性该品种春性,中熟,全生育期177d,比对照渝麦7号晚1.0d。幼苗直立,叶色深绿,植株整齐,株高91.5cm,方形穗,长芒,白壳,白粒,半角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