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中双11号、中油821和油研10号3个不同含油量甘蓝型油菜品种为材料,比较分析同一地区不同海拔条件对油菜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素、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株高、分枝高度、一级分枝、二级分枝、主序无效果数、籽粒蛋白质含量减小;主序无效果率、千粒重、籽粒含油量逐渐增加;有效角果数、果粒数、产量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加。品质指标的变异分析表明,芥酸和硫甙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
关键词:
海拔
甘蓝型油菜
产量
品质
《浙江农业科学
》
2012
摘要:在重庆市南川区金佛山不同海拔高度选择6个点,研究3个油菜品种的脂肪、蛋白质、芥酸和硫苷含量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油菜的脂肪含量有下降的趋势,蛋白质含量的变化无明显规律,芥酸含量有升高的趋势,硫苷含量先是升高,到了一定的海拔高度又呈下降趋势。
关键词:
海拔
油菜
脂肪
蛋白质
芥酸
硫苷
《浙江农业科学
》
2012
摘要:介绍重庆市油菜产业发展的现状,总结近些年油菜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详细阐述"十二五"重庆市油菜产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针对当前现状提出促进全市油菜产业发展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
油菜
产业化
发展
重庆
《西南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ihydroflavonol-4-reductase,DFR)是类黄酮途径的一个关键酶,对种皮色泽和花色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从甘蓝型油菜克隆了600 bp(不计人工酶切位点)的芸薹属DFR基因家族的RNA干扰片段BDFRI,将其反义片段和正义片段分别插入到本课题组新近改造的植物RNAi平台载体pFGC5941M的启动子与间隔区之间、间隔区与终止子之间,构建了11 400 bp的RNAi干扰载体pFGC5941M-BDFRI,通过多重PCR鉴定证实载体构建成功,并转化到根癌农杆菌菌株LBA4404中形成了工程菌株。此载体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DFR基因参与决定芸薹属种皮色素和茎叶彩色性状的分子机理和代谢调控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芸薹属
甘蓝型油菜
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
RNA干扰
种皮颜色
载体构建
《应用生态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中添加外源二甲基砷(DMA)对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生长及土壤中砷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外源DMA添加量的增加,油菜的出苗率和生物量均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低浓度促进而高浓度抑制的现象.当外源DMA添加量达到90 mg·kg-1时,第2季盆栽油菜的出苗率和生物量与对照相比分别下降了9.5%和57.0%,表明DMA对油菜生长的影响具有长期性;随着外源DMA浓度的增加,土壤中有效态砷及油菜体内的砷含量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该三者间具有极显著相关关系;添加入土壤中的DMA主要发生去甲基化作用,产物主要为As(V)及少量的As(Ⅲ),且随着外源DMA添加量的增加,As(V)和As(Ⅲ)的浓度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
关键词:
二甲基砷
油菜
生物有效性
去甲基化
《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
》
2011
摘要:根据2009—2011年重庆市23个油菜品种区试的试验数据,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分析油菜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油菜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作用大小依次为全株角果数>株高>每果粒数>千粒重>一次有效分枝数>一次有效分枝高度;全株角果数和株高均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和全株角果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全株角果数和株高高效地控制着油菜生产力。
关键词:
油菜
产量
农艺性状
SPSS
相关性分析
重庆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实现油菜品质的快速检测,采用近红外光谱法测定油菜的水分、脂肪、蛋白质、纤维,并用光谱影响值法(Leverage)对异常值进行判断和处理,建立了油菜的水分、脂肪、蛋白质、纤维的近红外光谱检测模型,可以快速地检测油菜的水分、脂肪、蛋白质、纤维。
关键词:
油菜
品质
近红外
检测
《南方农业
》
2010
摘要:介绍国内和重庆油菜种植及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分析制约重庆市油菜生产机械化发展的因素,提出筛选培育适合油菜机械化作业的品种、坚持油菜农艺与农机研究相结合、加强油菜生产机械化装备的研发、建立油菜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和体系等六条建议。
关键词:
油菜
机械化
现状
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