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Rapeseed(模糊匹配)
49条记录
长江流域适宜机械化油菜品种筛选及制种技术研究

农业科技通讯 2020

摘要:油菜机械化种植能大幅减轻劳动力,减少成本,增加收益.为筛选适宜机械化种植的油菜品种,采用机械化浅旋耕撒播对8个油菜品种进行了小区对比试验.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在相同播量3 kg/hm2的条件下,有效成株在18.75万~22.8万株/hm2之间,生育期在210~227 d之间,其中庆油3号生育期最短.人工收种产量结果为庆油3号>内油17-8>绵油606>汉油14>渝油48>蓉油18(CK)>川油77>黔油40,机收产量损失最少的是庆油3号,损失率仅为15%,其余品种的损失率在20%以上.本文作者还对油菜高效制种技术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油菜 机械化 品种筛选 制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萝卜”机混播轻简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南方农业 2019

摘要:采用"油菜+萝卜"机混播种植模式,可高效利用土地,增加土地产出和种植效益。油菜和萝卜同期播种,二者共生期短,在油菜开盘期前后即可收获萝卜,对油菜苗架影响较小。油菜苗期混种萝卜不仅阻止杂草生长,免去油菜除草工作,又可获得一季萝卜收入,同时,未采收的萝卜与油菜一起继续生长,成熟期一起收获,种子筛分后萝卜籽可作为中药出售,进一步增加种植收益,是一种费省效宏的生产方式。为大力推广该模式,特从品种选择、播种、肥水管理、病虫防治、收获等方面归纳总结出"油菜+萝卜"机混播轻简高效栽培技术,方便参考。

关键词: 油菜 萝卜 机混播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油菜"庆油1号"稻田免耕直播与育苗移栽种植性状产量比较

南方农业 2019

摘要:以杂交油菜品种庆油1号为供试品种,2016年在重庆市大足区建立稻田免耕直播与育苗移栽示范片,比较分析其田间表现和实收产量.田间农艺性状结果表明:与育苗移栽油菜相比,稻田免耕直播油菜的生育进程要推迟,生育期缩短13 d;株高、根茎直径、一次有效分枝数、有效主花序长度、单株角果数和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分别降低3.7%、32.3%、50.5%、17.5%、66.6%和13.2%;分枝高度和主花序角果数占单株总角果数比重分别提高73.2%和161.0%;群体抗倒性增强,角果层更集中,成熟一致性提高,菌核病病株率降低.田间抽样实收测产结果表明:庆油1号稻田免耕直播的667 m2产量为190.5 kg,育苗移栽产量212.8 kg,免耕直播比育苗移栽产量低10.5%;免耕直播和育苗移栽的机收产量分别为180.3 kg和195.4 kg,机收损失率分别为5.3%和8.3%.综合分析,稻田免耕直播油菜生育进程推迟,生育期缩短,个体生长量小,但群体优势增强,个体和群体表现都有利于机械收获,产量也达到了较高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稻田免耕直播 育苗移栽 庆油1号 甘蓝型油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抗裂角性状的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科学 2019

摘要:油菜在成熟后角果易开裂,不仅造成机械化收获中产量的损失,同时也污染了下茬作物。油菜相较于其他芸薹属植物在角果抗裂角性存在较小的变异,抗裂角的油菜资源十分稀少,且由于缺乏合适的抗裂角油菜材料以及统一的抗裂性鉴定方式,油菜抗裂角研究较少。本文对油菜抗裂角性状相关的角果构造、开裂机制、检测方法、种质资源、遗传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以期为提高油菜抗裂角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油菜 裂角 裂角鉴定 遗传规律 综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属间杂交后代形态学与细胞学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9

摘要:[目的]培育稳定的粉红色观光类油菜新品种。[方法]对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属间杂交F_6代进行形态学观察、体细胞观察、花粉母细胞观察。[结果]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属间杂交F_6代的20个株系中,存在15个粉红花色株系,3个淡粉色株系和2个橘红花色株系,其花瓣直径均大于亲本油菜。在株高、分支起点、一次分枝数、主花序长度、主花序角果数等性状上,属间杂种平均比亲本油菜减少18.5%~81.2%。杂种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于40~48条间,42条最多。终变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配对构型主要为21个二价体,后期I大多数表现出19∶23、19∶25和22∶25的分离方式,并观察到染色体落后等异常现象。[结论]该研究为选育经济性状优异且保留粉红色特征的油菜资源材料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诸葛菜 远缘杂交 形态学 细胞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蔬两用油菜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油蔬两用生产方式下油菜养分吸收利用特性以合理施肥,通过两年定点取样,以不摘薹处理为对照,比较油菜现蕾摘薹后至成熟期间甘蓝型油菜品种的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与分配的差异.结果发现:摘薹后油菜生育期、分枝结构、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利用特性等均发生了改变.与不摘臺相比,摘薹后油菜籽粒产量降低,整株干物重增多,生育期延长8d,分枝发生提前,二次分枝增多(达每株19. 2枝),籽粒产量主要来自二次分枝.氮磷钾三种元素含量随生育进程降低,成熟时在角果中的含量大于根茎.摘薹后20d内,由于创伤的修复导致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增加缓慢.摘薹20d后,植株开始快速吸收养分;至成熟时,摘薹处理氮磷钾养分的积累更高.摘薹后油菜冠层结构以二次分枝为主、一次分枝为辅,二次分枝花果干物重、氮素积累量均高于一次分枝;而不摘薹处理一次分枝干物重和氮素积累量最高,主茎次之,二次分枝最低.油菜摘薹后生育期延长,干物质和养分积累持续时间变长.可见,油蔬两用的油菜需肥特性与常规油菜不同,需要结合特性研究具体的肥料运筹方式.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油蔬两用 干物质 二次分枝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抗裂角性生理生化研究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油菜成熟时角果的开裂性严重影响产量和机械化收割效率.为更多地了解裂角的生理生化过程,选取抗裂角性强的甘蓝型油菜品种庆油1号及其母本0911为材料,以两个易裂角材料为对照,测定角果发育过程中角果皮内含水量、乙烯合成速率、内切纤维素酶活性和成熟期生长素(吲哚乙酸、IAA)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在角果成熟过程中,抗裂角和易裂角材料的角果皮内乙烯合成速率相近;在角果发育后期的花后55d,抗裂角的角果皮含水量显著高于易裂角材料,内切纤维素酶活性峰值显著低于易裂角材料,而成熟期IAA的含量则高于易裂角材料.推测这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与油菜角果的裂角性密切相关;在成熟过程中,角果脱水速率更慢的材料抗裂角能力更强;成熟角果的脱水速率可作为筛选油菜抗裂角种质资源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庆油1号 抗裂角 生理 生化 脱水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宜机化整治地区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体系研究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提高南方丘陵山区油菜机械化种植水平,通过多年实践经验数据总结,计算出油菜全程机械化总作业时间为6.734 d/hm~2,比人工种植减少90.8%,作业成本为1 594.72元/hm~2,比人工种植减少69.1%,油菜种植全程机械化大大提高作业效率,减少作业成本。机械化种植也使得每环节需求的人工数大大减少,使规模化种植成为可能。由此,提出可以推广使用的南方丘陵山区宜机化整治地区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体系。

关键词: 丘陵山区 油菜 全程机械化 作业体系 宜机化整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根肿菌侵染油菜抗感病品种早期防御酶活性及转录组分析

植物保护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抗病和感病2种油菜品种抗病机理及基因表达差异,通过水培法观测油菜抗病品种6M80和感病品种中双11号接种根肿菌后的根毛侵染,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RNA-Seq技术分别测定根部防御酶的活性及所有的转录序列。结果表明,接菌后3~15 d油菜品种6M80的根毛侵染率显著低于油菜品种中双11号,其根内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在接菌后第12天达到峰值,且显著高于油菜品种中双11号,分别为382.50、2 044.44和3 342.22 U·g~(-1)·min~(-1)。与未接菌相比,油菜抗病品种6M80和感病品种中双11号接菌后第3、6、9、12天共分别存在6 607个和2 499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功能注释结果表明,大多数DEGs参与信号传导、生物代谢、转录过程及防御机制。油菜品种6M80和中双11号中分别存在82个和53个防御酶相关的DEGs。研究表明,根肿菌侵染油菜抗病品种早期防御酶活性较高,其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参与木质素生物合成和过氧化氢代谢,并在抗根肿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根肿菌 油菜 抗性 防御酶 转录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机械垄作轻简栽培技术要点

四川农业科技 2018

摘要:为改变多年来重庆传统油菜生产存在的人工投入量大、机械化水平低和效益不高等制约因素,重庆农科院特色作物研究所依据近年试验研究成果,集成了油菜机械垄作轻简栽培技术。2017年在本市代表区域示范,实现油菜高产与节本增效。本模式生产技术对于针对性解决农村劳动力缺乏,提高油菜生产机械化水平、生产效率和促进农户增收致富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油菜 机械垄作 轻简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