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Rapeseed(模糊匹配)
49条记录
油菜与蚕豆间作模式对油菜菌核病危害及产量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2018 CSCD

摘要:通过两年定点试验,研究了油菜与蚕豆间作不同行比处理对油菜菌核病发病情况、主要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油菜单一种植模式相比,油菜与蚕豆间作使油菜菌核病病情指数及发病率降低,油菜与蚕豆总产量及经济效益提高。其中,油菜与蚕豆2:2行比处理的油菜菌核病发病最轻,两年发病率分别为9.16%和11.90%,病情指数分别为5.90和7.14,总产量及经济效益最高,两年平均分别为2 641.1 kg/hm~2和12 546.6元人民币/hm~2;其次是3:3行比。

关键词: 油菜 蚕豆 间作模式 菌核病 防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含油量的遗传与生态学研究

农家科技(上旬刊) 2018

摘要:提高含油量是提高单位面积产油量的关键措施之一,高油育种是我国甘蓝型油菜育种主攻目标之一.本研究:1)3个高油品系、1个中油品种和2个低油品系为材料,采用同一母本植株相同部位不同分枝授自身花粉和另一父本花粉研究含油量母体和花粉直感效应遗传,结果表明:种子含油量主要由母体植株基因型控制,母体效应值达 0.86 ;父本花粉对F1种子含油量具有一定花粉直感效应,影响含油量平均为 1.86 个百分点,花粉直感效应值为 0.14;2)利用386份材料及连续四年国家冬油菜区域试验材料开展含油量生态学研究,结果表明:春油菜区含油量显著高于冬油菜区含油量,长江中游区含油量高于上游区,长江下游区含油量高于中游区,黄淮区含油量高于长江下游区.

关键词: 含油量遗传 母体效应 生态学 甘蓝型油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配比复合肥和移栽密度对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18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配比复合肥和移栽密度对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华油杂12为材料,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3种不同配比复合肥和2种移栽密度对油菜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与常规移栽相比,稀植移栽的油菜根系发达,有效分枝数、有效角果数多。施用复合肥Ⅰ的稀植移栽油菜根数、有效分枝数、有效角果数和产量的增幅最明显,分别达到了44.27%、56.83%、170. 29%和28.43%,而菌核病病情指数下降了29.73%,产量达到4 743.33 kg/hm2。[结论]施用复合肥Ⅰ的稀植移栽是最优组合,适合在山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复合肥 移栽密度 油菜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无蜡粉标记不育株对油菜杂交种产量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2018 CSCD

摘要:甘蓝型油菜移栽时,将不同比例的隐性质不育无蜡粉标记不育株混栽于杂交种正常株中,研究不育株率对油菜杂交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产量差异不显著,而不同不育株率处理间产量差异显著。不育株率为0时,杂交种产量表现最好,其次是不育株率为5%时。产量由高到低的不育株率处理顺序为:处理7(0)>处理6(5%)>处理5(10%)>处理4(15%)>处理3(30%)>处理2(50%)>处理1(100%)。在苗情性状、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上,不育株比正常株表现较差,不育株率对杂交种产量有一定影响,但无明显线性关系。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杂交种纯度 无蜡粉标记不育株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庆油菜产业发展潜力和对策探讨

南方农业 2017

摘要:重庆市2015年油菜种植面积为24.21万hm2,连续实现9连增,总产量46.4万t。充分挖掘油菜生产潜力,不仅关系到重庆农业发展,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与社会稳定。在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当前重庆油菜产业在增产、提质和增效等方面的潜力进行了分析,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促进重庆油菜产业发展的建议对策:加大油菜优势生产区建设力度;加大油菜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力度;加强油菜综合价值开发;大力发展加工业,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关键词: 重庆 油菜 产业发展 潜力 问题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花色研究进展及育种应用前景

江苏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学科交叉研究的深入,大量植物花色相关基因被报道,同时油菜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为油菜分子辅助育种提供了重要支撑。目前,对油菜花色变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分离克隆出一些油菜花色控制关键基因,并结合生物技术手段创制了一些油菜花色变异新材料。本文综述了油菜花色变异来源及类型、油菜花色相关基因分离与克隆的研究进展,并分析、展望了观光型油菜育种的现状和前景。

关键词: 油菜 花色控制基因 观光型油菜 育种 应用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还田量对油菜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南方农业 2016

摘要:为了确定适宜的高粱秸秆还田量,试验通过设置不同的秸秆还田量处理,研究其对后茬油菜田土壤化学性状及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使土壤有机质、全氮、磷酸盐、硝态氮、铵态氮、缓效钾含量增加,随覆盖量的增加其增加幅度不尽相同。秸秆还田量为6390 kg/hm~2时,土壤磷酸盐、硝态氮、铵态氮含量达到最大。秸秆还田提高油菜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且随秸秆还田用量增加产量有不同幅度的增加,其中以9585 kg/hm~2处理产量最高。综合认为,在本试验条件下,高粱秸秆为6390~9585 kg/hm~2是比较适宜的秸秆覆盖还田量。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 养分 油菜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改良化杀灵wp2对甘蓝型油菜杀雄效果研究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以3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喷施改良化杀灵wp2质量浓度组合和时期对油菜杀雄的效果.结果表明,改良化杀灵wp2对不同品种的甘蓝型油菜都能诱导产生100%的全不育株率,不育株的自然结实率高.最佳喷药质量浓度组合受品种间基因型影响,一般为30~35mg/L+25~30mg/L;最佳的第一次喷药时期为10%的植株自然半露蕾.

关键词: 化学杂交剂 化杀灵wp2 油菜 杀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3—2014年度潼南区油菜新品种展示试验

南方农业 2015

摘要:2013—2014年度,在重庆市潼南区油菜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的核心区崇龛镇薛家村实施油菜新品种展示试验,通过对17个品种田间性状、产量、抗性及经济性状等指标的观察,以筛选适宜当地推广的优良品种。初步结果显示,福油508、鼎油杂3号、中油6766等品种综合性状好、油菜籽产量高,适合当地大面积推广种植,其中,福油508、中油6766等品种成熟较为整齐,适于机收作业。认为油菜生产机械化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是油菜生产轻型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油菜 新品种 展示试验 重庆市潼南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上游区十七个油菜品种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南方农业 2015

摘要:对2013—2014年度长江上游区十七个个油菜品种试验结果,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产量、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相关性分析,研究油菜不同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形成贡献大小顺序为:每果粒数>一次有效分指数>全株角果数>一次有效分枝高度>株高>千粒重,不同品种的不同农艺性状对油菜生产力的影响不尽一致,一次分枝数和每果粒数对单株产量影响极显著,特别是每果粒数极显著地控制着油菜生产力,一次分枝数和全株角果数的增加也能有效提高油菜产量。

关键词: 长江上游区 油菜 品种 产量 农艺性状 相关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