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915条记录
硒的价态与浓度对香橙幼苗生长和AsA-GSH循环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盆栽香橙为试材,分析不同施用浓度Se~(6+)和Se~(4+)对植株生长和抗坏血酸(As A)-谷胱甘肽(GSH)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价态硒均可促进香橙生长,主要表现在增加了叶面积、株高、鲜质量和干质量.施用Se~(6+)显著提高了香橙硒含量,且硒主要分配在叶片;而施用Se~(4+)虽能提高硒含量,但其含量远低于Se~(6+)处理,且主要分配在根系.施硒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且Se~(6+)处理高于Se~(4+)处理.Se~(6+)浓度≤2.0 mg·L-1处理能提高谷胱甘肽还原酶(GR)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GSH与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量,Se~(6+)浓度≥4.0 mg·L-1处理降低GSH循环的物质和酶活性;而Se~(4+)浓度≤2.0 mg·L-1处理能提高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与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且具有较高的As A/[As A+脱氢抗坏血酸(DHA)]比值,Se~(4+)浓度≥4.0 mg·L-1处理的GSH循环的物质和酶活性升高.综上,硒的不同价态和施用浓度对As A-GSH循环相关物质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不同.结合香橙生长指标和抗氧化水平,Se~(6+)和Se~(4+)的适宜浓度分别为2.0和4.0 mg·L~(-1).

关键词: 香橙 生长 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硒对甜樱桃叶片褪黑素和谷胱甘肽氧化还原循环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价态和浓度硒对甜樱桃叶片褪黑素含量以及谷胱甘肽(GSH)氧化还原循环的影响,为探究外源硒、内源褪黑素和GSH氧化还原循环间的关系提供参考。【方法】2015年在四川广元进行田间试验,以两年生甜樱桃‘红蜜’和‘布鲁克斯’为试验材料,试验包括清水处理(CK)、单施Se~(6+)(来源于Na_2SeO_4)、单施Se~(4+)(来源于Na_2SeO_3)、Se~(6+)+褪黑素和Se~(4+)+褪黑素5个处理,30 d后采取叶片,测量叶片硒含量和褪黑素的含量。2016年以重庆綦江两年生甜樱桃‘布鲁克斯’叶片为试验材料进行离体试验,将甜樱桃离体叶片放置在2 mg·L~(-1) Se~(6+)处理0、1、2、3和4 d,以清水处理为对照,每天上午10:00采取叶片;将离体叶片分别置于0、0.5、1.0、2.0、4.0 mg·L~(-1) Se~(6+)溶液24 h后采取叶片,离体试验分别测量叶片硒和褪黑素的含量以及GSH氧化还原循环的物质和酶活性。【结果】田间试验中,2.0 mg·L~(-1) Se~(4+)和Se~(6+)处理显著降低了‘红蜜’和‘布鲁克斯’甜樱桃叶片褪黑素含量,且两种甜樱桃叶片褪黑素含量在Se~(6+)+褪黑素和Se~(4+)+褪黑素处理下分别比单施Se~(6+)和单施Se~(4+)处理高。离体试验中,硒处理第1天‘布鲁克斯’离体叶片褪黑素含量高于对照,之后低于对照且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硒处理第1天迅速降低了GSH氧化还原循环的物质和酶活性,即GSH、氧化性谷胱甘肽(GSSG)、GSH+GSSG和GSH/GSSG比值低于对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也低于对照,之后随着时间的延长,GSH氧化循环效率升高并超过对照。在不同浓度Se~(6+)处理24 h下,Se~(6+)处理增加了叶片褪黑素的含量,且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GSH氧化循环效率则呈下降的趋势。【结论】外源硒处理提高了甜樱桃叶片硒含量,且六价硒的效果显著高于四价硒。外源硒处理影响甜樱桃褪黑素的含量和GSH氧化还原循环。

关键词: 甜樱桃 褪黑素 谷胱甘肽氧化还原循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穗型杂交中籼新组合Q6优28

杂交水稻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Q6优28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和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用自育不育系Q6A与自育恢复系Q恢28配组联合育成的中籼迟熟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株叶形态好,穗大,产量高,201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Q6优28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峡消落带沉积物-大气界面汞交换通量及其影响因素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应用动力通量箱(Dynamic Flux Chamber,DFC)与高时间分辨率的RA-915+自动汞分析仪联用技术,在消落带沉积物出露期,野外现场监测沉积物-大气界面汞交换通量,同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消落带沉积物-大气界面汞交换通量范围为-6.80±12.35~28.17±36.17 ng/(m2·h)晴天库区消落带沉积物-大气界面汞交换通量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即从早晨开始沉积物-大气界面汞的交换通量逐渐增加,到正午左右达到峰值,之后交换通量逐渐减小,但阴天这一趋势不明显。暖季白天沉积物-大气界面汞交换通量都以释放为主,冷季白天则以沉降为主。暖季晴天,沉积物-大气汞交换通量与气温、沉积物温度、光照强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无论晴天还是阴天,大气汞浓度都与沉积物-大气汞交换通量呈负相关关系。白天,光照强度和大气汞浓度是影响消落带沉积物/大气界面汞交换通量的主要因素,而在夜间,沉积物温度和大气汞浓度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汞交换通量 沉积物/大气界面 三峡 消落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粳稻资源热粳35遗传图谱构建与耐热QTL分析

核农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揭示耐热粳稻资源热粳35的遗传特性,以热粳35/协B F2群体为研究材料,构建了包含140个SSR标记的分子图谱;借助构图分子数据分析标记基因型的分离情况,并进行耐热性QTL分析。结果表明,该图谱覆盖基因组全长2 157.7 c M,标记间平均图距15.4 c M,45个(28.5%)标记极显著偏向亲本或杂合子(P<0.01)。在第1、第3、第4、第6、第7和第8号染色体上发现9个偏分离热点区域。其中,有4个偏分离热点区域可能与孢子体或配子体选择有关,在第4、第8和第12号染色体上共检测到3个耐热性QTL。本研究结果为耐热粳稻资源的遗传机理解析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参考信息。

关键词: 水稻 SSR 偏分离 耐热性QT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反]-β-法尼烯(EβF)合成酶基因在玉米中的转化与筛选

西南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转基因抗虫玉米,将[反]-β-法尼烯(EβF)合成酶基因导入玉米,并进行鉴定和筛选。在[反]-β-法尼烯(EβF)合成酶基因的两端分别添加Nco I和Bam H I酶切位点,并进行人工合成。将EβF合成酶基因与植物表达载体p FGC5941连接,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表明:重组表达载体p FGC5941-EβF构建成功;载体p FGC5941-EβF转化农杆菌EHA105后用玉米芽尖侵染法将EβF合成酶基因导入玉米自交系郑58中,对转化植株进行除草剂抗性筛选以及EβF合成酶基因和bar基因的PCR鉴定后,共得到18株转基因阳性植株。

关键词: [反]-β-法尼烯(EβF)合成酶基因 玉米 表达载体构建 转基因植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鲜食甜糯玉米挥发性风味物质主成分分析

核农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分析不同品种鲜食甜糯玉米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之间的差异,探讨利用仪器分析和统计学方法区分不同品种的鲜食甜糯玉米的可能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不同品种鲜食甜糯玉米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快速检测方法,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软件SPSS和SIMCA,对不同品种鲜食甜糯玉米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鲜食甜糯玉米均含有独特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合,渝糯7号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是十七烷、十六烷、2-己基-1-癸醇、3-甲基-呋喃、1-戊醇;渝糯9号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是叶醇、庚醛、2,3-二氢苯并呋喃、3-甲基-2-丁烯醛、2-甲基-3-辛酮;渝糯930号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是甲基庚烯酮、2,6,11-三甲基十二烷、2-(十八氧基)乙醇;粤甜16号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是金合欢醇、雪松醇、辛酸。这些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品种鲜食甜糯玉米之间的风味型差异,为选育更受市场欢迎的鲜食甜糯玉米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鲜食甜糯玉米 气相色谱-质谱 顶空-固相微萃取 风味成分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微生物菌剂对中药渣堆肥过程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中药渣富含纤维素、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等,是制作有机肥料的重要来源之一,研究不同微生物菌剂对中药渣堆肥效果的影响,对合理地科学地利用中药渣有机肥的效果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以藿香正气液、通天口服混合药液渣为研究对象,分别添加3种高纤维素腐熟速率的复合微生物菌剂(TSM、TEM、TSEM),采用条垛式堆肥系统进行堆肥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微生物菌剂对中药渣堆肥效果,并进一步分析了堆肥过程中温室气体CO2和CH4的排放情况,为中药渣合理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3种微生物菌剂处理的堆肥过程中温度经历升温期、高温期和降温期,其中TSM处理的高温期持续时间最长,达到了21 d。在整个堆肥周期内,中药渣堆肥的有机质含量表现为TSM>TEM>TSEM,至堆肥结束时,TSM、TEM、TSEM处理的中药渣堆肥的有机质为78.3%、76.9%和73.1%;仅TEM(T=(终点C/N比)/(初始C/N比)=0.52<0.6)和TSEM(T=0.48<0.6)处理的堆肥达到腐熟标准,但是仅TSEM处理的堆肥总养分含量(5.03%)和总金属含量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有机肥料,且无毒性(GI=54%);同时在堆肥过程中,TSEM处理的CO2排放浓度最低(2.13×105~2.73×105mg·m-3),但是CH4排放量较高。【结论】在藿香正气液、通天口服液混合渣中接种TSEM微生物菌剂进行堆肥反应,实现了堆肥物料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注重温室气体CH4处理。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 中药渣 堆肥 温室气体 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南地区玉米抗非生物逆境品种选育及其对策

分子植物育种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是中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也是不可替代的重要饲料原料和工业原料,市场需求量巨大。西南地区是中国第三大玉米主产区,受非生物逆境如干旱、高温、低温、荫湿等胁迫十分频繁,严重影响玉米生产发展,造成玉米单产低而不稳,严重制约西南地区玉米生产发展。本综述初步介绍了西南玉米主要非生物气候逆境概况,以及育种实践中玉米抗逆品种选育方向和对策,以期为培育高产抗逆新品种,提高西南地区玉米抗逆育种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 西南山区 玉米 干旱 高温 荫湿 逆境 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水肥运筹对再生季稻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再生季水、肥管理措施是再生稻尤其是机收中低留桩再生稻获得高产稳产的一项关键措施,明确再生季合理的水肥运筹对提高机收中低留桩再生稻低节位再生芽的萌发成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杂交籼稻泸优明占为材料,通过设置再生季分蘖期3个不同水肥处理盆栽试验,即淹水灌溉不施用促苗肥(S处理)、干湿交替灌溉不施用促苗肥(G处理)和干湿交替灌溉施用促苗肥(GN处理),研究不同水肥运筹对再生季稻腋芽、产量、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季稻不同水肥处理对根际氧化还原电位和根际土壤酶有显著影响,处理后10 d,与S处理相比,G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根际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和根际土壤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磷酸单酯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G处理相比,GN处理可显著提高根际土壤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脲酶、蔗糖酶、磷酸单酯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不同水肥调控下再生季稻根际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程度和碳源代谢的多样性差异显著,处理后10 d,GN处理和G处理根际微生物对6类碳源的利用程度显著高于S处理,GN处理根际土壤微生物对氨基酸、酚酸、羧酸类碳源的利用程度显著高于G处理。GN处理和G处理的根系伤流量分别比S处理的提高27.27%和14.84%,再生季分蘖数和产量分别比S处理的提高102.50%~111.11%、42.50%~44.44%和91.41%~108.72%、37.93%~40.94%。由此可见,再生季采用干湿交替灌溉或施用促苗肥均可提高根际土壤酶活性,促进再生季稻根际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程度和代谢多样性,从而有利于根际土壤有机质的氧化和腐殖质的形成及增加根际土壤中养分的有效性,促进再生季新根的形成和腋芽的萌发。采用干湿交替灌溉耦合促苗肥对再生季稻的促控效果是最佳的。

关键词: 再生稻 水肥处理 根际土壤酶活性 根际微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