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鲜食甜糯玉米挥发性风味物质主成分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褚能明 1 ; 柯剑鸿 2 ; 袁亮 3 ;

作者机构: 1.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重庆)

2.;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重庆)

3.;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重庆);

关键词: 鲜食甜糯玉米;气相色谱-质谱;顶空-固相微萃取;风味成分;主成分分析

期刊名称: 核农学报

ISSN: 1000-8551

年卷期: 2017 年 11 期

页码: 2175-218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分析不同品种鲜食甜糯玉米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之间的差异,探讨利用仪器分析和统计学方法区分不同品种的鲜食甜糯玉米的可能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不同品种鲜食甜糯玉米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快速检测方法,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软件SPSS和SIMCA,对不同品种鲜食甜糯玉米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鲜食甜糯玉米均含有独特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合,渝糯7号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是十七烷、十六烷、2-己基-1-癸醇、3-甲基-呋喃、1-戊醇;渝糯9号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是叶醇、庚醛、2,3-二氢苯并呋喃、3-甲基-2-丁烯醛、2-甲基-3-辛酮;渝糯930号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是甲基庚烯酮、2,6,11-三甲基十二烷、2-(十八氧基)乙醇;粤甜16号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是金合欢醇、雪松醇、辛酸。这些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品种鲜食甜糯玉米之间的风味型差异,为选育更受市场欢迎的鲜食甜糯玉米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 相关文献

[1]老鹰茶特征性香气成分分析. 张蕾,王杰,罗理勇,曾亮. 2019

[2]重庆大豆地方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DU Cheng-zhang,杜成章,ZHANG Ji-jun,张继君. 2012

[3]永川秀芽活性成分及滋味特征分析. 杨娟,袁林颖,王杰,王廷华,钟应富,罗红玉,邬秀宏,吴全. 2022

[4]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不同茶树品种在重庆地区的适应性评价研究. 翟秀明,李解,廖雪萍,贾玉梅,谷雨,张维,唐敏,侯渝嘉. 2022

[5]基于GC-MS结合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不同种类柑橘汁中香气物质. 成传香,王鹏旭,贾蒙,周心智,马亚琴. 2019

[6]重庆针形绿茶滋味特征及主要贡献物质. 杨娟,袁林颖,王杰,王廷华,吴全,徐泽,钟应富. 2024

[7]不同类型沱茶品质与特征性成分分析. 常睿,陈善敏,罗红玉,张丽,张莹,王杰,钟应富. 2022

[8]套作大豆补偿生长能力综合分析及其鉴定指标的筛选. 吴雨珊,龚万灼,刘鑫,武晓玲,杨峰,王小春,刘卫国,雍太文,杨文钰. 2016

[9]我国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改进的新思路. 沈琦,胡资骏. 2012

[10]玉米花期不同种质资源耐热性鉴定与分析. 李淑君,张丕辉,付忠军,祁志云,杨华,金川,董昕. 2019

[11]油菜籽品种对浓香菜籽油风味的影响. 张欢欢,张玲,黄桃翠,高飞虎,张雪梅,李雪,杨世雄,梁叶星. 2023

[12]重庆地区晚熟中稻直播品种萌芽期耐淹能力鉴定研究. 杨小艳,张巫军,段秀建,雷开荣,唐永群,李经勇,姚雄. 2023

[13]不同青贮玉米品种产量和青贮品质的综合评价. 李淑君,袁亮,祁志云,杨华,付忠军. 2023

[14]辣椒苗期耐低氮指标与评价方法研究. 王春萍,张世才,雷开荣,黄任中,吕中华,吴红,蒋晓英,李怡斐,唐荣莉,黄启中,林清. 2017

[15]玉米花期不同种质资源耐热性鉴定与分析. 李淑君,张丕辉,付忠军,祁志云,杨华,金川,董昕. 2019

[16]蒸汽爆破预处理对压榨紫苏籽油品质和风味的影响. 曾小峰,盖智星,颜蜜,杨秋枚,刘大良,曾顺德,高伦江,尹旭敏. 202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