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反]-β-法尼烯(EβF)合成酶基因在玉米中的转化与筛选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邢小龙 1 ; 常纪苹 1 ; 付忠军 2 ; 胡德升 1 ; 胡彦民 1 ;

作者机构: 1.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

2.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反]-β-法尼烯(EβF)合成酶基因;玉米;表达载体构建;转基因植株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17 年 30 卷 01 期

页码: 1-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获得转基因抗虫玉米,将[反]-β-法尼烯(EβF)合成酶基因导入玉米,并进行鉴定和筛选。在[反]-β-法尼烯(EβF)合成酶基因的两端分别添加Nco I和Bam H I酶切位点,并进行人工合成。将EβF合成酶基因与植物表达载体p FGC5941连接,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表明:重组表达载体p FGC5941-EβF构建成功;载体p FGC5941-EβF转化农杆菌EHA105后用玉米芽尖侵染法将EβF合成酶基因导入玉米自交系郑58中,对转化植株进行除草剂抗性筛选以及EβF合成酶基因和bar基因的PCR鉴定后,共得到18株转基因阳性植株。

  • 相关文献

[1]利用玉米茎尖技术转化TR1-EPSPS. Wang Nan,王楠,Qiu ZhengGao,邱正高,Zhang Yaqin,张亚勤,Yuan Liang,袁亮,Yang Hua. 2012

[2]玉米精氨酸酶基因过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遗传转化初步分析. 张佩,杨小艳,邸宏,曾兴,刘俊峰,李新海,王振华. 2012

[3]渝单30在不同株行距配置下产量及光合性能研究. 田红琳,李晔,刘春英,杨华,张丕辉,许明陆. 2017

[4]重庆丘陵山地玉米"缩行扩株"下产量及光合性能研究. 田红琳,刘春英,李晔,崔俊娟,许明陆. 2019

[5]玉米单倍体诱导育种技术体系与应用前景. 陈文俊,李明媚. 2009

[6]转基因玉米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林清,吴红,周幼昆,雷开荣,谢树章. 2012

[7]玉米温-热种质杂交后代选系遗传结构的SSR标记分析. 雷开荣,吴红,陈文俊,林清,陈旭,蒋志诚. 2008

[8]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CM8401的获得及功能性状鉴定. 谢树章,翁建峰,韩垚,吴红,雷开荣,杨小艳. 2023

[9]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中国玉米种植业技术效率实证研究. 吴园,李波,郝艳睿. 2019

[10]基于3D卷积的高光谱玉米地块识别模型设计与实现. 虞豹,周蕊,李波,王克晓,黄祥. 2022

[11]重庆中高海拔区玉米灰斑病的发生危害特点及综合防控技术. 杨小艳,吴红,谢树章. 2019

[12]玉米穗位高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其候选基因预测. 李博,张焕欣,杨小艳,吕颖颖,江培顺,郝转芳,吕香玲,王宏伟,翁建峰. 2013

[13]一种玉米叶片基因组DNA快速提取新方法的初步研究. 雷开荣,石春焱,李明顺,李晓辉,李新海. 2006

[14]玉米新品种新中玉4号区试产量分析及示范推广. 宋成孝,王进,陈德飞,沈光琴,郑雪梅,李辉. 2023

[15]玉米新品种新中玉9号的选育. 王成栋,陈溪,肖莉,姚星海. 2024

[16]单行精量玉米播种施肥机的优化设计. 王圆明,宋树民,庞有伦,崔晋波,李亚丽,湛小梅. 2016

[17]转Cry1Ab-Ma基因抗虫玉米植株的获得及其后代分析. 杨小艳,翁建峰,谢树章,雷开荣. 2015

[18]浅析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研究. 周玉华,湛小梅,邓永骊,张先锋. 2015

[19]玉米赤霉素受体基因ZmGID1a的克隆及功能研究. 白文钦,胡明瑜,潘晓雪,蒋晓英,吴红,雷开荣,罗明. 2019

[20]贵州省高山组不同玉米品种生产试验. 宋成孝,舒中兵,王进,陈德飞,沈光琴,郑雪梅,罗湄宏.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