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氮素水平下加工型辣椒生长、产量和品质特性
《分子植物育种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基质培养法,研究了正常施氮量的60%、80%、90%、100%、120%、140%条件下加工型辣椒'艳椒425'的生长、产量和品质特性,并综合分析最佳氮素施用量.结果表明,施氮量90%与施氮量100%、120%、140%辣椒植株生长指标无显著差异,与施氮量100%的单株结果数量和产量无显著差异;施氮量90%辣椒的不挥发性乙醚提取物、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含量处于中间水平,粗纤维和蛋白质含量与其余5种施氮方案无明显差异,并且施氮量90%与100%辣椒的维生素C含量接近,远高于其余4种施氮方案.粗纤维、蛋白质和辣椒素含量与生长、产量性状相关性较高,其中粗纤维含量与开展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株果实干重呈显著负相关.综合产量、品质,以及经济和绿色环保等因素,初步确定传统施氮量的90%为'艳椒425'最佳施氮量,即比传统栽培减少10%的氮肥施用量.本研究可为加工型辣椒生产合理施用氮肥、实现减氮增效提供理论参考.


中国玉米骨干亲本黄早四杂种优势形成的遗传基础解析
《中国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杂种优势利用是实现玉米高产育种的重要途径.解析玉米骨干亲本黄早四杂种优势形成的遗传基础,对指导中国玉米骨干亲本高效利用和高产育种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与生产利用价值.[方法]以玉米黄改系杂种优势类群的骨干亲本黄早四为共同亲本与11个代表性自交系构建的、包含2 000个重组自交系(recombination inbred line,RIL)的巢式关联分析群体(nested association mapping population,NAM)为试验材料,分别与改良瑞德*黄改系杂优利用模式的代表自交系郑58和昌7-2进行测交,并在全国4个玉米主产区10个试验点开展测交群体的多环境产量及重要农艺性状鉴定.在开展NAM测交群体产量和重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各性状在NAM群体及其测交群体之间相关性分析基础上,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利用联合逐步回归(Joint stepwise regression)模型进行了NAM及其测交群体QTL定位和产量QTL的复等位遗传分析,并对NAM及其测交群体定位QTL所在区域的遗传重组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型分析结果表明,2个测交群体的株高和产量相关性状(主要是行粒数和百粒重)与小区产量均表现出较高的正相关关系.但强优势测交组合(郑58测交群体)的产量表现与NAM群体自身的产量表现相关性较低,表明相对于弱优势测交组合(昌7-2测交群体),强优势测交组合的产量表现受RIL家系自身的产量影响较小.QTL定位结果表明,与NAM群体相比,利用其测交群体检测到的QTL数目较少,但能解释更高的表型变异.昌7-2和郑58测交群体定位到的QTL中,分别仅有27%和25%的位点与NAM群体定位结果重叠或相邻.主效位点的复等位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郑58测交群体(强优势测交组合),在单穗产量QTL中,68.69%的增产等位变异来自骨干亲本黄早四.但在昌7-2测交群体中(弱优势测交组合),仅有36.36%的增产等位变异来自黄早四.利用郑58测交群体共鉴定到13个重要的产量相关基因组区段,来自黄早四的等位变异在其中的11个区段表现为增产,这些区段对黄早四杂种优势的形成可能具有重要作用.QTL所在区域的重组率分析结果表明,利用郑58测交群体检测到的QTL所在区域具有较低的遗传重组率,符合杂种优势相关位点更容易分布于低重组区的基因组基本特征.[结论]在强优势测验种郑58遗传背景下,来自黄早四的等位变异对测交组合的产量具有重要遗传贡献,定位到的相关遗传区段与玉米杂种优势形成密切相关.


重庆市水稻生产的经济效益分析与发展建议
《杂交水稻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2006-2018年重庆市的农业统计数据,总结分析了重庆市水稻生产的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稻谷总产量、水稻产值、生产成本和效益等变化动态,并与长江经济带的8个省(市)进行了优势比较分析.结果 表明,2006-2018年间重庆市水稻产能相对稳定,但比较优势不强.2018年重庆市水稻的主产品产值和总产值分别仅为1.98万元/hm2和2.04万元/hm2,均未达到长江经济带8个省(市)的平均水平.重庆市的水稻生产总成本逐年增长,水稻生产效益年际间变化较大,2011年高达4 662.3元/hm2, 2014年低至-736.5元/hm2.2018年重庆市的水稻生产效益为1 530.9元/hm2,较长江经济带8个省(市)平均水平低165.3元/hm2.为了稳定重庆的水稻产能,确保粮食供给安全,建议开展水稻生产功能区宜机化整治,提升机械化规模化水平;强化水稻绿色科技的创新与应用,增加水稻生产综合效益;优化水稻绿色发展惠农支农政策,创建绿色高档大米品牌.


西南玉米机械粒收籽粒破碎率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籽粒破碎率高是西南玉米机械粒收技术发展和应用的主要限制因素。明确当前西南玉米机械粒收籽粒破碎率现状,研究其主要影响因素,对推动西南玉米机械粒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7—2018年在西南区开展的多点多品种系列粒收试验获得的788组籽粒破碎率样本数据,分析了西南玉米机械粒收籽粒破碎率现状,并于2018年采用同一机型、同一操作人员开展多品种、大跨度多收期试验,调查不同收获时期籽粒破碎率、含水率、力学强度变化,分析籽粒含水率、力学强度与破碎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前西南玉米机械粒收籽粒破碎率范围为0.54%~42.72%,平均值为8.34%。随机械粒收时期推迟,籽粒含水率下降,籽粒力学强度增加,破碎率先降低后逐渐升高。破碎率(y)与籽粒含水率(x)间的关系符合y=0.0329x2-1.3328x+15.529(R2=0.5467**)方程,在籽粒含水率为20.26%时破碎率最低,破碎率≤5%的籽粒含水率范围为10.76%~29.76%;破碎率(y)与籽粒立面(x立面)和侧面(x侧面)压碎强度的关系符合y=0.0006x立面2-0.2692x立面+32.7030(R2=0.3138**)和y=0.0021x侧面2-0.6092x侧面+46.979(R2=0.3790**)方程,当籽粒立面和侧面压碎强度为224.33 N和145.05 N时破碎率最低。籽粒压碎强度与含水率呈极显著负相关。随收获时期推迟,籽粒含水率下降导致其力学强度的改变是影响破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通过选育和选用后期立秆能力强、籽粒脱水快的品种,当籽粒含水率降至28%以下进行机械粒收是降低西南玉米机械粒收籽粒破碎率的重要举措。


油菜新品种'重蓉油1号'直播高产栽培数学模型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满足长江上游地区对早熟油菜直播高产栽培技术的需要,采用三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播期(X1)、种植密度(X2)、氮肥(纯氮,X3)3个栽培因素对甘蓝型早熟双低油菜‘重蓉油1号’直播产量的影响,并寻求最优高产栽培模型.结果 表明:3个因素与‘重蓉油1号’产量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 878.179+245.269X2 +72.438X3 +214.370X22+ 105.000X1X2.各因素对产量影响的效应大小为种植密度>施氮量>播期,其中种植密度、施氮量与产量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关系,播期与种植密度的互作效应最显著;在试验设定的条件范围内,较早播种及较高的氮肥水平有助于增产.产量超过2 353.42 kg/hm2的高产栽培措施组合为:10月2-18日播种、种植密度31.95万-36.10万株/hm2、施氮量105.0-168.9 kg/hm2.
关键词: 双低杂交油菜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数学模型 栽培因子


不同砂梨品种果实糖酸组分及含量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砂梨品种成熟果实的糖酸组分及含量,结合果实基本品质,为梨果实综合评价和梨产业品种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采用蒽酮比色法和酸碱滴定法测定18个砂梨品种的总糖和总酸含量,再以其中的6个品种(翠玉、雪峰、丰水、幸水、圆黄和黄金)为试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组分及含量.[结果]18个砂梨品种中,总糖含量最高的是爱甘水,其次是翠玉,分别为11.42%和10.17%;总酸含量最高的是甘梨早8,为0.39%,爱甘水和翠玉含量较低;爱甘水的糖酸比为81.27,显著高于除翠玉外的其他品种(P<0.05,下同).7个品质指标的部分指标间存在极显著(P<0.01)和显著正相关或负相关,因子分析将7个品质指标综合为3个主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2.836%,能够代表原品质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果实品质综合评价得分显示,爱甘水、翠玉和黄花位于前3.HPLC测定的6个砂梨品种中,4种可溶性糖组分平均含量由高到低排序为果糖>山梨醇>葡萄糖>蔗糖,可溶性总糖含量平均值为91.38 mg/g,其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幸水>翠玉>丰水>圆黄>雪峰>黄金.6个品种中均检测到8种有机酸组分,各组分含量平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苹果酸>柠檬酸>奎宁酸>草酸>莽草酸>乳酸>富马酸>马来酸,有机酸总量平均值为3.264 mg/g,其含量排序为幸水>丰水>黄金>圆黄>雪峰>翠玉.6个品种中,甜酸比大小排序为翠玉>丰水>圆黄>幸水>雪峰>黄金,糖酸比与甜酸比大小排序表现一致.翠玉口感甜,风味偏淡,而其他5个品种口感以甜酸或酸甜为主,风味浓.[结论]6个砂梨品种成熟果实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积累分别以果糖和苹果酸为主;丰水和幸水果实风味浓郁;翠玉果实甜度占主导,水分足、化渣度高,综合性状优良,可作为重庆梨产业结构调整的备选推广品种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