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915条记录
利用CRISPR/Cas9技术创建OsmTERF家族基因突变体

分子植物育种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termination factor, mTERF)在核质基因协调表达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性.水稻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和基因组研究的模式植物,应用CRISPR/Cas9技术修饰水稻的基因,有助于产生具有优良农艺表型的理想突变体植株.针对水稻OsmTERF家族基因,我们在OsmTERF基因外显子区域设计靶位点,成功构建了3个OsmTERF基因(Os06g0225100, Os07g0583200和Os08g0515800)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水稻'中花11'(ZH11),获得49株T0代转基因植株;测序T0代转基因植株,有16株Os06g0225100基因突变单株,8株Os07g0583200基因突变单株,25株Os08g0515800基因突变单株.本研究为水稻育种计划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为进一步研究水稻中OsmTERF家族基因功能提供了材料和信息.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mTERF) CRISPR/Cas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收割时间和留桩高度对渝香203再生稻再生力及产量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再生稻再生力形成对头季稻不同收割时间和留桩高度的响应及其与产量的关系,以三系杂交籼稻渝香203为材料,设置裂区试验,主区为收割时间,副区为留桩高度.收割时间分别为头季稻齐穗后18(T1),21(T2),24(T3),27(T4),30(T5)d,留桩高度分别为25(H1),35(H2),45(H3)cm,分析了不同收割时间和留桩高度对再生力和产量的影响及其互作效应.结果表明:随留桩高度增加,再生稻再生力显著增加,产量无显著差异.推迟收割时间,再生稻产量先增加后降低,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中、低留桩高度处理下,T3处理产量最高,同时,中稻-再生稻两季产量达到最高水平,这归因于再生稻较高的再生力、有效穗和千粒质量;高留桩下T4处理再生稻产量最高,中稻-再生稻两季产量在T5处理产量最高,这归因于再生季较高的有效穗.相关分析表明,再生稻产量与有效穗显著正相关,高峰苗、有效穗与再生力显著正相关.说明再生力是通过影响高峰苗和有效穗来间接影响再生稻产量水平.综合中稻-再生稻两季产量水平,中低留桩下,头季稻齐穗后24 d收割利于两季高产;高留桩条件下,头季稻齐穗后30 d收割利于两季高产.

关键词: 再生稻 产量 再生力 收割时间 留桩高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适三系恢复系'Q恢28'及其杂交组合特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广适性杂交水稻品种适宜种植面积大、商业价值高,是重要的育种目标.广适性亲本是实现该目标的基础.为选育广适恢复系,本研究以广适性超级杂交稻'Q优6号'父本R1005为亲本,导入优质恢复系'龙恢95-2'和抗稻瘟病常规稻'粤泰丝苗'血缘,用系谱法经米质、稻瘟病抗性和广适性筛选育成了广适三系恢复系'Q恢28'.它配制的9个杂交组合7次通过国家审定、6次通过省级审定,跨华南、长江上游、长江中下游和武陵山区等4个审定片区,适宜在南方3个稻作区8个亚区作中稻或早晚稻种植.这说明在骨干亲本中导入广适性血缘并结合生育期、结实率和产量3个广适性指标跟踪筛选广适性恢复系是可行的,为培育广适性杂交水稻品种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水稻 三系 恢复系 广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巫山脆李新品种‘宛青’的选育

果树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宛青’是从巫山脆李实生种群中选育出来的优质晚熟青脆李新品种。该品种树势较旺,萌芽力与成枝力强,枝条分支角度较大,树姿半开张,在重庆巫山,花芽3月上旬萌动,3月下旬进入盛花期,花期10 d左右,叶芽3月下旬开始萌动并进入展叶期,11月中下旬进入落叶期。树体营养生长持续约240 d;果实8月上旬成熟,比本地巫山脆李晚熟30~40 d,果实发育期约130 d,果实扁圆形,果尖略凹入,梗洼浅,缝合线浅,果实较对称,果皮绿色,偶着少量红色,果粉较厚,平均单果质量34.9 g,离核,果肉淡黄或黄色,果肉肉质硬脆,汁多,纤维极少,风味酸甜,果实成熟后无涩味;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6.4%,可溶性糖含量8.42%、可滴定酸含量0.67%、维生素C含量7.64 mg·100 g~(-1);1 a(年)生嫁接苗定植后2 a即可结果,4 a后进入盛果期,5 a生树平均株产24.5 kg。该品种适宜在重庆三峡库区相似生态区栽培。

关键词: 巫山脆李 新品种 ‘宛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配合力水稻三系不育系渝802A的选育与应用

杂交水稻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渝802A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用优ⅠB与Ⅱ-32B杂交后经体细胞培养技术,F3代中选择优良单株再与1840A测交并连续多代回交选育而成的籼型水稻三系不育系,具有不育性稳定、米质较优、开花习性好、配合力强等特点,2007年8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技术鉴定,先后配组的渝优600、渝优528、渝优1351、渝优7109和渝优红9等多个组合通过了省级或国家审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不育系 渝802A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分散温度、时间对双波长法测定大米中淀粉质量分数的影响研究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测定大米中直、支链淀粉及总淀粉质量分数,采用双波长法研究了不同测定条件(温度、时间)对大米中直链、支链淀粉及总淀粉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0~100℃温度条件下,样品75℃、处理15 min测得的支链淀粉质量分数最高, 80℃时样品的支链淀粉相对质量分数最低;在80℃、处理15 min时,样品直链淀粉质量分数最高;处理温度和时间对大米中总淀粉质量分数的影响与支链淀粉相似.由此可知,不同的测定条件(温度、时间)对双波长法测定大米中各淀粉质量分数的影响不同.

关键词: 大米 双波长法 淀粉 分散温度 分散时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庆油3号"超稀植高产栽培研究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栽培密度和肥料运筹对杂交油菜新品种"庆油3号"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超稀植油菜增产主要依靠全株有效角果数和二次分枝数,其次是每角果粒数. 2)栽培密度是决定油菜超稀植栽培产量的最大因素,施肥量次之. 3)"庆油3号"每667 m~2栽1 200株、施50 kg复合肥的栽培方式纯利润最高,达到每667 m~2为361.0元,比对照常规栽培方式每667 m~2纯利润提高290.3元,其产量达到178.3 kg.

关键词: 庆油3号 超稀植 高产 纯利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优质杂交中籼新组合恒丰优28

杂交水稻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恒丰优28是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用广东粤良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不育系恒丰A与自育恢复系Q恢28配组育成的迟熟三系杂交中籼新组合.该组合具有株高适中、产量高、米质好等特点,201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恒丰优28 优质 高产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适宜重庆地区周年光温资源的玉米栽培技术

分子植物育种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重庆地区玉米生产,受前期"倒春寒,阴雨寡照",后期"极端气候,高温避熟"及常年的稀大行种植习惯影响致单产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本研究选用广适、稳产玉米品种‘渝单30’,采用大田裂区试验设计,回顾、查阅近几年重庆地区光温资源资料,以适应气候变化及新形势下现代玉米种植模式要求,稳定并提升玉米产量,研究播期与种植密度对玉米田间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现播期情况下提早10 d播种的产量>当地生产上采用播期>播期延后10d;52500株/hm~2产量>60000株/hm~2>45 000株/hm~2>37 500株/hm~2;‘渝单30’密度在52 500株/hm~2下播期提早10 d,产量最高。本研究为重庆地区的玉米生产提供了数据支持及科学依据。

关键词: 玉米 光温资源 栽培 密度 农艺性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18优28

杂交水稻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8优28是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利用与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联合选育的三系不育系18A和恢复系Q恢28配组育成的三系中籼杂交水稻新组合.2017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18优28 高产 优质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