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穗型耐瘠高产多抗优质玉米新品种培育项目通过中期评估
《南方农业 》 2008
摘要:2008年4月23日,重庆市科委组织有关专家对我院玉米研究所承担的重庆市水稻玉米重大专项子项目"大穗型耐瘠高产多抗优质玉米新品种培育"进展进行了中期评估。我院院长、项目首席专家唐洪军研究员出席会议。通过听取玉米项目2007年度进展情况、经费使用及人才培养等情况汇报、现场质询和答疑后,专


甘薯叶菜型品种蔓尖产量构成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7个甘薯叶菜型品种2006~2007年的蔓尖产量和叶片、叶柄、茎占蔓尖产量的比例及其在品种与不同采收期间的变化的研究表明:甘薯蔓尖产量在不同的品种和采收期间有显著差异,叶片占蔓尖产量的50%左右,它在采收期间的变化大于品种间的变化,而叶柄和茎各占25%,它在品种间的变化大于采收期间的变化。由于叶片营养成分高于叶柄和茎,因此,叶片在蔓尖的产量和品质中占有重要地位。对甘薯叶菜型品种蔓尖产量构成的分析为甘薯叶菜型专用品种的选育、栽培和产业化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丘陵紫色土砾石的性质及其空间分布
《西南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丘陵紫色土中含有大量的砾石,本文对重庆丘陵紫色土中砾石的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类紫色土砾石的容重、比重、孔隙度、饱和含水量、水分特征曲线及化学组成含量有明显的差异。不同类紫色土的砾石含量为5.27%~57.78%,且粗暗紫泥>棕紫泥>红棕紫泥>灰棕紫泥,不同尺寸的砾石含量随粒径的增大而下降;同一岩性山坡,砾石含量随坡位的上升而增加,在同一台土上,台后砾石含量高于台前砾石含量;剖面上的砾石含量基本上是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少。此结果为研究山地丘陵土壤中砾石对土壤的物理、化学和农学特性的重要影响奠定了基础。


甘蓝型双低油菜油蔬两用高效栽培技术
《南方农业 》 2008
摘要:普通油菜只收获油菜籽,而双低油菜通过油蔬两用栽培,在保证油菜籽产量基本不减或略有增产的同时,增收一季油菜薹,从而大幅度提高油菜种植效益,该技术在浙江、湖北等省推广应用已有相当规模。据笔者研究,甘蓝型双低油菜薹与重庆市民常食的白菜型红菜薹相比,


两套籼型杂交水稻材料粒形遗传效应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禾谷类作物胚乳品质性状的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对两套双列杂交组合粒形性状(谷粒粒形、糙米粒形和整精米粒形)的长、宽、厚及长宽比等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籼型杂交水稻粒形性状除谷粒厚和糙米厚外主要受种子直接效应和母体效应的影响,以种子直接加性效应为主,谷粒厚和糙米厚两性状主要受母体效应影响。大多数粒形性状的普通直接遗传率和普通母体遗传率都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除糙米厚和整精米厚外都以普通直接遗传率为主,糙米厚和整精米厚以普通母体遗传率为主,但因材料和性状的不同有所差异。遗传效应预测值结果表明,缙香1A、缙香2A、缙2A、N45、缙恢34、蜀恢527和泸恢17等对改良粒性状有较好的效果,其中以缙香1A对谷粒、糙米和整精米粒形性状改良效果较好。
关键词: 水稻 谷粒粒形 糙米粒形 整精米粒形 遗传效应 遗传率


渝西地区“玉米—秋马铃薯+大白菜”免耕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
《南方农业 》 2008
摘要:渝西地区温光资源丰富,雨量充沛,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红苕和蔬菜等作物,是重庆市的优质粮油及蔬菜主产区之一。近年来,渝西地区农村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影响了粮食总产量的提高;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直接从事农


旱地新三熟“麦、玉、豆”模式小麦田间生产顺利通过专家验收
《南方农业 》 2008
摘要:2008年5月8日,重庆市科委组织相关专家对我院特色作物研究所承担的"西南丘陵山地旱地新三熟技术体系研制与应用推广"项目中的"麦、玉、豆"模式小麦田间生产进行了测产验收。专家组现场查看了设在永川区板桥镇的6.9hm2项目示范片的整体生产情况,询问了种植户的生产情况,选取了上、中、下


重庆市部分新育成杂交水稻组合品质分析
《南方农业 》 2008
摘要:对重庆市2005年水稻区域试验64个新组合的主要品质指标及产量性状分析结果表明,我市杂交水稻组合的稻米品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两项主要品质均已有组合达国颁优质稻米一级标准,54.69%~73.44%的组合胶稠度达国颁优质稻米一、二级标准,但整精米率偏低、垩白粒率较高影响了稻米整体品质的提升。垩白粒率、垩白度与直链淀粉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粒形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整精米率与垩白度呈显著的负相关;产量与品质性状的整精率、直链淀粉呈显著的正相关。适当增加有效穗、降低穗粒数和穗重,培育穗粒兼顾的组合可协调品质与产量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