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59条记录
重庆农村地区太阳能光热利用评价

南方农业 2008

摘要:本文分析了重庆地区太阳能资源时空分布及其特点,并对太阳能热水器等太阳能光热利用技术和产品在重庆尤其是农村地区应用的技术经济可行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重庆地区 太阳能光热利用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糯玉米育种进展

西南农业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综述了我国糯玉米杂交育种取得的进展。我国糯玉米育种可分为3个阶段,阐述了各阶段应用的主要育种方法、取得的育种成效、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目前,利用普通玉米优良基因改良糯质农家品种及糯质一环系是我国糯玉米育种的主要方法;利用糯玉米杂交种选育二环系已成为我国糯玉米育种的次要方法,但有可能成为主要方法。利用百年改良积累的普通玉米优良基因改良糯质材料,是糯玉米增扩种质资源的最佳途径之一。

关键词: 糯玉米 育种 阶段 方法 种质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杀青方式对秋季绿名茶品质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通过对秋季不同品种茶鲜叶进行绿茶杀青工艺试验,从杀青叶叶象、成品茶感官品质和内含物3个方面分析了杀青工艺对茶叶品质的影响,认为:微波、汽热杀青能很好地保持绿茶色泽和提高茶叶鲜味品质,更适于秋季绿名茶的杀青工艺,锅炒杀青虽然熟粟香更明显,但对于叶质较厚的中、大叶种,不容易杀透、杀匀,而且苦涩味较重。

关键词: 杀青方式 秋季绿名茶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公益性蔬菜项目组积极开展抗震救灾服务灾区的活动

南方农业 2008

摘要:国家农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蔬菜优势产区规范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西南生态区项目组科技人员响应项目牵头单位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的倡议,在项目主持人吕中华研究员的组织带领下,积极投身抗震救灾、服务灾区的活动。项目组主要开展三方面工作:一是积极组织相关单位,从蔬菜行业的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朵硕大的切花新秀——姜荷花

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 2008

摘要:姜荷花(Curcuma alsimatifolia)是近年引进的切花新品种,因其具有温婉如莲的花姿、长达15天的瓶插寿命、用来插花后的水清澈无异味等优点而深受切花市场欢迎。姜荷花为姜科姜黄属植物,原产于泰国清迈一带,也是中国古代常见的药草植物(药名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庆市辣椒专家大院授牌暨我院石柱辣椒研究中心启动仪式举行

南方农业 2008

摘要:2008年6月11日,重庆市辣椒专家大院授牌暨重庆市农科院石柱辣椒研究中心启动仪式在石柱县龙沙镇举行。重庆市科委副主任张文为专家大院授牌并宣布市农科院石柱辣椒研究中心正式启动,我院副院级领导、重庆市蔬菜育种首席专家、石柱辣椒研究中心主任吕中华研究员代表我院接牌。石柱县辣椒产业迅速发展,2008年种植面积已达1.67万hm2,是我市最大的加工型辣椒生产基地。但由于该县辣椒产业存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中籼稻蓉优8号高产栽培技术

南方农业 2008

摘要:介绍了蓉优8号品种的特征特性,提出了高产栽培技术措施。高产栽培的主要技术为:培育多蘖壮秧;适时移栽,合理密植;科学用肥,管好水分;抓好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关键词: 杂交籼稻 蓉优8号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类型杂交稻品种抛秧栽培增产技术研究

种子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三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旱育抛秧的叶龄、抛植密度、施N水平等因子,对穗重型和穗粒兼顾型杂交水稻品种Ⅱ优6078与岗优22中稻产量的影响;优选了不同水平的栽培技术因子方案,解析了各因素对产量的效应,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

关键词: 杂交水稻 Ⅱ优6078 岗优22 抛秧 栽培技术 数学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方便蔬菜的种类及开发浅议

南方农业 2008

摘要:对方便食品的定义范畴提出看法,将方便蔬菜探讨性地划分为盐渍蔬菜、速冻蔬菜、脱水蔬菜、薄片蔬菜、方便盒蔬菜五大类型,重点介绍并讨论了蔬菜纸、方便盒蔬菜的开发技术及市场拓展。

关键词: 方便食品 方便蔬菜 蔬菜纸 方便盒蔬菜 开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甲基磺酸乙酯对草莓愈伤组织的生理效应

华北农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不同浓度甲基磺酸乙酯对草莓愈伤组织进行诱变处理,测定了愈伤组织中的保护酶和氧化酶活性、总酚含量、MDA含量的变化以及愈伤组织的死亡率。结果表明,随着EMS处理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愈伤组织死亡率呈上升趋势;随着EMS处理浓度的增加,保护酶SOD,CAT和氧化酶PPO,POD活性升高,而后快速下降;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SOD活性逐渐下降,CAT,PPO活性先上升后下降,POD活性则表现为先降后升再降;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总酚含量变化为先升后降,但上升和下降都比较缓慢,而MDA含量则逐渐上升;处理后的愈伤组织在培养过程中,PPO,POD活性迅速下降并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总酚和MDA含量逐渐下降,而总酚含量与PPO,POD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由此认为,在用EMS对草莓愈伤组织进行诱变时,较适宜的剂量为0.1%~0.2%浓度处理1.0~1.5 h,在处理完成后的前12 h培养中,应采取措施以减轻褐变。

关键词: 甲基磺酸乙酯 草莓 愈伤组织 生理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