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59条记录
“兴富农”生物有机肥在茶树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南方农业 2009

摘要:2007—2008年在重庆市茶叶研究所试验茶场投产茶园中,进行了"兴富农"生物有机肥的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兴富农"生物有机肥(硫酸钾型)对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都有促进作用,是茶叶安全生产可选择的一种有效肥料。

关键词: 茶树 施肥 “兴富农”生物有机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蜡梅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林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构建好蜡梅花cDNA文库并进行EST分析基础上,通过随机克隆测序,得到1个蜡梅几丁质酶的cDNA基因,命名为Cpchia(GenBank登录号:FJ749130)。CpchiacDNA全长为1184bp,开放阅读框为954bp,编码317个氨基酸,其结构包括信号肽、几丁质结合域、可变交联区、催化区,无C端延伸区,为ClassⅠb型胞外几丁质酶,属于几丁质酶第19家族。将Cpchia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在大肠杆菌BL2l细胞中以包涵体形式表达融合蛋白,利用透析法获得复性蛋白,其几丁质酶活性经DNS法检测达到200U.mL-1。酶活性和稳定性分析表明,试验条件下,pH7.0有利于酶的稳定和活性发挥,40℃活性最高,在0℃低温下也有较高活性。上述结果说明,分离的Cpchia基因编码蛋白具有几丁质酶活性,而且可能与蜡梅花的抗寒性形成有关。

关键词: 几丁质酶 克隆 原核表达 蜡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椒根部腐烂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中国果菜 2009

摘要:我们在江津发现九叶青花椒根部腐烂后导致果实脱落。为此,开展了该病原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该真菌属于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引起九叶青花椒根腐。

关键词: 花椒 病原菌 分离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技术产业风险投资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探讨

现代农业科学 2009

摘要:风险投资可以解决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资金短缺问题,但对生物技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提出更高要求。通过知识产权法律和生物基因技术措施来保护生物技术研发的知识产权,是世界生物技术产业产权保护的两种主要手段,笔者分析了国际现行的这两种保护手段及其存在的争议,并提出了一些加强生物技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

关键词: 生物技术 风险投资 知识产权保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机械加工促进秀山县金银花产业发展

南方农业 2009

摘要: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 Thunb.),又名银花,是忍冬科忍冬属多年生常绿藤本植物,其药用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绿原酸类和黄酮类,具有抑菌、消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姜组培快繁技术优化研究

南方农业 2009

摘要:以乐山大姜为试材,对生姜组织培养脱菌快繁技术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基MS+6-BA(2.0~3.0 mg/L)+NAA(0.5~1.0 mg/L)上,可以实现生姜增殖与生根诱导同步进行,继代繁殖周期为20~30天,繁殖系数7以上,生根诱导率达100%;将试管苗移栽到菜园土、河沙1︰1的混合基质中,移栽成活率达96.4%。

关键词: 生姜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庆市枇杷生产现状及探讨

中国果业信息 200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酿酒酵母对起泡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09

摘要:将经过一系列筛选得到的S1、S2、S3三株酿酒酵母以EC1118为对照进行起泡葡萄酒酿造试验,用自制装置对起泡葡萄酒瓶内发酵压力变化进行监控,并对起泡葡萄酒的理化指标、品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加糖量情况下,不同酿酒酵母将糖转化为瓶内气体的效率不同;发酵生成的起泡葡萄酒与基酒相比,其挥发酸、酒精度均有所增加;还原糖、总酸在不同菌株间差异不明显;起泡酒外观、香气、口感的品评结果,依菌株不同存在差异。

关键词: 起泡葡萄酒 酿酒酵母 葡萄酒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香白茶加工工艺及参数优化研究

茶叶通讯 2009

摘要:本研究探讨安吉白茶(绿茶)的新产品——花香白茶的加工工艺及机理,并优化其工艺参数,使安吉白茶具有浓郁花香和醇厚茶味。

关键词: 花香白茶 加工工艺 机理 参数

普通小麦胚芽鞘分蘖的生长发育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讨小麦胚芽鞘分蘖(T0)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方法]以4个小麦品种为试材,通过连续4年田间和室内试验,运用形态学和解剖学方法探讨小麦T0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T0的生长与其品种的生育期有关,且对主茎的生长具有一定延迟作用,生育期越短,T0所受影响越小,延迟作用的时间越短,与其他分蘖发育越紧密同步,成为有效分蘖的机会越大。T0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其前期生长缓慢,后期生长较快,并且与T3(主茎第3片叶片出现的第3个分蘖)和T11(T1的第1片叶片上出现的分蘖)的生长趋势相同。[结论]T0对单株产量影响不明显;无论是对分蘖多的川农17,还是对分蘖少的川麦107,T0不再是制约其产量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小麦 胚芽鞘分蘖 生长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