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苏云金芽孢杆菌Cry1A.301-Vip3A融合杀虫蛋白原核表达及生物活性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的杀虫蛋白基因(Cry1A.301和Vip3A)进行原核融合表达及生物活性分析,为玉米抗虫基因资源发掘和品种创制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利用连接肽构建不同杀虫机理的Cry1A.301和Vip3A融合基因,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诱导表达,对融合蛋白进行理化性质和结构域预测分析及定量检测,并采用人工饲料混合饲喂法测定融合蛋白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和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的杀虫活性。【结果】构建的融合基因基本骨架为5'-Cry1A.301-Vip3A-3',中间由编码连接肽(8个氨基酸)的核苷酸序列(TCCACCTGCTCCACCTGCTCCACC)组装而成,经诱导表达形成融合蛋白Cry1A.301-Vip3A。该融合蛋白含有1409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157 kD,为稳定的酸性蛋白,包含Cry1A.301和Vip3A蛋白家族的4个特征结构域。Cry1A.301-Vip3A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DE3)细胞中成功表达,且Cry1A.301和Vip3A蛋白的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饲喂Cry1A.301-Vip3A融合蛋白7 d后,亚洲玉米螟、草地贪夜蛾和棉铃虫幼虫校正死亡率达100.00%。Cry1A.301-Vip3A融合蛋白与Cry1A.301蛋白对亚洲玉米螟的杀虫活性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Vip3A蛋白(P<0.05,下同)。Cry1A.301-Vip3A融合蛋白、Vip3A蛋白和Cry1A.301蛋白对棉铃虫的杀虫活性无显著差异。Cry1A.301-Vip3A融合蛋白和Vip3A蛋白对草地贪夜蛾的杀虫活性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Cry1A.301蛋白。【结论】原核表达的Cry1A.301-Vip3A融合蛋白结构稳定,对亚洲玉米螟、棉铃虫和草地贪夜蛾均具有较好的杀虫活性。
关键词: 苏云金芽孢杆菌(Bt) 融合蛋白 原核表达 生物活性


单宁酸对肉羊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中国饲料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文章旨在研究单宁酸(Tanninacid,TA)对肉羊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将200只肉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各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50、300和600mg/kg的TA。试验为期9周,其中预饲期1周,正试期8周。试验结果 :600mg/kg的TA组肉羊末重(FBW)较对照组显著提高2.51%(P <0.05),600mg/kg的TA组肉羊的平均日增重(ADG)较对照组显著提高8.47%(P <0.05);300和600mg/kg的TA组肉羊的干物质采食量(DMI)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3.01%和2.78%(P <0.05),600mg/kg的TA组肉羊的料重比(F/G)较对照组显著提高5.25%(P <0.05)。300和600mg/kg的TA组肉羊瘤胃菌体蛋白含量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 <0.05);300和600mg/kg的TA组肉羊瘤胃pH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5);300和600mg/kg的TA组肉羊瘤胃乙酸含量显著降低(P <0.05);300和600mg/kg的TA组肉羊瘤胃戊酸含量显著提高(P <0.05)。300和600mg/kg的TA组肉羊粗蛋白质消化率显著提高(P <0.05);600mg/kg的TA组肉羊粗脂肪消化率显著提高(P <0.05);600mg/kg的TA组肉羊粗脂肪消化率显著提高(P <0.05);0~600mg/kg的TA组肉羊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显著提高(P <0.05)。结论 :单宁酸可改善瘤胃发酵和养分吸收情况,并最终提高肉羊生长性能,在本试验条件下,600mg/kg的TA在肉羊上的饲用效果最佳。


云南乌蒙山自然保护区蚁科昆虫区系分析
《青海农林科技 》 2024
摘要:本文通过样地调查法和区系分析方法对乌蒙山自然保护区蚁科昆虫区系进行研究分析,蚁科昆虫7亚科45属136种,在属级和种级水平上具有典型东洋界特征,与古北界关系最密切;在中国动物地理区中,该保护区蚂蚁区系具有典型西南区特征,与华中区关系最紧密,与蒙新区关系最远;在世界动物地理界中,该保护区的蚂蚁物种以东洋—古北界共有种占优势;在中国动物地理区中,该保护区的蚂蚁物种以西南—华南—华中区共有种占优势。乌蒙山自然保护区的蚂蚁物种丰富度和区系特征与其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紧密相关,不同于云南省其他自然保护区。


冷蒿粗提物协同金龟子绿僵菌对亚洲小车蝗存活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冷蒿Artemisia frigida粗提物与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对亚洲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的协同防治效果,用不同浓度的冷蒿粗提物和金龟子绿僵菌复配饲喂亚洲小车蝗4龄蝗蝻后进行毒力测定,并采用室内生测法测定两者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10%冷蒿粗提物与10~8个孢子/g的金龟子绿僵菌复配处理后亚洲小车蝗的死亡率最高,为82.5%,显著高于其余复配处理、单独使用冷蒿粗提物和单独使用金龟子绿僵菌处理后的死亡率;10%和20%的冷蒿粗提物分别与10~8个孢子/g的金龟子绿僵菌复配处理后,亚洲小车蝗4龄蝗蝻的体重增加量、体长增加量、生长速率以及总体表现力均显著优于单独使用冷蒿粗提物和单独使用金龟子绿僵菌的效果,其中10%冷蒿粗提物与10~8个孢子/g金龟子绿僵菌复配处理的效果最佳。表明冷蒿粗提物与金龟子绿僵菌复配对抑制亚洲小车蝗存活和生长发育具有协同和拮抗作用,有开发为新型生物农药的潜力。
关键词: 蒿属植物 杀虫真菌 协同防治 生物农药 蝗虫 复配


胱硫醚-β-合成酶的高效表达及酶学性质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酿酒酵母的cbs基因序列为模板,依据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的密码子偏好性进行密码子优化,以pET28a(+)为骨架构建表达质粒pET28a-cbs,并利用Escherichia coli BL21(DE3)进行胱硫醚-β-合成酶(CBS)的表达,同时优化诱导表达条件并分析CBS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在诱导温度为16℃、IPTG浓度为0.1 mmol/L、诱导时间为18 h时,CBS浓度最高,为266.67 mg/L。CBS发挥催化作用过程中也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在40~55℃时,CBS相对酶活性迅速下降,CBS不适宜长期保存于温度大于40℃的环境中;CBS适宜长期保存于pH为6.5~8.5的缓冲溶液中,不宜保存在过酸或过碱的缓冲溶液中;CBS在温度40℃、pH 8.0条件下,酶活性较高。
关键词: 胱硫醚-β-合成酶(CBS) 高效表达 酶学性质 诱导表达


李资源果实主要性状的SSR标记关联分析及指纹图谱构建
《园艺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22和2023年对收集的102份李资源的11个果实性状进行鉴定,其中单果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可食率和果形指数的变异系数较小。利用78对多态性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扩增出405个等位变异,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06~0.80,平均值0.53。对SSR标记和11个主要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共检测到55个SSR标记与主要性状极显著关联,表型变异解释率为4.01%~14.76%。其中有29个标记在两年的GLM和MLM模型下,出现2次及以上与同一性状极显著关联。筛选出可区分102份供试材料的27对核心引物,并构建了102个李种质的指纹图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