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施氮对紫色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南方农业 》 2024
摘要:以重庆新审定的紫色小麦品种渝黑521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施氮量和追肥方式对紫色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拔节后植株干物质积累、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最高分蘖数、穗长和总小穗数均呈增加趋势.2)拔节期追肥可以有效地提高成熟期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成穗率,苗期追肥可以提高紫色小麦分蘖能力、促进小穗发育.3)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有效穗和穗粒数增加,但千粒质量有减少的趋势;施氮量为120 kg·hm-2时的产量最高,但与施氮量75 kg·hm-2时的产量差异不显著.4)追肥方式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拔节期追肥的产量构成因子间更协调,产量更高.5)本试验条件下,在施氮量为120 kg·hm-2和底肥、拔节肥用量之比为6∶4时,紫色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协调好、产量最高,为5 627.83 kg·hm-2,其次是施氮量为75 kg·hm-2、底肥、拔节肥用量之比为6∶4时,产量为5 565.61 kg·hm-2.6)总的看来,紫色小麦在施氮量为75~120 kg·hm-2,且在拔节期追肥时能获得较高产量.


数字化报销背景下的科研财务助理制度建设探究-以J农科院为例
《中国总会计师 》 2024
摘要:财务报销已逐步迈入数字化时代,数字化报销对促进科研单位的事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J农科院为例,介绍了数字化报销的实施情况,明确了科研财务助理制度的建设目标。通过针对性分析,发现了J农科院在岗位重视程度、岗位任职要求、人员配置以及考评激励机制等方面存在问题。因此,本文从提升重视程度、加强队伍建设、建立激励机制、加大资金保障力度等方面提出了推进科研财务助理制度建设的对策建议。


青海省门源草原毛虫取食特性及其防控经济阈值
《植物保护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青海省门源草原毛虫Gynaephora menyuanensis的取食特性及其防控经济阈值,在室内条件下观察门源草原毛虫对8种植物的取食偏好及其取食能力;并按照不同虫口密度进行室外笼罩试验,测定不同虫口密度下门源草原毛虫造成的牧草产量损失以及不同生物药剂对门源草原毛虫的防治效果,并根据当年牧草价格、产量水平及防治费用等计算门源草原毛虫的经济阈值。结果表明:在供试的8种植物中,门源草原毛虫较喜食针茅Stipa capillata和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相对取食频数分别为0.33和0.26;4龄幼虫日取食量最高,为40.67 mg/d,5龄幼虫对针茅的利用率和转化率均最高,分别为6.61%和93.94%。将门源草原毛虫虫口密度x与牧草产量损失率y进行回归模型拟合结果显示,线性函数y=0.051x+0.083(R2=0.940)的拟合最好。田间防治结果表明,施药10 d后,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与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混合施用对门源草原毛虫的防治效果最高,为98.92%;其次为金龟子绿僵菌单独施用,防治效果达97.33%。仅用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Ps3防治门源草原毛虫时的经济阈值为49.35~57.00头/m2,仅用金龟子绿僵菌防治时的经济阈值为45.43头/m2,仅用球孢白僵菌防治草原毛虫时经济阈值为54.25头/m2,金龟子绿僵菌与球孢白僵菌混合施用防治时的经济阈值为90.92头/m2。门源草原毛虫3龄幼虫取食量最小,根据使用药剂造成防治成本及防治效果产生差异性,建议在门源草原毛虫3龄前使用金龟子绿僵菌进行田间防治。
关键词: 门源草原毛虫 取食能力 产量损失 防治效果 经济阈值


青椒热风干燥动力学与复水动力学研究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青椒的干燥动力学与复水动力学特性,该实验在不同热风干燥温度(40、50、60℃)下将不同规格(10 mm×10 mm、20 mm×20 mm、30 mm×30 mm、40 mm×40 mm和50 mm×50 mm)的青椒切块干燥至安全含水率,用8种常见的薄层干燥数学模型对青椒干燥特性进行拟合分析;并利用Weibull分布函数数学模型对青椒干制品复水特性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热风干燥温度为60℃、规格为10 mm×10 mm的青椒切块干燥至安全含水率所需的时间最短,为7.5 h,平均干燥速率最大;热风干燥为40℃规格为50 mm×50 mm的青椒切块干燥完成时所需时间最长,为39.5 h,平均干燥速率最小;8种数学模型拟合结果表明,Page、Modified Page与Two term exponential是描述青椒干燥水分比变化情况的最佳数学模型;Weibull分布函数拟合的决定系数R2为0.968 8~0.996 0,χ2为0.020 5~0.291 2,均方根误差为0.004 1~0.058 2,可以准确地模拟青椒干制品的复水过程;当温度为60℃,规格为40 mm×40 mm青椒皱缩率最大,为58.06%,温度为40℃,规格为10 mm×10 mm青椒皱缩率最小,为21.25%。


鲜湿甘薯渣水分相态分布测定及其束水机制分析
《食品科学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鲜湿甘薯渣的束水机理,以10种不同品种鲜湿甘薯渣为研究对象,采用低场核磁共振仪测定鲜湿甘薯渣中水分的相态分布,分析甘薯渣各相态水分与主要有机非水组分之间的相关性,再结合酶解实验进行因果关系验证.结果表明:10种鲜湿甘薯渣中存在3~4种相态的水分,分别命名为组成水(T21,0.658~2.310 ms)、固定化水(T22,7.055~21.550 ms)、滞化水(T23,377.410~705.480 ms)和自由流动水(T24,705.480~3 764.936 ms);鲜湿甘薯渣中滞化水含量最高,平均占比93.59%,固定化水含量次之,平均占比5.15%,组成水和自由流动水含量较少,分别占比0.85%、0.41%;鲜湿甘薯渣中主要相态水分滞化水与果胶、膳食纤维和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鲜湿薯渣经果胶酶水解后可排出水量显著增加,而经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酶解后的薯渣可排出水量无明显变化;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大部分淀粉颗粒被包裹或束缚于细胞壁碎片中.此研究可为甘薯渣高效脱水技术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维生素A类物质在昆虫中的研究进展
《植物保护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维生素A类物质包括视黄醇(维生素A)、视黄醛和视黄酸等,自1913年被发现以来,已被证明在动物发育、生殖和免疫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可以调控细胞增殖、器官发育、生长繁殖和视觉感受等。该文在总结维生素A类物质吸收及转化过程的基础上,对维生素A类物质在昆虫视觉形成、生长发育和行为调节等方面的作用进行综述,目前对维生素A类物质在昆虫中的作用研究相对较少,根据模式动物(哺乳动物)中的相关报道对维生素A类物质在昆虫发育、免疫调节、神经元可塑性和行为认知等方面的潜在功能进行展望,以期为昆虫维生素A类物质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甘薯渣高效利用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农产品加工 》 2024
摘要:甘薯渣作为甘薯淀粉加工过程中的主要副产物,其主要成分为残留淀粉、膳食纤维等。随着甘薯淀粉加工产业的集聚化发展,薯渣高效综合利用的问题也成为了行业持续发展的难题。现有处理方式无法对甘薯渣进行高效利用,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严重污染环境。通过概述甘薯渣的组成与组分,重点阐述甘薯渣在动物饲料、膳食纤维、果胶、食用菌培养基、燃料乙醇和其他利用方面的研究应用现状。针对甘薯渣原料的预处理能力、功能性成分提取及其特医食品的研究与应用、高效处理甘薯渣专用设备研发和高附加值精深产品开发4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科学可行的建议。最后就如何更好地利用甘薯渣进行展望和总结,以期为甘薯渣的高效综合利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几种改良剂对酸性紫色土氮组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活性氮组分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稳定性及其环境效益至关重要.土壤中的胞外酶(纤维素酶、乙酰氨基肽酶和过氧化物酶)对外源氮的输入反应强烈且迅速,通过测定土壤胞外酶活性,可以了解土壤氮素变化.为探究几种改良剂施用对酸化花椒园土壤活性氮组分特征及相关胞外酶活性的影响,厘清改良剂与土壤活性氮组分及酶活性之间的关系,为紫色土酸化治理及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F)、石灰+化肥(SF)、有机肥+化肥(OM)、生物炭+化肥(BF)及酒糟灰渣+化肥(JZ)6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土壤pH值和全氮、活性氮组分及土壤纤维素酶(S-CL)、过氧化物酶(S-POD)和乙酰氨基肽酶(S-NAG)活性,阐明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 JZ和SF两个处理均显著提高土壤pH值(p<0.05),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39和2.25;与对照处理相比,OM处理土壤全氮质量分数提高了61.45%,显著增加了土壤氮库存量(p<0.05);(2) JZ和OM处理土壤PON质量分数较对照处理分别提高了102.20%和101.45%; F和OM处理土壤MBN较对照处理分别提高了44.28%和19.08%,土壤DON分别提高了72.35%和57.61%;截至2022年6月,JZ处理土壤矿质氮质量分数提高最为显著(p<0.05),硝态氮和铵态氮质量分数较对照处理分别提高了1.63倍和5.43倍;(3)施用了改良剂的4个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胞外酶活性(p<0.05),其中JZ处理S-CL和S-POD活性最高,较对照处理分别提高了134.72%和96.27%, F和OM处理S-NAG活性提高较显著,较对照处理分别提高了190.63%和75.59%.综上所述,酸性紫色土壤施用石灰、酒糟灰渣及有机肥中和土壤酸度效果最显著,同时提高土壤胞外酶活性,有利于土壤氮库积累和活性氮组分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