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产量(模糊匹配)
121条记录
烯效唑浸种对精量穴直播水稻茎秆抗倒伏性和产量的影响

杂交水稻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阐明烯效唑浸种对直播水稻产量和抗倒伏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以渝香203和隆两优534为材料,设置不同浓度烯效唑处理,分别为0 mg/L (C0)、15 mg/L (C1)、30 mg/L (C2)、60 mg/L (C3)、120 mg/L (C4)、240 mg/L(C5),比较产量、茎秆力学、物质积累和茎秆形态的差异,并分析其与植株抗倒伏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与C0处理比较,C1~C3处理的产量差异较小,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但C4和C5处理产量显著降低,渝香203降低6.4%和14.1%,隆两优534降低10.0%和18.8%。导致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在于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下降。增加烯效唑浸种浓度,倒伏指数呈降低趋势,与C0处理比较,C3处理倒伏指数显著降低,而C4和C5处理倒伏指数与C3处理差异不显著。随着烯效唑浸种浓度增加,茎秆折断弯矩不同程度增大是倒伏指数降低的主要原因。增加烯效唑浸种浓度,株高和重心高度呈降低趋势,这主要归因于中部和下部节间长度不同程度缩短。此外,随着烯效唑浸种浓度增加,渝香203茎粗和隆两优534基部节间茎、鞘充实度提高,使得2个品种折断弯矩增大。相关分析表明,折断弯矩与株高、重心高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基部节间茎、鞘充实度及茎壁厚和弯曲应力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随着折断弯矩增大,抗倒伏性增强。综上,烯效唑浸种浓度为60 mg/L时,能有效优化精量穴直播水稻茎秆结构,改善茎秆质量,减小倒伏风险,维持产量稳定。

关键词: 水稻 精量穴直播 烯效唑 浸种 产量 抗倒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23年-2024年重庆市油菜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上海农业科技 2025

摘要:为筛选出适合重庆市种植的抗逆性强、产量高、出油率高的优质冬油菜品种,特选用13个油菜新品种,于2023年—2024年在重庆市潼南区开展了油菜新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庆油11’‘辛黄1号’‘邡油777’的田间综合表现较好,均较对照品种‘蓉油18’极显著增产20.0%以上,可将这3个品种作为优良品种在重庆市进一步示范推广。

关键词: 油菜 新品种 产量 比较试验 重庆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新品种新中玉5号选育研究

耕作与栽培 2024

摘要:杂交玉米新品种新中玉5号是贵州省新中一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育成,于2023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黔审玉20236006)。新中玉5号的主要特点有:1)高产:2021—2022年贵州省绿色通道东部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611.03 kg/667 m2,比对照新中玉801增产6.82%;生产试验显示,平均产量552.95 kg/667 m2,较对照新中玉801增产6.82%; 2)适应性强:区域试验两年15点次14增1减,增产点率达93.75%,生产试验6点次5增1减,增产点率达83.3%; 3)品质好:经检测蛋白质9.36 g/100 g,脂肪4.5 g/100 g,粗淀粉71.7%,赖氨酸0.30 g/100 g,容重767 g/L。新中玉5号适合在贵阳市、遵义市、铜仁市、黔南州、黔东南州、等地海拔1 500 m以下区域种植。

关键词: 杂交玉米 新中玉5号 产量 品种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玉米新品种新中玉青贮1号选育研究

耕作与栽培 2024

摘要:杂交玉米新品种新中玉青贮1号是由贵州新中一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自交系SW1738为母本,诱导的自交系SW113作为父本在海南杂交组合配制而成。新中玉青贮1号于2023年通过了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黔审玉20230045);该杂交玉米新品种具有产量高、持绿性好、综合抗病性较好、品质优等特点。适宜在贵州省中高海拔755~1 400 m的地区及周边相似生态区域推广种植。

关键词: 杂交玉米 新中玉青贮1号 产量 品种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糯玉米新品种劲糯9号

中国种业 2024

摘要:劲糯 9 号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联合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以糯玉米自交系 46A为母本、w543 为父本杂交组配的糯玉米新品种,2023 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渝审玉 20230018,具有高产、优质、外观商品性好等优点.2021-2022 年重庆市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每667m2 鲜穗平均产量 778.4kg,比对照玉糯 918 增产 12.01%,鲜食品尝鉴定得分 85.2,2年人工接种鉴定高抗小斑病,中抗纹枯病.

关键词: 糯玉米 产量 品质 新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8个甜玉米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中国种业 2024

摘要:为探明鲜食甜玉米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程度,用灰色关联度的分析方法,对 18 个甜玉米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8 个甜玉米品种出苗—采收天数为 79~88d,株高为 185~285cm,穗位高为55~130cm,穗长为16.0~20.8cm,穗粗为4.7~5.1cm,秃尖长为0.2~5.5cm,穗行数为13.6~17.6行,行粒数为21.4~40.4粒,百粒重为 23.3~43.3g,出籽率为 51.8%~60.8%,产量为 9036.0~14919.0kg/hm2;18 个甜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穗长>行粒数>穗粗>株高>出苗—采收天数>穗位高>百粒重>出籽率>穗行数>秃尖长;穗长是影响甜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其次是行粒数、穗粗,秃尖长对产量影响相对较小.表明在重庆地区要选育出高产甜玉米杂交品种,应在育种中着重考虑穗长、行粒数和穗粗3个性状的选择.

关键词: 甜玉米 品种 产量 农艺性状 灰色关联度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蔬两用油菜品种的品质与产量评价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促进油菜油蔬两用技术的推广,对18个油蔬两用油菜品种的菜薹产量、不摘薹和摘薹后菜籽产量等性状,以及菜薹的粗纤维、可溶性糖、维生素C、钙、铁、锌、硒质量分数和食味得分等品质性状进行统计,开展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并计算各品种的综合产值.结果表明:11个性状可综合为6个主成分,18个品种可划分为3个类群;基于产量和品质特征确定了3个总产值高的品种赣油杂8号、邡油777和沣油958以及1个优质高产品种渝南油683,结果可为重庆地区油菜油蔬两用技术的推广提供种质基础和数据支撑.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油蔬两用 产量 菜薹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推荐施肥量下控释肥替代普通尿素提高高粱产量和氮肥生产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高粱生产中氮肥施用不合理,氮肥利用效率低,研究适宜重庆地区高粱种植的控释氮肥减施比例,在减少氮肥用量的同时,确保高粱稳产高产,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方法]田间定位试验于 2021、2022 年在重庆永川进行,供试高粱品种为晋渝糯 3 号和金糯粱 1 号.设置 6 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肥(CK);习惯尿素施肥量(U,N 180 kg/hm2);尿素推荐施用量(U1,减N 20%,N 144 kg/hm2);控释氮肥减施氮量 20%(C1,N 144 kg/hm2);控释氮肥减施氮量 30%(C2,N 126 kg/hm2);控释氮肥减施氮量 40%(C3,N 108 kg/hm2).在高粱开花期和成熟期,调查干物质积累量和转运量,成熟期调查植株和籽粒氮素含量、生物量、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结果]开花期和成熟期高粱干物质积累量均以C1 和U1 处理最高,C1 处理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又显著高于U1.C1 处理叶片花前干物质转运量显著高于U.花后干物质积累量C1 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U1 和C2 处理显著高于U处理.C1 处理晋渝糯 3 号和金糯粱 1 号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较U分别显著提高了 11.54%和 12.41%.C1 处理的高粱产量最高(晋渝糯 3 号 6611 kg/hm2,金糯粱 1 号 5690 kg/hm2),较其他施氮处理显著提高了 5.40%~18.66%;其次为C2 和U1 处理,二者的产量均显著高于U和C3 处理.各施氮处理的氮肥生理利用率(NPE)差异不显著;减氮处理间氮肥农学利用率(NAE)无显著差异,氮肥偏生产力(NPFP)差异显著,其NAE和NPFP均显著高于习惯施氮处理U;控释肥各减氮处理的NPFP显著高于普通氮肥推荐量处理U1.C1 处理较U处理大幅提高了NAE、NPFP和氮肥利用率(NUE),晋渝糯 3 号分别提高了58.54%、39.61%和 59.28%,金糯粱 1 号分别提高了 80.97%、48.30%和 63.08%;与U1 处理相比,晋渝糯 3 号的NPFP、NUE分别提高了 5.38%和 22.19%,金糯粱 1 号分别提高了 5.82%和 4.42%.[结论]推荐施氮量下,用控释肥替代普通氮肥增加了高粱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提高了叶片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提升了高粱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可作为西南地区高粱生产的推荐氮肥施用方式.

关键词: 高粱 控释氮肥 氮肥用量 干物质积累转运 产量 氮肥农学效率 氮肥偏生产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对紫色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南方农业 2024

摘要:以重庆新审定的紫色小麦品种渝黑521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施氮量和追肥方式对紫色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拔节后植株干物质积累、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最高分蘖数、穗长和总小穗数均呈增加趋势.2)拔节期追肥可以有效地提高成熟期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成穗率,苗期追肥可以提高紫色小麦分蘖能力、促进小穗发育.3)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有效穗和穗粒数增加,但千粒质量有减少的趋势;施氮量为120 kg·hm-2时的产量最高,但与施氮量75 kg·hm-2时的产量差异不显著.4)追肥方式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拔节期追肥的产量构成因子间更协调,产量更高.5)本试验条件下,在施氮量为120 kg·hm-2和底肥、拔节肥用量之比为6∶4时,紫色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协调好、产量最高,为5 627.83 kg·hm-2,其次是施氮量为75 kg·hm-2、底肥、拔节肥用量之比为6∶4时,产量为5 565.61 kg·hm-2.6)总的看来,紫色小麦在施氮量为75~120 kg·hm-2,且在拔节期追肥时能获得较高产量.

关键词: 氮肥 紫色小麦 渝黑521 群体质量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期和密度对精量穴直播水稻产量和抗倒伏性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渝西地区播期与密度互作对精量穴直播水稻产量和抗倒伏的影响,以渝香优8133和泰优粤禾丝苗为试验材料,设置2个播期(B1:3月29日、B2:5月25日)和5个播种密度(D1:每1 hm2 1.50×10~5穴、D2:每1 hm2 1.95×10~5穴、D3:每1 hm2 2.40×10~5穴、D4:每1 hm2 2.85×10~5穴、D5:每1 hm2 3.30×10~5穴),分析茎秆力学、茎秆形态及器官干物质积累与茎秆抗倒伏性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与早播处理(B1)相比,迟播处理(B2)可显著提高精量穴直播水稻产量水平;同时,B2播期处理较高的叶面积指数(LAI)和有效穗数导致茎秆倒伏指数显著提高。随着播种密度增加,2个水稻品种的产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B1播期下D3处理产量最高,B2播期下D4处理产量最高,但与D3处理差异不显著;而倒伏指数呈持续增加趋势,2个水稻品种趋势一致。与D1处理相比,B1和B2播期的D2、D3处理倒伏指数增幅较小,D4、D5处理显著升高,以渝香优8133表现明显。在B1和B2播期下,D2、D3处理的单株茎鞘干重、基部节间茎粗、壁厚及茎鞘充实度与D1处理相当,而D4、D5处理大幅降低。综合分析认为,在B1和B2播期下,D3处理是精量穴直播水稻产量、抗倒伏协同较好的适宜播种密度。

关键词: 精量穴直播水稻 抗倒伏 产量 播期 密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