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氮素后移对长江上游机插杂交籼稻库源性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机插杂交籼稻库源关系、干物质生产对氮素后移的响应及其与产量的关系。【方法】以三系杂交水稻渝香203和渝优7109为材料,设置常规施氮处理N_1、不同氮素后移处理N_2、N_3、N_4和对照处理CK,比较叶面积指数(LAI)、粒叶比、干物质积累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较CK处理,施氮处理提高了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产量增加。不同氮素处理产量高低顺序为N_4>N_3>N_1>N_2。较N_1处理,不同氮素后移降低了抽穗期LAI,渝优7109的N_4处理降幅达显著水平。较N_1处理,氮素后移处理(N_4)增加渝香203颖花叶比、实粒叶比和粒重叶比分别为10.2%、25.0%和29.3%,增加渝优7109分别为17.4%、18.5%和19.2%。较N_1处理,氮素后移处理(N_4)花前干物质积累量较低,而花后干物质积累和作物生长速率明显增加,群体花后光合优势明显,生物产量显著提高。【结论】氮素后移处理(N_4)通过适度减小机插杂交籼稻花前物质生产而增加花后作物生长速率和生物产量,提高粒叶比,在一定有效穗基础上增加了每穗粒数,从而增加了产量。
关键词: 机插杂交水稻 氮素后移 产量 库源关系 干物质积累


不同配比复合肥和移栽密度对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配比复合肥和移栽密度对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华油杂12为材料,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3种不同配比复合肥和2种移栽密度对油菜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与常规移栽相比,稀植移栽的油菜根系发达,有效分枝数、有效角果数多。施用复合肥Ⅰ的稀植移栽油菜根数、有效分枝数、有效角果数和产量的增幅最明显,分别达到了44.27%、56.83%、170. 29%和28.43%,而菌核病病情指数下降了29.73%,产量达到4 743.33 kg/hm2。[结论]施用复合肥Ⅰ的稀植移栽是最优组合,适合在山区推广种植。


无蜡粉标记不育株对油菜杂交种产量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18 CSCD
摘要:在甘蓝型油菜移栽时,将不同比例的隐性质不育无蜡粉标记不育株混栽于杂交种正常株中,研究不育株率对油菜杂交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产量差异不显著,而不同不育株率处理间产量差异显著。不育株率为0时,杂交种产量表现最好,其次是不育株率为5%时。产量由高到低的不育株率处理顺序为:处理7(0)>处理6(5%)>处理5(10%)>处理4(15%)>处理3(30%)>处理2(50%)>处理1(100%)。在苗情性状、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上,不育株比正常株表现较差,不育株率对杂交种产量有一定影响,但无明显线性关系。


不同土壤湿度对麦田除草剂药效及药害的影响
《南方农业 》 2017
摘要:施用除草剂是防治草害、保证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了解湿度对除草剂药效、药害及小麦产量的影响,对指导除草剂施用、减轻药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选用阔世玛和异丙隆2种除草剂,设置3个土壤湿度水平:药后1天不浇水(M1);浇水至土壤湿润(M2);浇水至有明显积水,次日消退(M3)。以不浇水喷施清水为对照。考查不同处理下除草剂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评价药害程度和小麦苗情,收获期调查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土壤湿度对不同除草剂药效的影响不同,但2种除草剂的药效在M3处理下均最差。异丙隆对小麦未产生药害,而阔世玛在3个湿度处理下均不同程度地产生药害,其中M3药害最严重。2种除草剂对小麦的基本苗均有显著抑制作用,阔世玛3个湿度处理下的基本苗数无显著差异,异丙隆在M1处理下对小麦基本苗的影响最小。阔世玛在M3处理下对小麦最高苗有显著抑制效果,而异丙隆对小麦最高苗无显著影响。施用除草剂能提高小麦产量,2种除草剂均在处理M1下产量最高,其次为M2,M3产量最低,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质量与产量的趋势相似。土壤湿度过大会影响除草剂的防效,诱发药害,降低小麦产量的增加幅度,因此在施用除草剂时应注意天气情况,避免在阴天和雨天施药。


有机无机肥施用对结球甘蓝形态、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6 CSCD
摘要:在露地地膜覆盖栽培条件下,以结球甘蓝‘春丰’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氮磷钾有机肥施用对结球甘蓝的形态、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适量补充有机无机肥结球甘蓝的生物产量、平均单球重、小区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以NP处理的增幅最高,分别为25.3%、40.9%、41.3%;维生素C含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P处理和K处理的比对照的低,并且以处理NPKM的最高;粗纤维含量,除NK处理外,所有处理均比对照的低,而以处理N的最低,以NPKM处理的次低。


沼肥深施对果园土壤性质及柑橘产量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紫色丘陵区柑橘园为研究对象,采用机械化深松,并根据深松沟的数量灌施沼肥(每增加一条深松沟增施45t/hm2沼肥),研究沼肥深施对柑橘园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土壤养分和柑橘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柑橘园合理施用沼肥提供科学依据。试验设置5个处理:(1)CK:单施化料;(2)T0:未深松+沼肥45t/hm2;(3)T2:2条深松沟+沼肥135t/hm2;(4)T3:3条深松沟+沼肥180t/hm2;(5)T5:5条深松沟+沼肥270t/hm2。结果表明,沼肥施用提高了土壤中0.25~2mm水稳定性团聚体的数量,降低了<0.25mm微团聚体的数量,且随着深松沟和沼肥施用量的增加,2~5mm水稳定性大团聚体数量显著提高;在0-20cm土层中,T3、T5的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分别较CK和T0提高了27.6%~29.9%和12.2%~14.2%。0-20cm土层中各处理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均高于其他两个土层。在0-20cm土层,T3、T5的有机质含量较CK和T0分别提高了1.46~2.90g/kg和5.00~6.44g/kg。T5显著提高了各土层的全氮含量;T3、T5能显著提高0-20cm和20-40cm土层的全磷含量以及20-40cm土层全钾含量。2014-2015年T3、T5均较CK显著提高了试验果园的柑橘产量,平均产量分别为3.57×104,3.66×104 kg/hm2,平均增产4.20%,7.02%;各处理固酸比表现为T3>T5>T2>T0>CK;T5显著提高了Vc含量4.39,4.48g/100ml。丘陵区果园行间深施180~270t/hm2沼肥不但能改良土壤结构和提高养分含量,而且持续2年提高果实产量及品质,确保了柑橘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为沼肥深施提高土壤肥力以及果树产量、果园肥水合理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水稻两系不育系的育种应用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6
摘要:水稻是重庆市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两系杂交水稻因育种效率高、种子生产成本低、品种稻米品质好等优势,近年来成为水稻研究的热点之一。为明确两系水稻杂交组合遗传特性,选择了渝优系列代表性恢复系11个,分别与两系不育系‘C815s’、‘深08s’配制两系杂交新组合,对新组合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组合实际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C815s’组合在株高、产量、稻瘟病抗性等性状上优于‘深08s’组合,而‘深08s’组合则在生育期、有效穗、稻米品质等方面优于‘C815s’组合。研究结果为两系亲本的创制及两系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秸秆还田量对油菜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南方农业 》 2016
摘要:为了确定适宜的高粱秸秆还田量,试验通过设置不同的秸秆还田量处理,研究其对后茬油菜田土壤化学性状及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使土壤有机质、全氮、磷酸盐、硝态氮、铵态氮、缓效钾含量增加,随覆盖量的增加其增加幅度不尽相同。秸秆还田量为6390 kg/hm~2时,土壤磷酸盐、硝态氮、铵态氮含量达到最大。秸秆还田提高油菜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且随秸秆还田用量增加产量有不同幅度的增加,其中以9585 kg/hm~2处理产量最高。综合认为,在本试验条件下,高粱秸秆为6390~9585 kg/hm~2是比较适宜的秸秆覆盖还田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