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水稻矮化并花发育异常突变体dwarf and deformed flower 2(ddf2)的基因定位与候选基因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玲 1 ; 郭爽 1 ; 汪玲 1 ; 张天泉 1 ; 庄慧 1 ; 龙珏臣 1 ; 何光华 1 ; 李云峰 1 ;

作者机构: 1.西南大学水稻研究所/转基因植物与安全控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水稻;矮化;花器官;dwarf and deformed flower 2(ddf2);基因定位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5 年 48 卷 10 期

页码: 1873-188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对一个同时导致营养和生殖器官发育异常的水稻突变体进行表型鉴定、基因定位和候选基因分析,为下一步的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奠定基础。【方法】在水稻籼型恢复系602组织培养后代中,发现一个矮化并花发育异常突变体dwarf and deformed flower 2(ddf2)。抽穗期,以野生型为对照,对ddf2株高、主穗长、节间和功能叶的长宽等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利用冷冻切片等技术对茎、叶和花器官进行详细的形态和组织学分析。分别以西农1A和中花11为母本,以DDF2/ddf2杂合株系为父本构建2个F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并对候选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分析。【结果】相较于野生型,突变体各节间的长和茎粗均极显著降低,叶片极显著变短、变窄,同时花序也极显著变短。组织细胞学分析发现,突变体大叶脉数目和相邻2个大叶脉之间的小叶脉数都没有明显的变化,但相邻2个大叶脉之间的宽度明显减小,进一步比较2个小叶脉之间的叶肉细胞,发现在突变体中细胞数目和尺寸均显著降低;突变体茎秆维管束的数目与野生型相比没有明显的变化,但统计发现2个大维管束之间基本组织细胞的数量和细胞的大小都显著小于野生型,表明ddf2突变体茎、叶细胞分裂和膨胀都受到了抑制;此外,ddf2突变体的花器官特征发育受到了严重干扰:第一轮外稃顶部弯曲、内稃不同程度退化,第三轮雄蕊器官严重退化,部分甚至转化为雌蕊状器官,另外部分ddf2小穗的护颖过度发育,转变成稃片状,一些小穗还表现分生组织确定性的丢失,发育出2个以上的小花。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利用中花11/ddf2的1 024株F2分离群体,最终将DDF2精细定位在第11染色体短臂近着丝粒位置处,位于insertion/deletion(in/del)标记S-11和S-14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049和0.098c M,物理距离为90.295 kb,并与标记S-24共分离。分析定位区间的基因,发现共有MSU注释基因12个,其中一个编码Sec3_C蛋白的LOC_Os11g17600内部包含共分离标记S-24,进一步对该基因进行表达分析,发现该基因在突变体的叶、茎和穗中都表现出明显的下调,初步将LOC_Os11g17600作为DDF2候选基因。【结论】DDF2是一个同时控制水稻茎/叶和花器官发育的新基因。

  • 相关文献

[1]水稻落粒性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朱子超,王楚桃,何永歆,蒋刚,欧阳杰,黄乾龙,李贤勇. 2014

[2]水稻(Oryza sativa)感光抑制基因Hybrid Rice Photoreceptor SuppressorGene 1(HRPSG1)的定位与分析. 郭爽,欧阳杰,管玉圣,王楚桃,李贤勇,何永歆. 2020

[3]水稻稻曲病抗性育种研究进展. 黄桃翠,范玉刚,李贤勇. 2017

[4]水稻大粒基因BG3(Big Grain3)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郭爽,欧阳杰,管玉圣,黄乾龙,王楚桃,李贤勇. 2017

[5]复粒稻种质资源及其遗传育种利用. 李经勇,郑家奎,唐永群,雷祖燕,程杨,姚雄. 2013

[6]重庆水稻精确定量高产栽培示范研究及技术推广建议. YAO Xiong,姚雄,LI Jingyong. 2015

[7]水稻旱育浅植与水育常规栽培对比效应试验. 周炜,张成平,任争,王骞. 2007

[8]水稻高叶绿素含量基因DET1 cDNA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超表达载体的构建. 黄俊丽,刘太波,王贵学,李贤勇. 2010

[9]重庆市梁平县水稻氮、磷、钾肥料施用效应研究. 刘永文,樊燕,姚永宏,罗兰,曾洪靖,周科. 2012

[10]坦桑尼亚雨季水稻中国育苗移栽高产栽培技术初报. 全海晏,守云,王骞,陈华林,李贤辉,谭长华,邹彪. 2016

[11]水稻籼粳交后代粒形性状分离研究. 王楚桃,李贤勇,李顺武,何永歆. 2009

[12]生育后期弱光胁迫对不同类型水稻的影响. 朱子超,李贤勇,王楚桃,蒋刚,李顺武,欧阳杰,黄乾龙,熊英,何永歆. 2014

[13]优质籼稻不育系Q4A的选育. 李顺武,李贤勇,王楚桃,何永歆,陈世全,黄中伦,杨勋毅. 2009

[14]坦桑尼亚推广中国水稻种植技术进展及建议. 王骞,王楚桃,Sophia Kashenge Killenga,Barnaas Justo Sitta,黄乾龙,管玉圣. 2021

[15]水稻Histone3同源蛋白序列和基因表达特性分析. 胡明瑜,白文钦,潘晓雪,吴红,雷开荣. 2019

[16]重庆稻田基础地力水平对水稻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梁涛,廖敦秀,陈新平,王帅,付登伟,陈轩敬,石孝均. 2018

[17]基于SSR标记的重庆市水稻区试新组合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蒋晓英,王春萍,林清,吴红,刘捷,雷开荣. 2013

[18]低温胁迫对水稻幼苗不同叶龄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王春萍,雷开荣,李正国,林清,吴红. 2012

[19]基于RGB图像和CNN模型的水稻氮素诊断系统. 吕斌,姚强,粟超,李波,查茜,黄祥,詹火木. 2024

[20]五种水稻育秧播种机的试验研究. 孙志强,湛小梅,李平,张先锋.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