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Output(模糊匹配)
124条记录
采收期对青贮玉米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青贮玉米品种渝青玉3号为研究对象,分5个采收期研究了不同采收期对青贮玉米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收期对青贮玉米品质和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影响。随着采收期推迟,干重一直增加,鲜重不断降低,秸秆中ADF和NDF含量不断增加,粗蛋白含量和IVODM不断降低,粗脂肪含量先升高后下降,籽粒中粗蛋白和赖氨酸含量呈下降趋势,粗淀粉含量呈上升趋势,粗脂肪含量先上升后下降。研究显示,授粉后27~34 d是最佳采收时期。

关键词: 青贮玉米 采收期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油轮作制中栽培方式对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适宜重庆特殊生态地理条件的油菜最佳栽培方式,以‘渝油21’和‘中双11号’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大区对比试验,分析比较不同耕制方式和栽培模式对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移栽产量第一,油蔬两用技术经济效益最高,纯收入达9155.25元/hm2,比对照育苗移栽增收4150.5元/hm2;其次为免耕撒播,节本增效,纯收入为6646.5元/hm2,比对照增收1641.75元/hm2。高密度直播也能实现较好的产量和效益,使得油菜生产机械化在低山丘陵地区成为可能,农机农艺融合方面应进一步加强研究。

关键词: 稻油轮作 栽培方式 产量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用猪粪对油麦菜产量、硝酸盐含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施用猪粪对西南地区黄壤和紫色土中油麦菜产量、硝酸盐含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猪粪能显著提高油麦菜产量,且黄壤中油麦菜增产幅度大于紫色土;油麦菜中硝酸盐、氮磷钾含量与土壤类型及猪粪施用量密切相关,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制定的蔬菜中硝酸盐污染程度评价标准为依据,在紫色土对照(CK)及1倍猪粪(相当于施纯N 200 kg.hm-2)处理下油麦菜硝酸盐含量较低,符合一级标准(≤432 mg.kg-1,轻度污染);其他处理多超过二级标准(≤758 mg.kg-1,中度污染),但均未超过三级标准(≤1440 mg.kg-1,重度污染);黄壤中除化肥和8倍猪粪(相当于施纯N 1600 kg.hm-2)处理下油麦菜硝酸盐含量超过二级标准外,其他各处理均符合一级标准;黄壤和紫色土中表征磷素淋失风险的有效磷临界值分别为96.3和107.7 mg.kg-1.黄壤的猪粪环境安全容量较紫色土高.施用猪粪能显著提高两种土壤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

关键词: 紫色土 黄壤 油麦菜 猪粪 硝酸盐 产量 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庆地区水稻高产栽培的适宜田间配置方式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重庆地区水稻高产栽培的适宜田间配置方式,以渝香203和Ⅱ优838为材料研究了田间配置方式对水稻茎蘖消长、干物质生产、分配、产量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扩行稀植的方法不仅有利于茎蘖的发生和有效茎蘖数的提高,还有利于增加水稻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对于高产水稻群体,齐穗期的地上部干质量为成熟期穗干质量的1.5倍左右,齐穗期主茎5片叶表现为"2>3≥1≥4>5"的叶长排序。推荐的田间配置方式为26.6 cm×33.3 cm或23.3 cm×33.3 cm,种植密度为7500~8570穴/666.7 m2,每穴栽插2苗。

关键词: 重庆地区 水稻 田间配置方式 干物质生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化施肥效应模型对山银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适宜山银花高产优质种植中的氮磷钾最佳施肥效应模型,本文以山银花为研究对象,采用"3414"不完全正交设计的氮磷钾3因子施肥试验,对试验材料的产量和品质进行统计分析,初步建立了氮磷钾肥配施效应模型与山银花产量和品质之间的关系,在不同施肥措施中N2P2K2处理的产量和品质最佳,不施或者少施肥均导致产量和品质不同程度下降。单因子效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施氮磷钾肥的提高,药用有效成分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双因素交互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氮磷钾肥相互作用都存在一个值域,低于这个值域时氮、磷肥,氮、钾肥间都表现为协同促进作用,高于这个值域时则都表现为拮抗作用。模型优化结果表明,综合考虑山银花产量和花中绿原酸与木犀草苷的含量及累积量等因素,山银花大田试验适宜的氮肥施用量为26.78~35.42 g/株,磷肥施用量为16.46~24.37 g/株,钾肥用施量为32.57~46.62 g/株。

关键词: 山银花 施肥效应模型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渝香203在重庆低海拔高产栽培的适宜田间配置方式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优质水稻新品种渝香203在重庆低海拔高产栽培的适宜田间配置方式,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田间配置方式对水稻茎蘖消长、干物质生产与分配、中后期叶面积指数及剑叶SPAD值、产量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扩行稀植的方法不仅有利于茎蘖的发生和有效茎蘖数的提高,还有利于增加水稻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高产水稻群体齐穗期的地上部干质量为成熟期穗干质量的1.5倍左右,齐穗期主茎5片叶表现为"2>3≥1≥4>5"的叶长排序。推荐的田间配置方式为26.6 cm×33.3 cm或23.3cm×33.3 cm,种植密度为7500~8570穴/666.7 m2,每穴栽插2粒谷苗。

关键词: 重庆低海拔地区 水稻 渝香203 田间配置方式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种缓释肥在渝单8号玉米上的应用效果

江苏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根据缓释肥释放养分的特点,结合玉米精简栽培技术,探索重庆地区市面上不同种类的缓释肥与玉米产量及效益的关系。结果表明:5种缓释肥处理增产效果都好于常规施肥,增产幅度为7.62%~15.67%,效果最好的为沃夫特(6 763.5 kg/hm2),比常规施肥增产15.67%,汉枫虽然产量也高,但属于纯氮型缓释肥,生产中需要研究添加合理的磷、钾配比。结合单位面积生产边际效益来看,施用缓释肥是理想选择。

关键词: 春玉米 渝单8号 缓释肥 产量 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培养料中重金属元素对平菇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以平菇为试验材料,通过在培养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Cu、Pb、Cd、As、Hg元素,研究5种重金属元素对平菇长势和产量的影响,不同潮次平菇重金属累积规律及其对平菇质量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重金属元素对平菇的长势、产量和生物学效率有不同程度促进作用(As5除外),但同时严重影响平菇的质量安全;平菇出菇后培养料中Cu、Pb、As含量大于出菇前培养料中的含量,Cd、Hg含量小于等于出菇前的含量;第一、二、三潮菇Cu、Pb、Cd、As、Hg含量均随培养料中添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平菇对5种重金属的富集强弱为:Pb

关键词: 平菇 重金属 产量 质量 生物学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重庆地区玉米种植最佳密度,选有代表性的3个玉米品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田间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渝青玉3号’在重庆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为45000~52500株/hm2,产量达到最高的12506.25 kg/hm2‘渝单16号’在重庆地区的最适种植密度为52500~60000株/hm2,产量达到最高的11255.7 kg/hm2,‘渝糯851’的最适种植密度在52500~60000株/hm2。产量达到最高的9209.1 kg/hm2,同品种在不同密度下产量先增后减,说明重庆地区生产上的种植密度没有达到该品种发挥高产潜力的密度。因此,重庆地区可适当增加种植密度。

关键词: 玉米 密度 农艺性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栽培处理下杂交水稻渝香203的再生性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重庆是再生稻的主产区之一,积极发展再生稻生产对确保粮食安全,改善稻米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城乡人民生活需求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手工栽秧、机栽秧、抛秧、直播是目前水稻的主要栽培方式。本研究设置了人栽人收、人栽机收、机栽人收、机栽机收、抛秧人收、直播人收6个处理,比较了不同栽培处理下杂交水稻的再生性、再生稻产量及中稻-再生稻产量。结果表明:人栽人收在再生性、再生稻产量、中稻-再生稻总产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依次为人栽机收、机栽人收、机栽机收、抛秧人收,直播人收处理下表现最低。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渝香203 栽培方式 再生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