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猪粪与玉米秸秆混合中温发酵产气效果
《环境工程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猪粪及碱液预处理后的玉米秸秆为原料,在恒温35℃和料液总固体质量分数为5%的条件下,以实验室内培养的不产气厌氧活性污泥为接种物,研究猪粪与玉米秸秆不同配比(干物质比分别为1∶3、1∶2、1∶1、2∶1、3∶1和0∶1(单一猪粪))混合发酵对产气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35℃条件下,猪粪与玉米秸秆以2∶1配比的累积产气量最大,为15 157 mL;其次是1∶1样品,累积产气量为15 088 mL。但甲烷产量最高为1∶1样品,56 d共产甲烷9 137 mL,甲烷气占总产气量的60.6%。通过对发酵过程中pH及COD的测定,证明经碱液预处理后的玉米秸秆能与猪粪混合稳定发酵,发酵前后厌氧消化液中COD的降解率可达50%以上。进一步研究分析得出,将玉米秸秆和猪粪按一定比例混合发酵不仅可以缩短发酵周期、提高产气速率,而且可以大幅提升原料的产气潜力。


稻油轮作制中栽培方式对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适宜重庆特殊生态地理条件的油菜最佳栽培方式,以‘渝油21’和‘中双11号’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大区对比试验,分析比较不同耕制方式和栽培模式对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移栽产量第一,油蔬两用技术经济效益最高,纯收入达9155.25元/hm2,比对照育苗移栽增收4150.5元/hm2;其次为免耕撒播,节本增效,纯收入为6646.5元/hm2,比对照增收1641.75元/hm2。高密度直播也能实现较好的产量和效益,使得油菜生产机械化在低山丘陵地区成为可能,农机农艺融合方面应进一步加强研究。


三峡库区消落带沉积物中汞的赋存形态及生物可利用性研究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三峡库区4个典型区域消落带分时段采集了3种不同类型的沉积物样品36个,对沉积物样品中汞的赋存形态及生物可利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消落带汞的污染程度较轻,沉积物中汞甲基化的速率和程度处于较低的水平.7月份和9月份采集的库区消落带沉积物甲基汞(MeHg)的含量分别为0.128±0.028ng/g和0.031±0.027ng/g.7月份MeHg∶THg的值为0.296±0.154%,9月份MeHg∶THg的值为0.069±0.081%,两者相差近3倍.不同类型沉积物MeHg∶THg的值也存在差异,大小顺序总体表现为淹水沉积物,半淹水沉积物和落干沉积物.7月份库区消落带沉积物中汞的赋存形态依次为强络合态(46.99%)、硫化物结合态(36.28%)、有机及其他络合态(9.57%)、水溶态(4.49%)、胃酸溶态(2.67%).强络合态是7月份库区消落带沉积物中汞主要的赋存形态.9月份库区消落带沉积物中汞的赋存形态依次为硫化物结合态(46.47%)、强络合态(34.73%)、有机及其他络合态(14.18%)、胃酸溶态(2.40%)、水溶态(2.21%).硫化物结合态是9月份库区消落带沉积物中汞主要的赋存形态.


茶尺蠖对不同品系EoNPV敏感性的地理差异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就8个省份(湖北、河南、浙江、江西、福建、安徽、湖南和贵州)茶尺蠖种群对2个品系EoNPV-Z(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提供)和EoNPV-W(湖北农科院果茶研究所提供)的敏感性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种群接种EoNPV-Z后死亡速度最快,接种13 d后,死亡率达到100%,致死中浓度(LC50)为1.78×104PIB/mL,而河南种群对EoNPV-Z的敏感性最低,与浙江种群的差异性达553.4倍;浙江种群对EoNPV-W亦最敏感,致死中浓度(LC50)为3.73×104PIB/mL,而贵州种群的抗性最强,LC50是浙江种群的163.5倍;对两株病毒的致死中时间(LT50)进行比较,EoNPV-W除对贵州种群的LT50大于EoNPV-Z外,对其他种群的LT50均小于EoNPV-Z。综合考虑LC50和LT502个参数,EoNPV-Z对浙江和贵州两种群茶尺蠖的致病效果较好;而EoNPV-W对其他6个种群茶尺蠖的致病力相对较强。


成熟度对渝甜糯玉米淀粉颗粒形态及理化特性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不同成熟度渝甜糯玉米为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布拉班德黏度仪等考察成熟度对渝甜糯玉米淀粉颗粒形态和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渝甜糯玉米淀粉颗粒形状为圆形和多角形,随着成熟度的增加,多角形颗粒的数量逐渐增多;渝甜糯淀粉为A-型结晶淀粉,其2θ在15.15°、17.50°、23.00°附近,随着成熟度增加,淀粉结晶晶粒的X衍射强度增大,淀粉结构由吡喃型α-型葡萄糖构成;成熟度对渝甜糯玉米淀粉相变起始温度(To)、相变高峰温度(Tp)、相变终止温度(Tc)和相变热焓(ΔH)的影响不大,To在70.00~72.00℃范围内,Tp在74.90~76.80℃范围内,Tc在80.90~83.40℃范围内;布拉班德黏度曲线显示,授粉后25d采收的渝甜糯玉米淀粉峰值黏度最大,授粉后23d采收的渝甜糯玉米淀粉糊的热稳定性较好,以授粉后30d采收的渝甜糯玉米淀粉的冷稳定性最好.


清见和梨橙授粉90d后杂种胚的发育状况
《西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清见(Tangor)和梨橙(C.sinensis Osbeck)是珍贵的杂交育种材料,为更好的利用这些资源,以其作母本分别与红橘(C.tan-gerina hort.ex tanaka)和椪柑(C.reticulata Blanco)杂交,设置4对组合,并对授粉后90 d的幼胚实施胚抢救,观察统计杂种胚的发育情况。结果显示:①分别获得清见和梨橙的杂种胚为357粒和88粒,饱满种子305粒和9粒,正在败育胚52和79粒,完全败育种子187和191粒,胚败育率分别达到14.57%和89.77%;②两个母本的杂种胚均出现了败育,却存在明显差别;③建议在杂交育种中,清见作母本时利用成熟种子播种即可,而梨橙作母本时要依靠胚抢救获得杂种后代。


重庆市杨梅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南方农业学报 》 2013 CSCD
摘要:【目的】为推动重庆市杨梅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调查分析重庆市杨梅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结果】重庆市杨梅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种苗生产高规格化、观光果园迅速发展、产后加工崛起、产业组织逐渐形成,其拥有市场前景广阔、自然环境和条件优越、野生种植资源丰富、生态效益良好等发展优势,但仍存在栽培前期无效益、品种结构不合理、从业人员缺乏现代农业技术、栽培技术研发滞后、无配套生产技术、宣传力度不够、产业发展缓慢等问题。【建议】推行新的种养殖模式,提高果园收入;合理化区域布局,调整品种结构;扩大科技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提高科技投入,完善配套技术;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自主品牌等发展对策,推动重庆市杨梅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杨梅产业 发展现状 发展优势 存在问题 对策 重庆


基于SSR标记的重庆市水稻区试新组合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评价参试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能够客观、全面地了解当前水稻育种现状和种质基础。为了探讨重庆市水稻区试新组合的遗传多样性,利用SSR标记对22份水稻组合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19对SSR引物共检测出44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有2.3个等位变异;供试材料间最大遗传距离为0.47,最小为0.09;聚类分析显示,在遗传距离为0.34处,供试材料可分为3个组,其中第Ⅰ组有18个组合,第Ⅱ组有3个组合,第Ⅲ组只有1个组合。结果表明,虽然大多数新组合与对照品种有较大差异,水稻遗传改良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上遗传背景相似性较高、多样性不够丰富,有待加强新的基因资源鉴定利用及育种材料创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