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根癌农杆菌介导GUS基因转化玉米芽尖生长点的研究
《植物生理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以玉米(Zea mays)杂交种‘郑单958’的芽尖生长点作为农杆菌侵染受体,以β-葡萄糖醛酸苷酶基因(GUS)作为转化基因,吸水链霉菌草丁膦乙酰转移酶基因(bar)作为筛选标记基因,通过GUS颜色反应,分别从侵染液浓度、侵染时间和真空处理时间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GUS基因转化率的因素,初步得出结论:当侵染液浓度(OD600)为0.6、侵染时间2 h、真空处理时间为10 min时,选用杂交种‘郑单958’作为受体材料将会达到较高的遗传转化率。
关键词: 玉米 芽尖生长点 GUS基因 根癌农杆菌 遗传转化


沼肥深施对果园土壤性质及柑橘产量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紫色丘陵区柑橘园为研究对象,采用机械化深松,并根据深松沟的数量灌施沼肥(每增加一条深松沟增施45t/hm2沼肥),研究沼肥深施对柑橘园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土壤养分和柑橘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柑橘园合理施用沼肥提供科学依据。试验设置5个处理:(1)CK:单施化料;(2)T0:未深松+沼肥45t/hm2;(3)T2:2条深松沟+沼肥135t/hm2;(4)T3:3条深松沟+沼肥180t/hm2;(5)T5:5条深松沟+沼肥270t/hm2。结果表明,沼肥施用提高了土壤中0.25~2mm水稳定性团聚体的数量,降低了<0.25mm微团聚体的数量,且随着深松沟和沼肥施用量的增加,2~5mm水稳定性大团聚体数量显著提高;在0-20cm土层中,T3、T5的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分别较CK和T0提高了27.6%~29.9%和12.2%~14.2%。0-20cm土层中各处理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均高于其他两个土层。在0-20cm土层,T3、T5的有机质含量较CK和T0分别提高了1.46~2.90g/kg和5.00~6.44g/kg。T5显著提高了各土层的全氮含量;T3、T5能显著提高0-20cm和20-40cm土层的全磷含量以及20-40cm土层全钾含量。2014-2015年T3、T5均较CK显著提高了试验果园的柑橘产量,平均产量分别为3.57×104,3.66×104 kg/hm2,平均增产4.20%,7.02%;各处理固酸比表现为T3>T5>T2>T0>CK;T5显著提高了Vc含量4.39,4.48g/100ml。丘陵区果园行间深施180~270t/hm2沼肥不但能改良土壤结构和提高养分含量,而且持续2年提高果实产量及品质,确保了柑橘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为沼肥深施提高土壤肥力以及果树产量、果园肥水合理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分散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茉莉花茶中86种农药残留
《食品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QuEChERS(Quick,Easy,Cheap,Effective,Rugged,Safe)法为前处理技术,优化净化吸附剂组合和用量,改进净化方式,并以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as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GC-MS/MS)法为检测手段,建立茉莉花茶中86种农药残留筛查检测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提取液经饱和的氯化钠溶液萃取,取有机相,转移至装有混合吸附剂和有机滤膜的针筒中完成净化与过滤,GC-MS/MS测定,外标法定量。86种农药线性范围在5~400μg/kg之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在0.98以上,方法定量限为0.1~8.0μg/kg。当添加水平为80μg/kg时,91.8%的农药平均加标回收率在70.1%~116.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9%~11.4%。
关键词: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QuEChERS 茉莉花茶 农药多残留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甘氨酸母液中的亚氨基二乙酸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亚氨基二乙酸(IDA),又名氨二乙酸,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农药、电镀、染料、络合剂、表面活性剂、水处理和电子等领域[1-2]。以氢氰酸为原料生产甘氨酸,在氨化过程中生成亚氨基二乙酸、氮川三乙酸等副产物。因此,准确地测定亚氨基二乙酸的含量,对于工艺操作控制、提高收率及产品质量有重要作用。亚氨基二乙酸的测定目前尚未有统一的国家标准,通常采用碱直接滴定法[3]、柱前衍生气相色谱


2014-2015年度长江中游组区试油菜稳定性探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分析国家油菜品种区域试验长江中游组(2014-2015年度4组区试,每组包含对照在内共12个参试品种)的数据,探讨农艺性状稳定性对油菜丰产性和稳产性的影响。利用AMMI(加性主效应与复合交互效应)模型计算产量及农艺性状的敏感度来衡量各性状的稳定程度。在每个试验组内,根据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总体农艺性状稳定性对品种进行归类。通过回归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探讨农艺性状与产量两者敏感度之间的密切程度。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两者敏感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及农艺性状敏感度之间的线性关系。结果表明,高、中产类型品种的产量和农艺性状敏感度中等或较低;低产类型品种农艺性状敏感度中等或较高,产量敏感度没有明显倾向。农艺性状与产量两者的敏感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农艺性状敏感度的联合线性作用能解释约70%的产量敏感度变异原因。一次分枝高度和一次分枝相对高度(一次分枝高度与株高的比值)、一次分枝数与单株角果数的敏感度之间有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千粒重、一次分枝数、主花序角果密度、分枝相对高度、每角粒数、生育期和菌核病病指敏感度与产量稳定性有较为密切关系。
关键词: 农艺性状稳定性 丰产性和稳产性 AMMI模型 回归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


渝豆6号大豆新品种的选育
《大豆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渝豆6号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选育的春大豆新品种。该品种是2009年从黔江地区忠县搜集的地方品种经提纯复壮、单株选择及扩繁加代后选育而成。2013-2015年在各级产量试验中均表现优质、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性好等特点,2016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适于重庆各区县大面积推广应用。


蕉藕淀粉与薯类淀粉特性对比研究
《中国粮油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蕉藕淀粉应用范围,选取木薯淀粉、马铃薯淀粉、红薯淀粉等薯类淀粉为对照,对蕉藕淀粉与常见薯类淀粉的组成、吸水(油)率、溶解度、膨胀度、透明度、凝沉性、凝胶强度、冻融稳定性及黏度等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蕉藕淀粉与常见薯类淀粉特性相比除吸水性差异不显著外,吸油率、溶解度、膨胀度、透明度、凝沉性、凝胶强度、冻融稳定性及黏度变化均存在显著差异,可利用蕉藕淀粉直链淀粉含量高、透明度好、凝胶强度高等特性,开发新型淀粉食品和增稠稳定剂。


渝豆7号大豆新品种的选育
《大豆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渝豆7号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与自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联合选育的春大豆新品种。该品种是自贡市农科所2006年以品系贡205-1(来源:贡豆12×台75)为母本,株系443-1(来源:富2000-8×绿宝)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系谱法处理后代选育而成。2013-2015年在各级产量试验中均表现出优质、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性好等特点,2016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适于重庆各区县大面积推广应用。


早熟优质甘蓝型油菜新品种重蓉油1号的选育
《种子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选育出早熟、高产、优质甘蓝型油菜品种以协调水稻-油菜轮作耕作制度,采用杂交、测交、连续回交、连续自交等多种育种方法,结合品质测试、育性鉴定、抗性鉴定和产量比较试验,育成了特早熟、带隐性无蜡粉标记的双低油菜新品种重蓉油1号(原代号07G-7)。在2011—2012年重庆区试中,12个试验点11个点增产,增产点率91.7%,产量变幅121.0~207.0kg/667m~2,平均单产173.6kg/667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2.02%,生育期较对照油研10号早7.8d,受到当地农民的热烈欢迎。不育系07A携带隐性无蜡粉基因,恢复系01Tr47-3-2为正常有蜡粉植株,因而可在苗期通过去除无蜡粉杂株,提高杂种F1群体的纯度。于2014年5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重庆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