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长枝木霉菌株T05抑菌活性与拮抗机制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菌株T05的抑菌活性与拮抗机制,包括菌落的对峙培养试验,挥发性物质和4种分生孢子提取物的抑菌试验。对峙培养试验表明,T05对灰霉病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和杨树烂皮病菌(污黑腐皮壳(Valsa sordida))均表现出很强的抑菌活性,抑菌率分别高达88.4%和91.9%;其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B.cinerea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抑菌率高达91.9%,而对V.sordida抑菌作用较弱,最高为37.2%;甲醇、乙醇、Na OH、超声波破碎水抽提4种分生孢子提取物对V.sordida的抑菌试验表明,Na OH提取物100倍液的抑菌率最高,为76.3%,而甲醇和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效果稍弱,超声波水法的提取物仅对病菌有微弱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长枝木霉 抑菌活性 拮抗机制 灰霉病菌 杨树烂皮病菌


不同焙火处理对四川乌龙茶香味与化学品质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四川早白尖茶树的开面二、三叶新梢为原料制作成颗粒形乌龙茶,并以电焙笼为焙火设备,设置不同的焙火温度(70、90、110℃)和焙火时间(2.5、3.5、4.5 h)处理,探讨焙火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90~110℃的焙火温度可促进四川乌龙茶香气和滋味的发展,并在90℃焙火3.5~4.5 h或110℃焙火3.5 h可获得最佳品质。在焙火过程中,生化成分发生较大变化。


有机无机肥施用对结球甘蓝形态、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6 CSCD
摘要:在露地地膜覆盖栽培条件下,以结球甘蓝‘春丰’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氮磷钾有机肥施用对结球甘蓝的形态、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适量补充有机无机肥结球甘蓝的生物产量、平均单球重、小区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以NP处理的增幅最高,分别为25.3%、40.9%、41.3%;维生素C含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P处理和K处理的比对照的低,并且以处理NPKM的最高;粗纤维含量,除NK处理外,所有处理均比对照的低,而以处理N的最低,以NPKM处理的次低。


长枝木霉菌株T05发酵液抑菌力参数筛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得到抑菌活性更高的发酵液,研究了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菌株T05发酵液及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灰霉病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和杨树烂皮病菌(污黑腐皮壳(Valsa sordida))的抑菌活性,并以V.sordida作为指示菌对发酵液的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初始pH值、接菌量这4项指标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T05发酵液对B.cinerea和V.sordida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B.cinerea的最高抑菌率为PDB发酵液过滤除菌后在48 h的55.48%,对V.sordida的最高抑制率为改良马丁培养基发酵液过滤除菌后48 h的48.68%;培养7 d的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对2种病原菌的抑菌作用更为显著,在24 h的抑菌率都为100%,在96 h时对2种病原菌的抑菌率分别为84.1%和82.6%,均表现出极强的抑菌活性。筛选后获得最高抑菌率的最佳发酵组合为:培养时间6 d、温度28℃、初始pH=6、500 m L的三角瓶装液量250 m L的条件下接菌量为0.5 m L。在该条件下T05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在96 h对V.sordida的抑菌率从82.9%上升到99.0%。
关键词: 长枝木霉 液态发酵 抑菌活性 参数筛选 杨树烂皮病菌


套作大豆补偿生长能力综合分析及其鉴定指标的筛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套作复光后大豆补偿生长能力的评价方法,比较不同大豆品系补偿生长能力差异,本研究以136个大豆品系为材料,在田间设置2个处理,即不遮荫和遮荫+光照恢复。于取消遮阳网当日和取消后30d共测定了14项形态指标,成熟期调查每个大豆品种(系)的单株产量。根据遮荫+光照恢复处理和不遮荫处理计算各品种各单项指标的补偿系数,采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大豆的补偿生长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将14个单项指标转换为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通过隶属函数计算补偿能力综合得分(D值),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将136份大豆品种按照补偿生长能力强弱分为5大类群,其中第Ⅵ类群(10个材料)补偿生长能力较强,产量较高。通过逐步回归建立套作大豆补偿生长能力评价数学模型,D=-1.314+1.110 X_4+0.623 X_7+0.831 X_1+0.642 X_9,R~2=0.990,并筛选出光照恢复后地上部总干重、叶面积、SPAD、中间节粗作为套作大豆补偿生长能力的主要鉴定指标。
关键词: 大豆 套作 补偿生长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法 聚类分析 逐步回归


温度胁迫对茶淡黄刺蛾四种保护酶活力和总抗氧化力的影响
《应用昆虫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温度适应性是决定昆虫分布和扩散的重要因素。为探索茶淡黄刺蛾Darna trima(Moore)对温度胁迫的耐受性,本研究测定了温度胁迫对4种抗氧化酶的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分别将茶淡黄刺蛾老熟幼虫置于﹣5、0、5、26(对照)、35、37.5、40℃下处理2、4、6 h,测定其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活力变化。【结果】茶淡黄刺蛾的4种抗氧化酶的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在不同温度和时间之间均存在显著变化,但不同指标对温度胁迫具有不同的响应模式。低温胁迫尤其是﹣5℃对各指标影响最为显著,而高温胁迫影响较小。【结论】SOD、CAT、POD、GST和T-AOC在茶淡黄刺蛾应对温度胁迫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可为判断茶淡黄刺蛾在茶区的分布范围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SPME-GC-MS联用法分析栀子红茶香气成分
《食品工业科技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取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方法对栀子红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以期为栀子红茶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共从栀子红茶中检测出93种香气成分,其中主要香气贡献成分包括醇类、酯类、其他类、酸类和醛类化合物,其中香叶醇、水杨酸甲酯、芳樟醇、六氢茴香素、苯乙醇、芳樟醇氧化物Ⅱ、苯甲酸甲酯、棕榈酸、芳樟醇氧化物Ⅳ、茉莉酮内酯、环丁甲酸己酯、芳樟醇氧化物Ⅰ、顺-3-己烯醇丁酸酯、反-异丁子香酚、苯甲醇、苯乙醛、α-法呢烯和柠檬醛等18种化合物是香气成分的主体物质,同时检出在对照茶坯中未检出的43种香气成分。六氢茴香素、苯甲酸甲酯、茉莉酮内酯、环丁甲酸己酯、反-异丁子香酚和α-法呢烯6种含量相对较高的成分可能是栀子红茶具有浓郁栀子花香的特殊成分。
关键词: 栀子红茶 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水稻OsCCCH基因家族的组织表达谱及胁迫诱导表达特征研究
《分子植物育种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CCCH型锌指蛋白是一类生物体中广泛存在的转录因子,在多种植物生物学过程中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在水稻全基因组中已发现67个CCCH基因,分为8个亚家族,而其中大部分基因的功能尚缺少研究。本研究通过荧光定量RT-PCR技术分析了水稻Os CCCH家族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以及盐、PEG、低温等非生物胁迫和脱落酸(ABA)对CCCH基因的诱导表达特征。结果表明,大部分Os CCCH基因在各组织中有不同的表达模式,约30%基因为低丰度表达,50%以上基因表现为中丰度表达,极少Os CCCH基因为高丰度表达,包括Os C3H2、Os C3H35、Os C3H41、Os C3H43、Os C3H58和Os C3H67这6个组织优势表达基因。多数Os CCCH基因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盐、PEG、低温及ABA的诱导或抑制,表明这些CCCH锌指蛋白可能参与水稻的非生物胁迫响应;在四种胁迫下,有7个基因同时受到诱导,其中Os C3H17基因上调倍数高达17倍以上;有10个基因同时被抑制,其中Os C3H16基因下调倍数高达31倍以上。


青梅大枣果酒低温酿造工艺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新型青梅大枣果酒最佳低温发酵工艺,实验通过对添加不同用量大枣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青梅大枣果酒发酵情况进行研究,分别考察了发酵过程中总糖、酸度、黄酮、环腺苷酸(c AMP)浓度变化趋势,并对最终果酒酒精度和感官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13~22℃范围内,温度对青梅大枣果酒发酵进程的各项指标都有较大影响。随着温度的降低,发酵醪液中总糖含量下降变缓,而大枣用量由0增加到12%,使醪液中总糖含量呈现上升趋势。随着温度的升高,果醪中总酸含量也随之增加,且增幅变大;在22℃温度条件下,对照组和最高大枣用量的青梅果酒中总酸分别达到10.13 mg/m L和10.5 mg/m L(柠檬酸计)。此外,随着大枣用量的增加,果酒中黄酮含量和c AMP浓度增加显著;温度的升高(13~22℃),也对黄酮和c AMP含量的增加有促进作用。在19℃、大枣用量为12%的条件下,果酒中黄酮和c AMP浓度分别为1.60 mg/m L和0.41 mg/m L,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水平。综合各项指标的检测和感官品评结果,得出在青梅果醪中添加大枣量为9%,采用19℃较低发酵温度时,酿制的青梅大枣果酒品质最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