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915条记录
转Cry1A.401基因抗虫玉米CM8302和CM8303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研究

玉米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获得转Cry1A.401基因抗虫玉米CM8302和CM8303,通过多代回交与自交获得BC4F1、BC4F2和BC4F3世代的转基因玉米材料.利用qRT-PCR和ELISA方法明确转基因抗虫玉米叶片、花丝和子粒均有Cry1A.401基因表达,不同世代间目的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差异.田间接虫鉴定结果表明,CM8302和CM8303三个世代心叶期和吐丝期的抗性等级均为1级,抗性水平为高抗.室内生测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幼虫取食CM8302心叶、花丝和子粒第6天存活率分别为0、4.0%和4.0%;取食CM8303心叶、花丝和子粒第6天存活率分别为0、4.0%和2.0%.分析显示转基因抗虫玉米CM8302和CM8303的心叶、花丝和子粒均具有显著杀虫效果且遗传稳定.

关键词: 转基因玉米 亚洲玉米螟 抗虫性 遗传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彩叶桂花新品种'红运彩桂'

园艺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红运彩桂’是从四季桂(Osmanthus fragrans Siji Group)的扦插苗中选育出的彩叶桂花新品种。丛生灌木或小乔木。嫩叶边缘初为紫红色或粉红色,中间浅紫红色,随着生长叶片渐变成边缘黄白色或黄色,中部绿色,每片叶呈现花叶。整株可呈现紫红色、粉红色、绿色、白色、黄色等多彩的颜色,花期从8月中下旬至次年5月中旬,可达10个月,观赏价值高。

关键词: 桂花 彩叶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庆番茄根结线虫病的病原种类鉴定

分子植物育种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危害重庆市番茄的根结线虫种类,于2020年,在重庆市潼南区、璧山区、九龙坡区、巴南区、合川区、江津区等主要蔬菜基地利用5点取样法采集番茄根结线虫病根样品,分离根结线虫,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对其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根结线虫雌成虫为白色柠檬形,雌虫会阴花纹接近圆形,线纹呈波浪形,没有明显的侧线,背弓高,呈梯形,顶部平滑,这些特征与报道的南方根结线虫形态特征相似;研究发现,根结线虫DNA只有用南方根结线虫特异性引物能扩增出目的片段,对该扩增出的目的片段的测序结果进行blastn比对,发现该片段与南方根结线虫的一段cDNA序列(Sequence ID:JK286281.1)一致性为93.75%。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本研究中危害重庆番茄的根结线虫种类为南方根结线虫。该研究结果对重庆番茄根结线虫病害防治以及抗根结线虫病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番茄 根结线虫 病原 种类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HYSPLIT模型分析茶园假眼小绿叶蝉迁飞扩散行为

福建农业学报 2024 CSCD

摘要:【目的】明确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the)]迁飞扩散行为特征,揭示影响其种群迁飞扩散的关键因素。【方法】利用系留气球悬挂诱虫黄板诱捕不同朝向、不同高度假眼小绿叶蝉,通过HYSPLIT-4气流动力模型和气象数据,分析模拟假眼小绿叶蝉迁飞扩散行为。通过田间虫口调查,结合种群密度与扩散系数分析,明确推动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分布转化的驱动因素。【结果】假眼小绿叶蝉最高飞行高度为8 m,2~8 m高度内,随高度增加,假眼小绿叶蝉数量逐步下降。HYSPLIT-4气流动力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假眼小绿叶蝉迁飞轨迹只与迁飞时间有关,高度对其迁飞轨迹与直线扩散距离没有影响。此外,HYSPLIT-4气流动力模型分析结果还表明,假眼小绿叶蝉24 h直线迁飞距离为35.70~178.10 km。种群密度与扩散系数分析表明,假眼小绿叶蝉有聚集分布和随机分布两种分布型,迁飞和扩散是导致两种分布型转化的重要因素。【结论】借助气流,假眼小绿叶蝉可以实现区域性的迁飞。在种群密度驱动下,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分布存在聚集分布和随机分布的转化,也促使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发生田间扩散和区域性迁飞。因此,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控应以主要防治区为中心,向外扩展200 km的范围内开展统防统治。

关键词: 假眼小绿叶蝉 迁飞 HYSPLIT模型 分布型 茶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弱光下烯效唑对杂交籼稻茎秆形态、解剖特征和抗倒伏性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弱光胁迫下外源喷施烯效唑对杂交籼稻植株内源激素、茎秆解剖和形态特征及抗倒伏性的调控效应,为四川盆地弱光环境下杂交籼稻丰产稳产及应急化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于2018—2019年,以四川盆地主推品种渝香203(三系杂交籼稻)和C两优华占(两系杂交籼稻)为材料,设置光照、烯效唑和品种的三因子互作大田裂裂区试验,遮阴为主区,设置正常光照(NL)和遮阴处理(S,遮光率为50%);以叶面喷施烯效唑为副区,设置烯效唑溶液梯度分别为0(U0)、40 mg·L-1(U40)和80 mg·L-1(U80),以品种为副副区,分别为渝香203和C两优华占,比较不同处理茎秆倒伏指数,并从茎秆形态、解剖结构和内源激素等方面剖析植株抗倒伏性差异的原因。【结果】遮阴和烯效唑对两杂交籼稻品种茎秆形态解剖结构、内源激素和抗倒伏性均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较正常光照,遮阴处理显著提高杂交籼稻茎秆倒伏指数,归因于折断弯矩显著降低,尽管弯曲力矩亦显著降低,品种渝香203差异较明显。基节横切面茎秆机械组织、大小维管束面积显著降低,纵切面茎秆细胞宽度减小,导致细胞长宽比增加,茎壁厚度减小,从而显著降低了遮阴胁迫下茎秆机械强度。遮阴下,烯效唑处理显著降低杂交籼稻茎秆倒伏指数,归因于弯矩力矩显著降低及折断弯矩显著提高,渝香203变幅较大。一方面,烯效唑处理通过缩短基部节间长度,进而降低株高和重心高,使得弯曲力矩降低;节间形态建成期内源GA1+3和IAA含量减少,使得细胞长度和长宽比降低,是基部节间长度缩短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烯效唑提高了内源Z+ZR和IP+IPA含量,细胞变小且排列致密,机械组织细胞层数和维管束鞘细胞数量增加,使得大、小维管束数目和面积、机械组织厚度增大,进而提高了茎秆折断弯矩。相关分析表明,细胞长度、细胞长宽比、机械组织厚度和大、小维管束面积与倒伏指数显著负相关,与折断弯矩显著正相关,两品种趋势一致。【结论】遮阴下,烯效唑通过降低内源生长素和赤霉素,使得基部节间长度缩短,提高内源细胞分裂素,减小细胞大小和长宽比,增加细胞致密程度,机械组织细胞层数和维管束鞘细胞数目,大、小维管束数目和面积、机械组织厚度相应增加,从而改善了弱光胁迫下杂交籼稻茎秆机械强度和抗倒伏性。

关键词: 杂交籼稻 遮阴 烯效唑 抗倒伏 内源激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直播方式对重庆地区稻田杂草群落组成和生态位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高效绿色防除重庆地区直播稻田杂草,对淹水直播和湿润直播处理下稻田杂草的群落组成和生态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淹水直播和湿润直播稻田的杂草群落分别由16 种(隶属于 9 科 15 属)和 18 种(隶属于10 科17 属)杂草组成,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和鬼针草(Bidens pilosa)为湿润直播下特有的杂草.淹水直播和湿润直播的重要杂草群落结构分别为丁香蓼(Ludwigia prostrata)+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和陌上菜(Lindernia procumbens)+稗草(E.crus-galli)+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除稗草(E.crus-galli)外,两种直播方式下重要杂草的重要值均差异显著(P<0.05).两种直播方式共有的14 种重要或主要杂草中,淹水直播下光头稗(Echinochloa colonum)、稗草、异型莎草、陌上菜、看麦娘、笄石菖(Juncus prismatocarpus)、双穗雀稗(Paspalum distichum)共 7 种重要或主要杂草的生态位宽度较湿润直播下显著降低,且其种间(除笄石菖与双穗雀稗外)生态位叠加值或显著降低或持平.综上,淹水直播可抑制水蓼和鬼针草的萌发,从而改变稻田重要杂草的群落结构,而且可控制光头稗、稗草、异型莎草、陌上菜、看麦娘、笄石菖、双穗雀稗的数量.

关键词: 直播方式 稻田杂草 群落组成 生态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蔬两用油菜品种的品质与产量评价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促进油菜油蔬两用技术的推广,对18个油蔬两用油菜品种的菜薹产量、不摘薹和摘薹后菜籽产量等性状,以及菜薹的粗纤维、可溶性糖、维生素C、钙、铁、锌、硒质量分数和食味得分等品质性状进行统计,开展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并计算各品种的综合产值.结果表明:11个性状可综合为6个主成分,18个品种可划分为3个类群;基于产量和品质特征确定了3个总产值高的品种赣油杂8号、邡油777和沣油958以及1个优质高产品种渝南油683,结果可为重庆地区油菜油蔬两用技术的推广提供种质基础和数据支撑.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油蔬两用 产量 菜薹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电驱式青贮饲料打捆裹膜机设计与试验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青贮饲料打捆、裹膜作业环节分离和配套动力大等问题,设计了一款电驱式青贮饲料打捆裹膜机。通过分析整机工作原理和核心部件作业过程,确定了上料与打捆装置动力、输送带线速度、打捆腔室撑开角、裹膜2~3层所需时间等主要参数,并进行了机架满载可靠性模拟和整机打捆裹膜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机架在满载工况下最大应力为116.4 MPa,最大变形量为0.71 mm,满足材料力学性能;样机成捆率为97.8%,规则捆率高达100%,草捆密度为148.2~162.5 kg/m~3,草捆抗摔率为84.0%。整机运行平稳可靠、振动小,草捆抗摔率较低的原因为秸秆过于均匀且短小,以及缠线不完全,后期可在粉碎处理和缠线机构进行优化。

关键词: 农业机械 青贮饲料 缠线机构 打捆裹膜 有限元 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抗稻瘟病水稻三系不育系渝750A的选育与应用

杂交水稻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渝750 A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以金23B与中9B杂交,再与D香B复合杂交制保后,与G901A测交并连续多代回交选育而成的优质抗稻瘟病籼型水稻三系不育系。该不育系花粉败育彻底、异交习性好、稻米品质优良、抗稻瘟病,2021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用该不育系所配组合渝优703于2022年4月通过重庆市水稻品种审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不育系 渝750A 优质 抗稻瘟病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推荐施肥量下控释肥替代普通尿素提高高粱产量和氮肥生产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高粱生产中氮肥施用不合理,氮肥利用效率低,研究适宜重庆地区高粱种植的控释氮肥减施比例,在减少氮肥用量的同时,确保高粱稳产高产,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方法]田间定位试验于 2021、2022 年在重庆永川进行,供试高粱品种为晋渝糯 3 号和金糯粱 1 号.设置 6 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肥(CK);习惯尿素施肥量(U,N 180 kg/hm2);尿素推荐施用量(U1,减N 20%,N 144 kg/hm2);控释氮肥减施氮量 20%(C1,N 144 kg/hm2);控释氮肥减施氮量 30%(C2,N 126 kg/hm2);控释氮肥减施氮量 40%(C3,N 108 kg/hm2).在高粱开花期和成熟期,调查干物质积累量和转运量,成熟期调查植株和籽粒氮素含量、生物量、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开花期和成熟期高粱干物质积累量均以C1 和U1 处理最高,C1 处理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又显著高于U1.C1 处理叶片花前干物质转运量显著高于U.花后干物质积累量C1 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U1 和C2 处理显著高于U处理.C1 处理晋渝糯 3 号和金糯粱 1 号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较U分别显著提高了 11.54%和 12.41%.C1 处理的高粱产量最高(晋渝糯 3 号 6611 kg/hm2,金糯粱 1 号 5690 kg/hm2),较其他施氮处理显著提高了 5.40%~18.66%;其次为C2 和U1 处理,二者的产量均显著高于U和C3 处理.各施氮处理的氮肥生理利用率(NPE)差异不显著;减氮处理间氮肥农学利用率(NAE)无显著差异,氮肥偏生产力(NPFP)差异显著,其NAE和NPFP均显著高于习惯施氮处理U;控释肥各减氮处理的NPFP显著高于普通氮肥推荐量处理U1.C1 处理较U处理大幅提高了NAE、NPFP和氮肥利用率(NUE),晋渝糯 3 号分别提高了58.54%、39.61%和 59.28%,金糯粱 1 号分别提高了 80.97%、48.30%和 63.08%;与U1 处理相比,晋渝糯 3 号的NPFP、NUE分别提高了 5.38%和 22.19%,金糯粱 1 号分别提高了 5.82%和 4.42%.[结论]推荐施氮量下,用控释肥替代普通氮肥增加了高粱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提高了叶片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提升了高粱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可作为西南地区高粱生产的推荐氮肥施用方式.

关键词: 高粱 控释氮肥 氮肥用量 干物质积累转运 产量 氮肥农学效率 氮肥偏生产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