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辣椒苗期耐低氮基因型差异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25个辣椒品种为材料,通过低氮胁迫和正常供氮2个处理的苗期水培试验,以15个形态和生理指标的相对值(低氮处理测定值/正常供氮测定值)为依据,对辣椒苗期耐低氮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不同基因型受低氮影响程度不同,表明辣椒苗期耐低氮性存在基因型差异;叶面积、干重(茎叶,根,植株)和根冠比是辣椒苗期耐低氮的核心评价指标;聚类分析可将25个辣椒品种划分为3大类:耐低氮型(4份)、中间型(16份)和低氮敏感型(5份);加工型辣椒整体比鲜食辣椒耐低氮性强,可能是不同栽培方式长期驯化的结果.筛选出的ZC、J1310、489-10-1和489-2-10-1等强耐低氮品种可用于耐低氮新品种培育或耐低氮关键基因发掘.


低氮胁迫对无土栽培辣椒形态、物质积累及氮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
《辣椒杂志 》 2018
摘要:为在生产上给辣椒制定合理的氮肥施用方案提供理论参考,采用无土栽培方法,以6份辣椒自交系为材料,研究了营养液中氮素浓度为正常水平的20%条件下辣椒形态、物质积累和氮吸收利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开花期,低氮胁迫造成辣椒SPAD值、株高、开展度显著下降;在成熟期,低氮胁迫造成辣椒果实干物质量、果实干质量比以及果实的氮含量显著下降,叶片和茎秆干质量与正常施氮组差异不显著,叶片干质量比、茎秆干质量比以及单株氮吸收效率大幅增加,但氮利用效率大幅下降;低氮胁迫还对叶片、茎秆氮含量与单株氮利用效率等一些性状间的相关性造成了影响。推测,低氮胁迫下辣椒整个生长周期都以营养生长为主。


加工型辣椒新品种‘艳椒435’
《园艺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艳椒435’是利用雄性不育系‘481-4-1A’为母本,恢复系‘1019-2-1-1-1-1’为父本培育的三系杂交加工型辣椒新品种。中晚熟,生长势中上,平均株高85.6 cm。始花节位15.0节。果实朝天单生,小羊角形,果长7.9 cm,果宽1.5 cm,果肉厚0.16 cm,平均单果质量8.1 g,生物学成熟果红色。皮薄,辣味强。对病毒病和疫病具有较强抗性,中抗炭疽病。高产,平均鲜椒产量26.44 t·hm~(-2)。


辣椒苗期耐低氮指标与评价方法研究
《园艺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5份不同基因型辣椒为材料,采用苗期营养液水培的方法,对辣椒苗期耐低氮筛选指标与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氮处理对辣椒18个苗期形态和生理指标均有影响,但影响的程度存在基因型差异。叶面积、地上部干质量、根干质量、根冠比、植株干质量、地上部氮积累量、根氮积累量和植株氮积累量等8个指标的相对值变异系数最大,可作为耐低氮能力的关键评价指标。分别以筛选出的8个关键指标和18个指标标准化的变异系数为权重进行辣椒耐低氮能力模糊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并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评价方法结果基本一致,8个关键指标评价结果与18个指标评价结果也基本一致,耐低氮能力强和弱的前5份材料重合率达80%以上。对筛选出的3份苗期耐低氮水平不同的辣椒材料进行了成熟期耐低氮初步评价,结果成熟期耐低氮水平与苗期耐低氮水平趋于一致;苗期8个关键指标中,除根冠比外,其余7个指标均与成熟期耐低氮性显著相关。因此,利用8个关键指标和模糊隶属函数综合分析法可有效地在苗期对辣椒耐低氮水平进行大批量初步鉴定。


低温弱光下辣椒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及其与品种耐性的关系
《园艺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4份耐低温弱光性不同的辣椒品种,以耐低温弱光指数作为品种耐性鉴定的依据,研究了四叶一心期,昼/夜温度10℃/5℃,光照70μmol·m-2·s-1的低温弱光下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分析了其与耐低温弱光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温弱光处理后,辣椒叶片的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光合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呈降低趋势;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 N)在处理3和5 d显著上升,处理7 d,非耐性品种qN显著下降,耐性品种qN显著上升或无显著变化;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和快速光响应曲线初始斜率(α)呈下降趋势;半饱和光强(Ik)在非耐性品种中呈下降趋势,但在耐性品种中呈上升趋势;随着光照强度不断增强,qP不断下降,但耐性品种发生完全光抑制的光强显著大于非耐性品种。Fo、Fm、qP、qN、Fv/Fm、rETRmax、α、Ik等叶绿素荧光参数与耐低温弱光指数显著相关,其中r ETRmax最稳定灵敏。qP光响应曲线和r ETRmax可作为实际生产中辣椒耐低温弱光的主要筛选指标。
关键词: 辣椒 低温弱光 耐低温弱光指数 叶绿素荧光 光响应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