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工夫红茶(模糊匹配)
7条记录
“双碳”目标下低碳农业技术发展应用条件评价及路径研究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双碳"目标下,科学评估筛选适宜不同地域的农业减排固碳技术,并因地制宜制定低碳农业技术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综合采取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进行评价表明,种植、养殖、能源消耗3个方面42项技术中发展应用条件综合水平位于3≥Z≥2.5、 2.5>Z≥2、 2>Z≥1等3个区间的比重分别为16.67%,61.90%,21.43%,大部分技术在重庆具有较好的综合推广应用条件,其中种植方面最好;重庆低碳农业发展可采取分区分级思路,根据农业生产特点按粮食主产区、养殖集中区、生态脆弱区分区推进"双增双减""稳能减排""提能固碳"综合技术路径,根据技术发展应用条件水平分级优先推广位于3≥Z≥2.5区间的7项技术,以及位于2.5>Z≥2区间的26项技术.最后提出加快低碳农业技术的创新步伐、推广应用、发展环境建设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低碳农业技术 减排固碳 环境保护 德尔菲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萎凋叶含水量对四川中小叶群体种工夫红茶品质形成的影响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0

摘要:目的 探索萎凋程度对重庆工夫红茶品质形成的影响.方法 以四川中小叶群体种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了3个萎凋含水量:处理A(69.59%)、处理B(65.17%)、处理C(59.20%)萎凋叶红茶加工过程中色泽、多酚氧化酶(polyphenylene oxide,PPO)活性变化及对后续揉捻效果、生化成分、工夫红茶成茶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 随着萎凋水分的降低,萎凋叶L*,b*值呈下降的趋势,a*值呈上升的趋势,4~6 h时均出现了与总体趋势相反的波动;加工过程中,各处理L*,b*值均呈下降的趋势,a*值在发酵前呈增高的趋势,干燥后值减小.成茶色泽L*a*b*值则均表现为处理A>处理C>处理B.加工过程中PPO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随萎凋程度的加重,高峰往后延迟且活性越强,处理C在发酵环节中活性最高.揉捻环节随着萎凋叶含水量的降低成条率越高,扁条率越低,细胞破碎率越高,处理C效果最好.内含物质随着萎凋叶含水量的减少,茶多酚先增后减,氨基酸先减后增,咖啡碱呈先减后增再减式起伏变化;水浸出物、可溶性糖差异不明显;成茶中处理C综合感官品质表现最好.结论 萎凋叶含水量在60%左右时,有利于发挥四川中小叶群体种品种优势,加工出的工夫红茶品质良好.

关键词: 萎凋 含水量 工夫红茶 四川中小叶群体种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茶树品种夏季鲜叶工夫红茶适制性比较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9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茶树品种夏季鲜叶工夫红茶适制性,为工夫红茶加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比较10个茶树品种所制工夫红茶主要内含成分、汤色L~*a~*b~*值及感官品质,分析各因素与感官品质间的相关性。结果 10个品种工夫红茶感官品质依次表现为:蜀永2号>巴渝特早>蜀永1号>早白尖5号>四川中小叶种>名山白毫131>福鼎大白茶>渝茶一号>崇枇71-1>南江1号。鲜叶中多酚氧化酶(polyphenylene oxide,PPO)活性与感官审评得分相关性不显著,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与审评得分呈显著负相关性,相关系数-0.660;鲜叶水浸出物、成茶酚氨比、茶汤b~*值、茶褐素、茶色素生成量(gross of tea pigment, GP)与审评得分呈极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20、0.785、0.855、0.771、0.795;鲜叶茶多酚、鲜叶酚氨比、成茶茶多酚、茶汤a~*值、茶黄素、茶红素与审评得分呈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649、0.637、0.668、0.731、0.760、0.698;成茶氨基酸、茶汤L~*值与审评得分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68、-0.782。结论在本研究中,蜀永2号、巴渝特早、蜀永1号、早白尖5号、四川中小叶种、名山白毫131夏季鲜叶表现出较好的工夫红茶适制性。茶叶中茶多酚及其氧化物含量、氨基酸和水浸出物含量、茶汤L~*a~*b~*值可作为判断夏季工夫红茶适制性的参考指标。

关键词: 工夫红茶 品种 夏季鲜叶 适制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庆工夫红茶发酵工序条件初报

中国茶叶加工 2018

摘要:通过比较不同发酵温度对红茶发酵叶象及品质的影响,以及研究发酵过程中色泽与品质的变化,探索出适宜重庆工夫红茶的发酵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采用蜀永1号加工的重庆工夫红茶,发酵温度在30℃、发酵3 h条件下,发酵程度适宜,品质表现最好。发酵过程中,发酵叶色泽L、b值随着发酵的进行呈不断降低的趋势,而a值则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茶多酚、氨基酸含量不断下降,咖啡碱、可溶性糖、水浸出物含量波动,至成茶有所降低;茶黄素、茶褐素呈不断增加的趋势,茶红素则呈波浪型变化趋势。

关键词: 工夫红茶 发酵工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庆工夫红茶加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加工技术要点

南方农业 2018

摘要:总结重庆工夫红茶加工中容易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其主要原因,同时介绍了重庆工夫红茶加工中应掌握的技术要点及参数。

关键词: 工夫红茶 加工 技术要点 重庆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制茶工艺对工夫红茶感官品质的影响研究

南方农业 2015

摘要:为了提升工夫红茶的感官品质和生产效率,本试验研究了不同工艺处理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萎凋时中加入晒青工艺,或采用蓝色、橙色和红色光照萎凋可以提升工夫红茶香气和滋味品质;(2)适当延长揉捻时间有利于工夫红茶综合品质的提升;(3)加温加湿发酵可缩短发酵时间,但发酵程度较难控制,采用发酵室或光照加湿发酵能提升品质和效率;(4)适当理条可提升工夫红茶外形和滋味品质,但时间不宜过长。

关键词: 工夫红茶 萎凋 揉捻 发酵 干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干燥工艺对工夫红茶感官品质的影响

南方农业 2015

摘要:以6CHB-3型自动链板式烘干机为主要烘干设备,采取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不同干燥温度组合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1芽2叶为原料制作的工夫红茶,在初烘(6 min)温度110℃、毛火(8 min)温度125℃和足火(20 min)温度115℃的干燥工艺组合下,所制作的工夫红茶外形条索紧结匀整、香气高鲜、滋味鲜甜,品质得分最高。

关键词: 干燥工艺 工夫红茶 感官品质 正交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