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生理过程模糊神经推理的虚拟植物
《重庆大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生理过程推理系统的植物生长模型。该模型基于机器学习理论,从测量的数据中自动学习拟合植物器官生长函数,提取植物生长规律。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源库器官根据其生长函数响应虚拟环境,并进行生产、分配、利用同化物。同时器官功能部分的变化反馈到结构部分,对表示植物结构信息的L文法字符串进行修改。当生长环境变化时,模型自动调整生长函数的参数和L文法,在环境中进行优化选择,最终形成适应当前虚拟环境的植物。基于辣椒实验仿真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提取植物生长函数和结构规律,逼真地展现植物对生长环境的响应和适应。


糯小麦与普通小麦品质性状差异比较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引进糯小麦种质材料与重庆本地农艺性状优良的小麦品种(系)进行连续多年的回交转育,已选育出了多个农艺性状优良、适合重庆本地种植的白粒糯小麦新品系。本文以重庆糯小麦品系渝L-3、渝L-1和普通小麦品系渝03062、R210为试验材料,研究其若干品质性状的差别。结果表明,与供试的普通小麦品系相比较,糯小麦渝L-3和渝L-1具有较低或极低的直链淀粉含量,在峰值时间、峰值粘度、最低粘度、最终粘度和回生值等5个参数上均明显低于参试的2个普通小麦品系。还讨论了糯小麦的改良和配粉研究方面的问题。


水稻高叶绿素含量基因DET1 cDNA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超表达载体的构建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提高水稻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以水稻高叶绿素含量突变体为材料,在前期精细定位的基础上,克隆了高叶绿素含量基因DET1(DE-ETIOLATED1)cDNA。测序结果显示:DET1基因全长cDNA为1536bp,由11个外显子组成,编码512个氨基酸。与野生型珍汕97B相比,DET1基因在第7个外显子上有T-C的转换,该转换引入了一个EcoRI酶切位点,并导致第328位的亮氨酸(L)改变为丝氨酸(S),且突变位点处于高度保守区域内。DET1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玉米等其它高等植物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62%以上。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DET1基因的序列、进化树、理化性质及亲疏水性等进行分析,并构建了水稻超表达载体pCUPHN-DET1,为水稻高叶绿素含量突变基因DET1的功能验证奠定基础。


我国与CAC关于肉类添加剂使用范围和限量标准的对比研究
《中国食品添加剂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对比我国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关于肉类添加剂使用范围和限量标准,掌握CAC关于肉类添加剂的使用现状,积极有效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方法:主要以GB2760-2007和CO-DEXSTAN192.1995,Rev.2007为标准资料,采用逐级对比法,研究肉与肉制品分类、肉类添加剂的功能分类、种类和数量、限量标准的差异;结果:我国将肉与肉制品分为3大类,15亚类,CAC分为4大类,8亚类。我国和CAC主要涉及到12个功能类型的肉类添加剂,我国有122种,CAC有175种,相同种类60种,其中我国严于和宽于CAC的各有5种,分别占8%,使用范围和限量相同的有50种,占84%;我国有50.8%(62种)的肉制品添加剂CAC缺失,CAC有65.7%(115种)我国缺失。结论:我国和CAC在肉制品分类上虽有差异,但基本都能涵盖所有肉制品,且二者能够较好对应;我国和CAC均允许的肉类添加剂在使用标准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二者都存在大量独有的肉类添加剂,表明各自对同一添加剂的使用存在较大的争议。因此,有必要在安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我国肉类添加剂的使用标准,充分发挥添加剂在推动肉类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肉类添加剂 使用范围 限量标准


重庆茶叶产业集群品牌化发展对策
《中国商贸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在分析我国茶叶集群品牌化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结合重庆茶叶产业品牌化现状,就重庆茶叶产业集群品牌化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三峡库区柑桔和粮食生产中农户行为方式差异及其特征分析
《中国南方果树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PRA),对三峡库区45户桔农和45户粮农进行抽样调查,在种植规模和农户文化素质对柑桔和粮食生产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农业结构调整中小农户种植行为的选择与调控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柑桔单产与种植规模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R~2=0.8214**)。柑桔单产随种植规模的扩大迅速增加(y=440.53 x+307.64),柑桔种植规模每扩大667 m~2,单产可增加440.53 kg,而粮食单产与种植规模之间不存在任何相关关系;同样,农户文化素质对粮食单产基本上不存在影响,而对柑桔单产存在影响,且随着农户素质的提高,这种影响越来越显著。从种植规模和农户文化素质对柑桔和粮食生产的影响分析可知,相对于粮食生产,柑桔生产是技术含量和经济效益均相对较高的产业,随着三峡库区柑桔产业化的发展和农户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柑桔和粮食间比较效益的差异将使得柑桔种植规模的扩大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作为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单位,农户种植行为的选择与调整是诱发农业结构变动的微观基础,农户种植行为的调控必须以尊重农户意愿为前提,以提高农民的收入为根本目的。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柑桔 粮食 种植效益 农户行为 参与性农户评估


梨树生长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5年生黄花梨为试材,定期测定生长期枝条顶芽IAA(吲哚乙酸)、GA3(赤霉素)、ABA(脱落酸)及根尖ZT(玉米素)含量。结果表明,IAA、GA3含量呈双峰形变化,ABA含量呈"W"形变化,以每克鲜重μg含量计,变化幅度分别为0.35~1.1、0.23~0.85和0.09~0.46,根尖ZT含量与枝叶生长消长交替变化,变化幅度为0.11~0.85。分析上述4种内源激素间比值变化表明,IAA/ABA、GA3/ABA和(IAA+GA3)/ABA呈双峰形变化;ZT/IAA和ZT/GA3变化趋势与IAA/ABA、GA3/ABA、(IAA+GA3)/ABA相反,峰谷值出现时期与地上、地下部分生长消长期吻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