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915条记录
茶树的化感作用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茶树的生态环境、生长季节、新梢叶位、肥培管理以及品种间等方面进行茶树化感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茶园生态环境、季节变化、光照、温度是影响茶树化感物质产生的主要环境因子;化感物质有向新梢顶端富积的特点;茶园土壤中积累的化感物质对茶苗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茶树品种间不同的遗传基因,导致化感物质含量的差异。

关键词: 茶树 环境 化感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丘陵紫色砾质土/砾石土持水性研究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红棕紫泥、灰棕紫泥、棕紫泥和粗暗紫泥的水分实验,研究了丘陵紫色砾质土/砾石土的持水性.结果表明:考虑砾石,饱和含水量减少0.70%~10.70%,田间持水量减少2.07%~4.33%;砾石含量<10%,饱和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与砾石含量关系不明显;砾石含量>10%,饱和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与砾石含量变化趋势相反;在0~30 kPa吸力段,不同坡位0~20 cm土层的持水能力、比水容量与砾石含量变化趋势一致,与物理性粘粒含量变化趋势相反;水分特征曲线幂函数拟合式的a值与砾石含量变化趋势相反,b值与砾石含量变化趋势一致.

关键词: 紫色土 砾石 含水量 水分特征曲线 比水容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庆小麦品种(系)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分析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重庆小麦的品质遗传基础,采用SDS-PAGE技术对重庆小麦推广品种和主要育种亲本共35份材料的HMW-GS组成和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材料Glu-1位点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变异,并检测到14种亚基类型和19种亚基组合类型.Glu-A1位点检测到2种亚基(1,null),其中null占82.86%;Glu-B1位点检测到9种亚基(7+8,7+9,7,22,6+8,14+15,17+18,20,8),其中以7+8,7+9出现的频率最高;Glu-D1位点检测到3种亚基(2+12,5+10,4+12),其中5+10占57.14%;参试材料中检测到与烘烤品质相关的优质亚基.参试材料的品质评分在4~10分之间,平均分为6.49分.在重庆市的7个小麦推广品种中,检测到6种亚基组合类型,品质评分平均为6.86分.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aestivum)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 等位变异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成本黄瓜工厂化育苗基质筛选

西南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采用珍珠岩、河砂和废菌包来逐步代替蛭石、草炭配比的复合基质进行黄瓜穴盘育苗试验,旨在筛选出育苗成本低廉,原材料又易得的育苗基质,结果表明:在黄瓜工厂化育苗中用珍珠岩、河砂和废菌包可以代替蛭石和草炭作基质,幼苗质量与对照相当,也可形成良好的塞子苗。

关键词: 黄瓜 工厂化育苗 低成本 基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降解秸秆的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研究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2009 CSCD

摘要:从土壤、霉变的农产品和实验室保存的真菌中筛选到15株产纤维素酶的菌株,其中绿色木霉T206产酶能力最强。利用液体发酵,研究了碳源、氮源、接种量、起始pH值、培养时间等对菌株产酶的影响,以及该菌株所产纤维素酶的种类。在最适条件下菌株培养96h后,羧甲基纤维素酶活(CMCA)最高达到7654.33U,是优化前酶活的1.7倍,滤纸酶活(FPA)达到1675.12U。

关键词: 绿色木霉 纤维素酶 筛选 产酶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航空诱变的糯玉米矮秆突变体株高与叶片生长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航空诱变处理糯玉米自交系S147,获得矮秆突变体,并对其株高、叶片生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获得的矮秆突变在整个生育期的不同发育阶段与对照的株高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并且随着发育进程的推进,株高的差异逐渐加大;航空诱变还影响突变体叶片的发育进程,但成株期总叶片数保持不变。

关键词: 玉米 空间诱变 株高 叶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5)N示踪研究再生稻施用氮肥的吸收分配和效应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稻-再生稻的15N示踪结果表明:①15N吸收率在头季稻成熟期为34.22%~43.09%,再生稻成熟期升至38.64%~55.75%.头、二两季一致趋势是促芽肥、保证芽肥早施高于迟施,促芽肥加发苗肥的高施肥量大于低施量.②再生稻成熟期15N在稻株各器官的分配是促芽肥加发苗肥的,头季收获物(穗和1节)平均为41.84%,再生稻株为45.26%,稻桩和根为12.90%;只施促芽肥的,则依次分别为76.81%,14.45%和8.74%.头季稻收获物在大比例带走氮的同时,提高了稻谷蛋白质的含量,并增加稻株含氮量、叶片光合强度、茎鞘干质量、根系活力等,促进了再生芽早生多发.③各施肥方式对再生稻的生育进程和经济性状均有明显的效应,以头季稻齐穗期施保芽肥加齐穗后23d施促芽肥和齐穗后15d施促芽肥加收后立即施发生苗肥的综合效应最显著.

关键词: 再生稻 15N示踪 吸收 分配 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砾石对丘陵紫色砾质土持水性的影响

水土保持通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红棕紫泥、灰棕紫泥、棕紫泥原状土和扰动土的持水性实验,研究了砾石对丘陵紫色砾质土持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考虑砾石的情况下,原状土饱和含水量减少0.70%~10.70%,田间持水量减少2.07%~4.33%;砾石含量<10%,饱和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与砾石含量关系不明显;砾石含量>10%,饱和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随砾石含量减少而增加;在0~30kPa吸力段,原状土和扰动土的持水能力、幂函数拟合式的a值、原状土物理性黏粒含量、扰动土比水容量都随砾石含量减少而增大;原状土的比水容量随砾石含量减少而减小。

关键词: 紫色土 砾石 含水量 水分特征曲线 比水容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系杂交水稻不育系Q 2 A海南再生稻繁殖技术初探

种子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8年春在海南初步研究了不同留桩高度对不育系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探索了的"920"最适用量,并归纳出Q 2 A再生稻繁殖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 三系杂交水稻 不育系 Q2A 再生稻 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份特异稻种资源不同生育时期耐冷性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充分利用糯稻89-1进行水稻耐冷性育种。[方法]以明恢63为对照,研究优异耐冷稻种资源糯稻89-1发芽期、芽期和幼苗期的耐冷性。[结果]0℃时明恢63的发芽率为15%,糯稻89-1发芽率为79.5%。糯稻89-1和明恢63的发芽指数随温度降低而减小,50、℃时,对照发芽指数分别为19.0和3.8,糯稻89-1的分别为56.9和41.2。芽期时,糯稻89-1所有幼芽均长出绿苗,叶色青绿,耐冷性达1级,对照幼芽死苗率在50%以上,耐冷性为7级。幼苗期时,糯稻89-1秧苗叶片枯萎,但全部呈绿色,耐冷性达1级,对照秧苗的叶片黄化率在50%以上,耐冷性为5级。[结论]糯稻89-1发芽期、芽期和幼苗期的耐冷性都优于对照,具有很强的耐低温能力,发芽率和发芽指数降低的幅度小,芽期和幼苗期的耐冷性均达到1级标准。

关键词: 糯稻89-1 生育时期 耐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