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重庆地区玉米种植最佳密度,选有代表性的3个玉米品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田间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渝青玉3号’在重庆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为45000~52500株/hm2,产量达到最高的12506.25 kg/hm2‘渝单16号’在重庆地区的最适种植密度为52500~60000株/hm2,产量达到最高的11255.7 kg/hm2,‘渝糯851’的最适种植密度在52500~60000株/hm2。产量达到最高的9209.1 kg/hm2,同品种在不同密度下产量先增后减,说明重庆地区生产上的种植密度没有达到该品种发挥高产潜力的密度。因此,重庆地区可适当增加种植密度。
关键词:
玉米
密度
农艺性状
产量
《南方农业
》
2013
摘要:以渝单8号为对照筛选适宜重庆市璧山县生态下密植的高产高效玉米品种,试验在常规生产密度条件下增密500株/667 m2(即3000株/667 m2)开展研究。通过植株性状、抗病性、抗倒性、穗部产量构成性状以及实收产量等性状在密植下的综合对比分析,在引进的8个品种中筛选出4个增产品种,即渝单30、渝单35、重玉100、三峡玉6号。其中以渝单30增密增产优势最明显,产量较对照(渝单8号)增产8.42%,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密植
评价
重庆市璧山县
《南方农业
》
2013
摘要:用秋水仙素溶液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玉米单倍体,结果表明:(1)处理的玉米单倍体加倍效率比自然加倍明显提高,其中浸根法和浸种法的加倍效率提高最大;(2)用不同因素处理玉米单倍体,采用0.06%秋水仙素浸泡胚芽切口的单倍体种子,浸泡处理12 h单倍体加倍效率最高。
关键词:
玉米
单倍体
加倍效率
《南方农业
》
2012
摘要:玉米作为世界主要的粮食作物和重要的饲料及工业原料,其转基因研究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应用基因枪、农杆菌介导、花粉管通道等转基因技术对玉米重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改良,在抗虫、抗除草剂、高赖氨酸、雄性不育、抗旱耐盐等转基因新品种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抗虫和抗除草剂及两者复合性状的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已在全球16个国家大面积推广,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本文概述玉米转基因技术及应用现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关键词:
玉米
转基因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西南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茎尖转化法是目前发展较快的农杆菌转化技术。本研究利用茎尖转化法将载体pCambia-35S-TR1-EPSPS转入玉米的自交系中,通过草甘膦除草剂筛选得到46株抗除草剂的玉米幼苗,通过PCR验证,这些幼苗中有9株含有外源载体片段。
关键词:
玉米
茎尖(shoot tip)
草甘膦
EPSPS
《西南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引进的玉米单倍体诱导系RWS、Stock6、高诱1号以及用其杂交改良选育的诱导系,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单倍体诱导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以诱导系Stock6为父本时,材料2005的诱导率最高为2.85%;以诱导系RWS、Stock6、高诱1号以及他们杂交改良选育的诱导系为诱导父本时,不同基因型玉米单倍体诱导率差异明显,诱导系2061、2062、2058和2059诱导率相对较高,可以重点利用;选择诱导材料时要根据育种的目的组建不同的母本基础材料。
关键词:
玉米
单倍体
诱导系
诱导率
《玉米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精氨酸酶是氮素循环中催化精氨酸生成鸟氨酸和尿素的重要酶,可促进氮素的再利用,提高氮素的利用效率。依据Genbank(登陆号:HM369061.1)中水稻精氨酸酶的基因序列,应用RT-PCR方法同源克隆玉米自交系郑58中的精氨酸酶基因ZmArg。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克隆的ZmArg基因与GenBank中Zea mays PCO068984 mRNA(B73)序列相似度为99.9%;利用In-fusion技术构建该基因的植物过表达载体pCAMBIA5300-Ubi-ZmArg,导入农杆菌LBA4404用于玉米遗传转化,采用农杆菌侵染玉米芽尖方法转化早熟玉米自交系K10,获得T0代PCR阳性植株27株,其中18株收获种子;对T1代10个PCR阳性株系进行产量比较试验,4个株系百粒重和单株产量明显提高。
关键词:
玉米
精氨酸酶基因
过表达载体
遗传转化
《耕作与栽培
》
2012
摘要:分析了重庆市玉米当前栽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差距,提出了发展玉米栽培的对策:即围绕提高玉米单产、增加总产量,针对不同生态条件、不同生产水平,深入研究和推广超高产、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理论上研究高产群体中个体间多器官相互关系,提高群体质量途径、诊断技术和定性、定量促控措施,建立玉米超高产、高产技术体系。
关键词:
重庆
玉米
栽培现状
发展态势
展望
《湖北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选用在中国西南地区有代表性的中国和美国玉米品种各2个,测定其茎秆强度与弹性、根系拉力、叶片持绿度等参数。结果表明,DK007抗倒性最好,渝单8号、先玉508次之,登海11抗倒性较差;2个美国玉米品种在茎秆强度、入土根数、持绿度上优于2个中国玉米品种,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在茎秆弹性上稍逊于2个中国玉米品种;持绿度与入土根数、根系拉力呈显著相关。
关键词:
玉米
茎秆强度
茎秆弹性
根系拉力
叶片持绿度
《南方农业
》
2012
摘要:2011年,从中国引入自育为主的10个杂交玉米品种,在援建坦桑尼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与3个当地常规玉米品种进行小规模品比与栽培技术试验。初步结果:旱季试验实测平均667m2产量,杂交食用糯玉米(鲜粒)为568~847kg,杂交饲料玉米(干粒)为381~517kg,而当地常规食用白玉米(干粒)仅296~357kg,说明中国杂交玉米品种在坦桑尼亚有显著的增产潜力。
关键词:
中国国家农业援助
坦桑尼亚
玉米
品种比较
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