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玉米温-热种质杂交后代选系遗传结构的SSR标记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SSR标记技术,对温热种质5003×A19杂交F6、F7后代性状基本稳定的22个选系遗传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从88对SSR引物中,筛选出48对表现多态性丰富、带型清晰明显且稳定的引物,分析了22个选系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根据SSR标记结果,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表明,双亲及其杂交后代全部选系与标准测验种478、B73属于同一个杂种优势群-PA群,玉米温热种质杂交后代选系虽然出现了丰富的遗传变异,但在类群划分上仍然保持双亲的基本类群特征。从基于SSR分子标记的各选系遗传组成分析,温带种质(5003)遗传背景明显高于热带种质(A19),在各选系中温带种质5003遗传背景平均含量为64.03%、A19遗传背景平均含量为30.03%、非双亲遗传背景平均含量为5.94%;SSR标记分析显示,在温-热带种质杂交后代的多数选系中均出现新的等位基因,且通过多代选择仍是有效的,说明温热种质杂交群体有广泛的遗传变异基础,是玉米种质扩增、改良的有效途径。


航空诱变糯玉米突变体株高穗位高遗传模型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糯玉米组合M578×S147的P1,P2,F1,B1,B2,F2六世代为材料,采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方法,研究糯玉米的株高、穗位高的遗传,结果表明:株高符合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在B1,B2,F2世代,株高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12.7%,39.9%,48.4%,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0.1%,0%,15.3%;穗位高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在B1,B2,F2世代,穗位高的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2.4%,34.7%,19.8%.
关键词: 玉米 株高 穗位高 主基因+多基因 遗传参数 航空诱变


航空诱变处理玉米自交系研究简报
《南方农业 》 2008
摘要:将糯玉米自交系S147、S181和普通玉米自交系268、561作航空搭载诱变处理,考察回收种子与地面保存种子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空间诱变可使纯合的玉米自交系产生变异;不同类型的玉米自交系对空间环境诱变因子敏感程度不同,糯玉米自交系比普通玉米自交系更容易产生变异;同样的糯玉米自交系,S147比S181更容易产生变异。S147处理后代变异类型丰富,株高、穗位高、雄穗主轴长度、雄穗分枝个数、穗长、穗粗、穗行数均发生了变异;S181处理后代中产生了雄穗完全退化植株;普通玉米自交系268、561处理后代无明显变异。


玉米秋繁关键技术研究
《玉米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云南元江秋季光照良好、温度适宜、水源充足,能灌排的土地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生产经济条件。秋繁育种风险小,同时秋季病害多,具备良好的抗病育种鉴定条件。因此,元江是理想的玉米秋繁育种基地之一。秋繁育种的关键技术是选择灌排良好的土地、适时播种、提高播种质量、确保灌排到位、加强田间栽培管理,减少病、虫、鼠危害。


多抗早熟高产玉米新品种K玉6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农业科技通讯 》 2007
摘要:K玉6号(渝单20)是重庆市农科院以自选系162-3为母本,自选系S181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杂交玉米新品种。经多年的试验示范研究,表现出多抗、早熟、高产、稳产、抗病、抗逆性强等优点。适宜重庆市平坝、丘陵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一种玉米叶片基因组DNA快速提取新方法的初步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玉米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工作中,需要对大量群体的个体样本进行分子标记分析,其中DNA的高效快速提取是关键的技术环节。以异硫氰酸胍为主要提取试剂,结合使用组织研磨器(Qiagen Tissuelyser),建立了一种玉米叶片基因组DNA的快速提取新方法。利用此方法提取玉米叶片基因组DNA,具有使用药品少、操作步骤简单、快速、成本低、DNA质量稳定等优点,通常情况下每人每个工作日可以提取300个DNA样品。此DNA提取方法可有效地用于玉米分子标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