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中国玉米品种在坦桑尼亚的低氮栽培试验初报
《中国种业 》 2019
摘要:为研究中国西南玉米品种在坦桑尼亚高温、低氮栽培条件下的适应性,本试验以新中玉801、劲单3号、劲单4号、新白玉1号、新白玉2号等8个中国西南玉米杂交种为材料,以坦桑尼亚主推品种SITUKAM-1和CH1为对照,采用接近坦桑尼亚技术指导部门的氮肥施用标准进行施肥管理,即每667m~2施用纯氮总量8.50kg。试验结果表明,中国玉米品种新中玉801、劲单3号、新白玉2号、新白玉18在低氮栽培条件下较坦桑尼亚主推品种SITUKAM-1和CH1产量增幅达5%以上,穗粗、穗行数等经济性状明显提高。本试验结果为推动我国玉米品种在坦桑尼亚审定工作,提高坦桑尼亚玉米单产水平奠定了基础。


施氮量及栽插密度对广适型杂交籼稻Q6优28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杂交水稻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广适型杂交籼稻Q6优28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方式,以施氮量(F)为主区(折合纯N为0、120、150、180kg/hm~2)和栽插密度(D)为裂区(12万、15万、18万、22万穴/hm~2),探讨施氮量及栽插密度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施氮量为150 kg/hm~2,栽插密度为12万穴/hm~2时,可有效协调好产量因子间的相互影响,从而提高Q6优28的产量;当施氮量为180 kg/hm~2,栽插密度为15万穴/hm~2时,可有效降低垩白粒率、垩白度及直链淀粉含量,从而改善Q6优28的稻米品质.综合试验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广适型杂交籼稻Q6优28种植过程中,施氮量为150~180kg/hm~2,栽插密度为12万~15万穴/hm~2时,有利于其高产优质.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施氮量 栽插密度 Q6优28 产量 稻米品质


水稻早代跟踪叶绿素b含量创制耐寡照不育系初探
《南方农业 》 2019
摘要:四川盆地是我国水稻生产重度寡照区,寡照不仅影响水稻产量,还使米质变差。捕光色素——叶绿素b对水稻耐寡照有重要作用,提高叶绿素b含量,能够提高寡照下水稻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降低垩白粒率。试验将高叶绿素b材料58B与一个性状互补的广东常规稻杂交,利用自然寡照条件下早代跟踪叶绿素b含量方法辅以必要的垩白、配合力、农艺性状筛选技术筛选出了4个不育系株系,经测交组合的产量、垩白等配合力检测,定型了一个综合性状较好的不育系5A。该不育系目前已经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技术鉴定,说明利用该方法创制耐寡照不育系是可行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叶绿素b含量与经济产量呈正相关,与垩白粒率呈负相关。


黏性土壤不同覆盖方式和不同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南方农业 》 2019
摘要:以地膜覆盖、秸秆覆盖、不覆盖方式配合三个施氮量,研究在黏性土壤下种植玉米,氮肥吸收运转分配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施氮水平增加,玉米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粒数、百粒重等性状,叶绿素含量、叶片含氮量、净光合率,产量均呈现增长;地膜覆盖效果最明显,秸秆覆盖略低于地膜,但植株性状、光合性能指标、穗部特征性状、产量差异不大,明显优于露地生产.施肥以N16 kg/667 m2综合利用好,N收获指数、干物质生产效率高,N素流失相对较少,偏生产力、表观吸收率、氮肥利用率适中;覆盖方式则以全地膜覆盖最好,各项N运转、利用指标都偏优良,这与产量测定结果吻合.综合推荐施用纯N12~16 kg/667 m2+地膜覆盖,土壤肥力高于本试验地力时施肥量可选择至下限.


蓄留节位对糯高粱再生的影响试验初报
《南方农业 》 2019
摘要:2017年,开展了蓄留不同节位对再生高粱生育进程、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初步表明:随着蓄留节位的增加,再生高粱总发苗数先增加后降低,倒1节发苗数降低,生育进程缩短,生育期最长相差20 d左右。再生高粱产量、穗粒数、有效穗数随蓄留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千粒重随蓄留节位的增加而增加。蓄留倒1节、倒2节有利于再生高粱高产,提高再生高粱植株抗倒伏能力,因此建议重庆海拔500 m以下地区,头季高粱在7月20日之前砍秆,均可采用低节位蓄留;如果头季收获较晚,为保障再生高粱安全成熟,可选择高节位蓄留。


种衣剂对糯玉米种子发芽率及鲜穗产量的影响
《南方农业 》 2019
摘要:糯玉米种子发芽率和鲜穗产量除了主要受品种特性、种子质量等因素影响,还与种子包衣技术密切相关。选择3个糯玉米品种的种子,设置戊唑·噻虫嗪悬乳种衣剂包衣、噻虫·咯·霜灵悬乳种衣剂包衣、对照处理,在同等环境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观察其发芽势、发芽率、发根量、根长、幼苗茎粗、幼苗高度、叶色等性状,同时开展田间试验,分析比较不同种衣剂对幼苗生长、鲜穗产量、产值及纯收入的影响,为生产上合理选择种衣剂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使用"西农"牌戊唑·噻虫嗪悬乳种衣剂能明显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增强发芽势,促进幼苗生长,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增加玉米鲜穗产量,鲜穗产量增幅达14%左右,每公顷纯收入增加2 400元左右,比使用"迈舒平"牌噻虫·咯·霜灵悬乳种衣剂每公顷纯收入高300元左右,是目前糯玉米种子包衣的最佳选择。


配施缓释肥一次性基施对机直播杂交水稻渝香203产量的影响
《杂交水稻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优质三系杂交籼稻品种渝香203为材料,设置3个施氮水平(N1-90 kg/hm~2、N2-120 kg/hm~2和N3-150 kg/hm~2)和2种肥料配施模式(M1-常规复合肥和M2-缓释肥配施常规复合肥)处理,以不施肥为对照(CK),共7个处理,分析肥料一次性基施条件下施氮水平及肥料配施模式对机直播水稻渝香203的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2种肥料配施模式中渝香203的产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M2模式的有效穗数和产量均极显著高于M1,其中N3M2处理因较高的成穗率(78.9%)保证了其较多的有效穗数,同时使渝香203大穗、多粒,提高了结实率,实现了增产。M2模式前期分蘖势稍弱,但中后期肥力供应较好,使其成穗率较高。干物质积累方面,M2模式的干物质量显著高于M1,至成熟期差异进一步增大,后期干物质生产优势明显,为增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上3叶的SPAD值在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各生育期均表现为M2>M1>CK,且在成熟期M1与M2间的SPAD差异达到最大,尤其是N3M2的SPAD在成熟期仍处于较高水平,说明常规复合肥配施缓释肥有助于机直播渝香203后期上3叶持绿并保持较高光合能力,进而获得增产的效果。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渝香203 机直播 配施缓释肥 一次性基肥 产量


早熟九叶青花椒主要特征特性分析
《南方农业 》 2019
摘要:早熟九叶青花椒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利用九叶青花椒实生变异单株,经多年选育而成的花椒新品种,具有早熟、早果、丰产等优良特征。在重庆地区开展的品比试验结果表明,早熟九叶青在海拔300~800 m地区生长结果表现良好:主要物候期提前5 d左右,果实早熟特性明显,在7月上旬成熟采收;树体矮化健壮特征明显,枝条短壮;早果丰产性能稳定,定植1年试花结果,第二年单株产量5 kg以上,定植3年丰产,丰产期667 m~2产量在1 000 kg以上;果实颗粒大,果型指数1.06~1.08,平均千粒重90.91~96.15 g。该品种是一个极具推广潜力的花椒新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