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双低油菜籽蛋白氨基酸组成分析及营养价值评价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4种双低油菜籽为原料,使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脱脂菜籽粕中菜籽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并应用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和模糊识别法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4种双低菜籽蛋白中均可检测到19种氨基酸; 4种菜籽蛋白的总氨基酸含量在809. 99~855. 11 mg/g蛋白,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4. 4%~35. 5%,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含量之比为0. 524~0. 543; 4种双低菜籽蛋白的氨基酸比值系数为87. 71~90. 96,庆油3号菜籽蛋白的第一限制氨基酸为异亮氨酸,其他品种菜籽蛋白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蛋氨酸+胱氨酸; 4种双低菜籽蛋白与FAO/WHO模式的贴近度在0. 959~0. 975,与鸡蛋蛋白模式贴近度在0. 872~0. 894.该研究为菜籽蛋白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双低油菜育种提供更全面的视角.


玉米花期不同种质资源耐热性鉴定与分析
《玉米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大田自然环境下,调查花期常温对照与高温逆境下64份不同玉米种质资源的子粒产量、百粒重、结实率、结实粒数等产量性状.结果 表明,高温胁迫导致玉米结实粒数减少,结实率降低,最终导致子粒产量下降,而且种质间的耐热性存在显著差异,且年份对耐热性也有显著影响.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隶属函数法对所有种质的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子粒产量、结实粒数、结实率及百粒重可作为评价玉米自交系花期耐热性的主要指标.通过聚类分析筛选出5个耐热型自交系NL001、PHPR5、CR14、CLWN240和PF5411-1,可为培育耐热玉米新品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


烯效唑对遮阴下重穗型水稻渝香203茎秆形态结构和抗倒伏性的影响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弱光下烯效唑对重穗型水稻植株倒伏风险的缓解效应及途径。【方法】以重穗型水稻渝香203为材料,设置裂区试验,主区为正常光照(CK)和遮阴处理(U),副区为0(U0)、40 mg/L(U40)、80 mg/L(U80)烯效唑处理,比较茎秆力学,物质积累分配及形态性状方面差异,并分析其与植株抗倒伏性的关系。【结果】较正常光照,遮阴处理显著降低渝香203产量,归因于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的降低。施用烯效唑显著增加了有效穗(P<0.05),产量略微增加;遮阴处理显著降低了基部节间茎鞘干重、基部节间茎粗、茎壁厚及单茎鞘干重,使得茎秆折断弯矩显著降低,倒伏指数增加,尽管弯曲力矩也显著降低。相关分析表明,断面模数,茎粗、茎壁厚、单茎鞘干重及茎鞘充实度与折断弯矩显著正相关,与倒伏指数显著正相关。随烯效唑用量增加,基部节间长度显著缩短,株高和重心高度降低,从而降低了弯曲力矩;同时,基部节间茎粗、茎壁厚及茎鞘充实度呈显著增加趋势从而提高了茎秆强度和抗倒伏性。【结论】弱光下重穗型水稻基部节间茎秆强度降低是植株倒伏风险增加的主要原因,烯效唑缩短基部节间长度,从而降低株高和重心高度,增加茎粗、茎壁厚及茎秆充实质量,增强了茎秆机械强度,提高了弱光下重穗型水稻抗倒伏性。


稗草质源水稻'渝819B'光合特性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9 CSCD
摘要:稗草是水稻属间植物,携带有水稻需要的有利基因.为了研究稗草外源基因导入后对水稻光合特性的影响,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稗草DNA导入到水稻保持系'渝805B'中,选育出水稻新保持系'渝819B',对'渝819B'和背景亲本'渝805B'在功能叶SPAD值和光合指标、产量结构及其组合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渝819B'在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产量结构及所配组合的产量均明显优于'渝805B',而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又低于'渝805B'的相应值.说明稗草质源'渝819B'具有典型的高光效特性.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露地芹菜中丁硫克百威及其代谢物残留
《南方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丁硫克百威在露地种植芹菜中的代谢残留情况,同时建立芹菜中丁硫克百威及其代谢物克百威和3-羟基克百威的检测方法,为丁硫克百威在芹菜上的用药登记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丁硫克百威乳油以有效成分180 g/ha的剂量(低剂量组)和有效成分1.5倍(高剂量组)分别喷雾大田芹菜,设施药1次、2次和3次3个处理,并于末次施药后1、3、5、7和14 d按五点法随机在各小区内采集芹菜样品1~2 kg.芹菜样品匀浆后用乙腈提取,离心后取上清液至注射器中,注射器装上针头式滤膜,加入分散固相吸附剂,使净化和过滤等步骤在注射器同步一次完成.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上以定时选择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芹菜中的添加回收试验结果表明,丁硫克百威的添加回收率为83.8%~110.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7%~10.2%,定量限(LOQ)为5.5μg/kg;克百威添加回收率为90.5%~119.0%,RSD为3.7%~9.6%,LOQ为4.8μg/kg;3-羟基克百威添加回收率为92.0%~103.5%,RSD为1.8%~5.3%,LOQ为8.0μg/kg.大田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低剂量组中,末次施药后第14 d,施药1次、2次和3次处理的克百威残留量分别为未检出、0.009和0.017 mg/kg;高剂量组中,在末次施药后第14 d,施药1次、2次和3次处理的克百威残留量分别为0.026、0.056和0.089 mg/kg.[结论]建立了芹菜中丁硫克百威及其代谢物的快速检测技术,整个检测分析过程可在30 min内完成,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以丁硫克百威有效成分180 g/ha的剂量喷雾1次,建议安全间隔期在5 d以上,喷雾2次以上则安全间隔期在14 d以上.
关键词: 丁硫克百威 克百威 3-羟基克百威 分散固相萃取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露地芹菜


TIBA对不同耐荫性大豆套作苗期生长和倒伏率的影响
《大豆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三碘苯甲酸(TIBA)是一种生长素运输抑制剂,具有抑制顶端生长的作用。为分析套作模式中,喷施TIBA对不同耐荫性大豆品种幼苗期生长和倒伏的调控效应,本研究设置50,100,150,200和250 mg·kg~(-1)的TIBA浓度处理,以清水和无遮荫为对照处理,调查大豆形态、干物质和倒伏性状。结果表明:与无荫蔽对照相比,荫蔽下大豆株高增加,茎粗、节数、分枝数、SPAD、干物质则显著降低,倒伏率显著增加。喷施TIBA后,大豆株高显著降低,茎粗、节数无改变,分枝数增加,叶面积下降,叶片SPAD无变化,干物质下降,大豆倒伏率显著降低。套作模式下大豆幼苗期TIBA喷施的适宜浓度为50~100 mg·kg~(-1),且适宜浓度与品种自身耐荫能力有关,强耐荫品种南豆12适宜浓度为50 mg·kg~(-1),而荫蔽敏感型大豆XBM为100 mg·kg~(-1)。浓度高于150 mg·kg~(-1)处理虽然更有利于降低株高、减少倒伏,但大豆干物质积累量偏低,不利于培育壮苗。


玉米高油型诱导系CHOI1和CHOI3的单倍体鉴定效率评价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系统评价新型高油型诱导系油份鉴定单倍体的效率,以籽粒油分含量分别为8.71%和8.72%的2个高油型诱导系CHOI1和CHOI3为父本,分别在海南省和北京市对10个普通玉米杂交种进行诱导,利用油分和R1-nj遗传标记对诱导产生的籽粒分别进行单倍体的鉴定,并对2种鉴定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表明:与遗传标记法相比,油分标记法的单倍体鉴定准确率更高,且不易受环境影响.CHOI1和CHOI3诱导杂交籽粒与其母本单倍体籽粒间的平均油分均值差异分别为2.21%和2.02%,变异范围分别为1.86%~2.63%,1.54%~2.46%;各组合诱导率平均值分别为8.30%和8.59%,变异范围分别为6.25%~10.40%,5.81%~11.19%.诱导系CHOI1作父本时,以油份均值(μ)+1.645×标准差(σ)作为区分单倍体的阈值,所测组合的单倍体鉴定准确率均高于90%,漏选率均低于10%.以4.0%的籽粒油分含量为通用阈值,所测组合均可达到90%以上的鉴定准确率.
关键词: 玉米 单倍体 油分 R1-nj遗传标记 高油型诱导系


油蔬两用油菜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油蔬两用生产方式下油菜养分吸收利用特性以合理施肥,通过两年定点取样,以不摘薹处理为对照,比较油菜现蕾摘薹后至成熟期间甘蓝型油菜品种的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与分配的差异.结果发现:摘薹后油菜生育期、分枝结构、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利用特性等均发生了改变.与不摘臺相比,摘薹后油菜籽粒产量降低,整株干物重增多,生育期延长8d,分枝发生提前,二次分枝增多(达每株19. 2枝),籽粒产量主要来自二次分枝.氮磷钾三种元素含量随生育进程降低,成熟时在角果中的含量大于根茎.摘薹后20d内,由于创伤的修复导致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增加缓慢.摘薹20d后,植株开始快速吸收养分;至成熟时,摘薹处理氮磷钾养分的积累更高.摘薹后油菜冠层结构以二次分枝为主、一次分枝为辅,二次分枝花果干物重、氮素积累量均高于一次分枝;而不摘薹处理一次分枝干物重和氮素积累量最高,主茎次之,二次分枝最低.油菜摘薹后生育期延长,干物质和养分积累持续时间变长.可见,油蔬两用的油菜需肥特性与常规油菜不同,需要结合特性研究具体的肥料运筹方式.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油蔬两用 干物质 氮 磷 钾 二次分枝

